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8日 · ...more. #台積電 #法說會 #經濟 2024.04.18完整公開台積電Q1線上法說會 聚焦全球布局、資本支出。 歡迎收看並訂閱TTVNews台視新聞YouTube頻道 【台視新聞網】👉https://news.ttv.com.tw/ 訂閱【台視新聞】👉https://www.youtube.com/c/ttv...

  2. 台積電重大訊息公告 公開說明書 聯絡我們 問答集 新聞中心 概述 新聞 最新消息 新聞集錦 活動訊息 所有活動 法說會 台積 公司活動 產業活動 影像集錦 晶圓廠區:外觀 晶圓廠區:內部 經營團隊 影片 企業資訊 關於台積公司 財務報告 ESG 人才招募 概述 ...

  3. 2024年4月18日 · 眾所矚目的台積電法會今(18)日登場,第一季獲利仍交出同期新高的亮麗成績單,全年資本支出仍維持原先預估的280~320億美元,而針對第二季及今年全球半導體展望,台積電也給出最新的答案,工商數位財經網彙整台積電法說會五大重點給讀者一次看清楚。

  4. 2024年1月18日 · 台積電法說會劉德音全球製造擴張策略持續 預計2024股東會後退休.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721字. 00:00. 2024/01/18 15:07:20.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蘇嘉維/台北即時報導. 台積電 (2330)...

  5. 2024年1月18日 · 展望今年表現,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儘管今年全球經濟及地緣政治仍具不確定性,可能對消費者情緒和市場需求產生壓力,但隨著半導體庫存恢復到健康水位,今年整體半導體產業產值(不含記憶體)可望年成長10%,晶圓製造產業則預期年成長約20%,預估台積電在AI、高效能運算(HPC)需求帶動下,全年美元營收有機會年增21到25%。 廣告....

  6. 2024年1月18日 ·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樂觀表示,如果不包括記憶體產業,預估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有望成長10%以上,晶圓代工更將年成長約20%。 而台積電因為製程技術領先,營收增幅可望超越同業,估年增20%-25%之間。 2024年資本支出280~320億美元....

  7. 2024年1月19日 · 台積電可以比晶圓代工平均成長率20%還要高,關鍵當然是台積電擁有獨特的先進製程,並且幾乎囊括所有重要客戶訂單,三星及英特爾都遠遠不及,如今AI晶片成為推動產業成長的主要力量,台積電擁有先進製程的護城河,成長率才能夠一支獨秀。 不過,其他成熟製程的晶圓代工廠,顯然日子就不太好過了。 在台積電法說會前一天,高盛才剛發布報告,強調成熟製程削價競爭愈演愈烈,因此調降聯電、世界先進的投資評等,合理股價下修至54元及55元。 其實,成熟製程產能供過於求,產能利用率掉到五、六成,如今已是普遍現象,即使台積電的八吋廠產能利用率也是不高。 導致這種供過於求的現象,主要是中國在美國禁令下無法投資先進製程,因此只能大力加碼投資成熟製程,產能供過於求後開始削價競爭。

  8. 2024 Q1 營運報告台積電營運報告公布資訊,包含每季財務報表、法人說明會簡報、營運績效報告、營收新聞稿 及,更多關於,請參閱投資人關係網站。.

  9. 2024年4月15日 · 至於資本支出,台積電上次法說會預估,2024年資本支出280億至320億美元,70~80%先進製程,10%~20%成熟和特殊製程,10%先進封裝及光罩生產。 法人認為,本次法說會應不會改變資本支出計畫。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科技新報粉絲團 加入好友 訂閱免費電子報. 關鍵字: 2 奈米 , CoWoS , SoIC , 台積電. Post navigation. ← 當下憤怒難平? 日本研究:寫下來扔掉就好 國際情勢緊張衝擊台股! 雷虎、波力-KY 軍工概念股逆勢飆漲停 →.

  10. 2024年4月18日 · 整體來看,台積電法說會釋出的營運展望大致符合市場預期,AI市場需求強勁,不過智慧手機、個人電腦與車用市況不如預期,半導體與晶圓代工產業成長恐低於預期;尤其調高資本支出的期待落空,引發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盤前下挫逾1%,連帶影響台指期重挫200餘點。 (編輯:張良知)1130418. (中央社製圖) #ADR. #毛利率. #亞利桑那州廠. #花蓮地震. #電價. #台積電. #資本支出. #熊本廠.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台積電看好第2季營收可望回升6%,下半年逐季成長;儘管智慧手機、個人電腦復甦力道不如預期,車用市場恐將衰退,台積電在AI需求強勁下,今年美元營收仍將成長逾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