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 粄為客家話,闽南話則稱為粿,東勢新丁粄起源於早期的農業社會,因重男輕女觀念濃厚,於是產生重視「出丁」風俗,此外主要是為叩謝伯公( 土地公 )添丁賜福因而得名。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新丁粄( 饒平腔 台灣客拼 :sinˇ denˇ banˋ [1] ) 是 客家人 多元米食文化之一,在家中「添丁」時製作,用來跟 祖先 及上蒼報告並乞求小孩平安 [2] 。 新丁粄由來 [ 編輯] 早期台灣 農業 社會家中「添丁」是 家族 大事,要跟 祖先 及上蒼報告並乞求小孩平安,因此會在 元宵節 (農曆一月十五)或農曆十月中旬製作像紅龜粿的新丁粄一個個堆疊起來敬拜天地,感謝老天並乞求小孩能健康長大 [3] [4] 。 在塔頂的新丁粄染成紅色且不壓花紋,敬神後新丁粄會分送給親朋好友分享添丁的喜悅 [5] 。 新丁粄和 紅龜粿 一樣,花紋是象徵 長壽 幸福的龜甲 [5] 。 新丁粄的作法 [ 編輯] 1. 將 糯米 、蓬萊米磨成 米漿 ,脫水七分乾,成米糰。 2.

  3. 新丁粄的由來. 早期台灣 農業 社會家中「添丁」是 家族 大事,要跟 祖先 及上蒼報告並乞求小孩平安,因此會在 元宵節 (農曆一月十五)或農曆十月中旬製作像紅龜粿的新丁粄一個個堆疊起來敬拜天地,感謝老天並乞求小孩能健康長大 [3] [4] 。. 在塔 ...

  4. 2016年3月23日 · 新丁粄節是臺中市東勢客家庄流傳百年的民俗活動,連續8年榮獲中央客家委員會列入「全國客庄12大節慶」之一,2016年更獲得網路票選第1名。 「粄」乃是客家人稱糯米做成糕點的名稱,而「新丁粄」又稱添丁粄,以前農業社會環境需要大量勞力的工作,又因重男輕女的觀念,新婚後求得男丁就成為家中大事。 而為了求得男丁,客家人便以「米粄」作為供品祈求伯公伯婆(客家土地公土地婆的稱呼)庇佑,並許願若成真就會以更多「米粄」還願,結果果然靈驗。 庄民依其所許於神明前以更大更多「米粄」還願,因此,漸漸將因為求得新丁而向神明還願的「米粄」供品稱為「新丁粄」。 演變到現代意義則是指家中新添的人口,不管生男嬰或女嬰而製作酬神的米食,作為向神明還願的供品。 為簡單區分生男丁或女丁,即做「龜粄」與「桃粄」作為象徵。

  5. 新丁粄( 饒平腔 台灣客拼 :sinˇ denˇ banˋ [1] ) 是 客家人 多元米食文化之一,在家中「添丁」時製作,用來跟 祖先 及上蒼報告並乞求小孩平安 [2] 。 新丁粄由來 [ 编辑] 早期台灣 農業 社會家中「添丁」是 家族 大事,要跟 祖先 及上蒼報告並乞求小孩平安,因此會在 元宵節 (農曆一月十五)或農曆十月中旬製作像紅龜粿的新丁粄一個個堆疊起來敬拜天地,感謝老天並乞求小孩能健康長大 [3] [4] 。 在塔頂的新丁粄染成紅色且不壓花紋,敬神後新丁粄會分送給親朋好友分享添丁的喜悅 [5] 。 新丁粄和 紅龜粿 一樣,花紋是象徵 長壽 幸福的龜甲 [5] 。 新丁粄的作法 [ 编辑] 1. 將 糯米 、蓬萊米磨成 米漿 ,脫水七分乾,成米糰。 2.

  6. 客家人製作「新丁粄」源自於農業社會重視出丁的風俗。 客庄的家庭為慶祝家中新添男丁,通常在元宵節時,會以糯米做成「紅粄」當祭品,拿到庄頭伯公祠叩謝伯公(土地公)添丁賜福,並祈求祖先和神明保佑新生兒平安長大,故稱「新丁粄」。

  7. 2017年3月13日 · 在大湖地區年年舉辦新丁粄節迎春活動,大湖鄉長胡娘妹解釋,當年客家人渡海遷移來台,不一定隨船帶來傳統信仰的神祇,不過仍舊敬拜玉皇大帝,並將眾神稱為天神,因此在正月十四「祈福」,拜完天神後,再一一分送給左右鄰居,分享添丁的喜氣。 另外,客家人會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日舉辦「還天神福」,謝謝天神這一年來的庇佑,讓新生兒健康成長。 新丁粄的習俗,因各庄頭沿用的方式不同而有所改變。 有的村庄在新生兒滿周歲的隔年元宵節製作新丁粄,且因左鄰右舍都有收到新丁粄,一旦其他家庭有新生兒時,也會依例遵循,間接凝聚夥房內的親族向心力;有的客家庄則沒有規定要新生兒時製作,但家族會在男丁成年、服兵役前完成這件事,有如客家的成年禮。 新丁粄與紅龜不同之處在於餡料,紅龜皮帶甜、內餡以甜紅豆餡為主。

  8.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新丁粄新丁粄 - Wikiwand

    新丁粄 是客家人多元米食文化之一,在家中「添丁」時製作,用來跟祖先及上蒼報告並乞求小孩平安。

  1. 相關搜尋

    新丁粄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