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4日 · 1. 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 在 IOH 影片中,學長姐不只會介紹該校系課程、資源與出路,還會分享自己在大學從事的課外經驗與心得收穫。 在 導覽頁 中,如果你對科系興趣還不明確,可以依照 18 學群瀏覽 ;如果已經有目標校系,則可以往下滑,依學校來瀏覽。 如果你對畢業出路感到好奇,IOH 近期也錄製不少 工作分享影片 ,學長姊會從自身的工作出發,再去反思大學帶給他的成長。 此外,如果你想對科系專業有更深一層認識,則可以看看 教授經驗分享談 ,在影片中,教授們還會透露不少備審面試小技巧,大家還不趕快來做筆記! 如果你覺得影片稍,不妨可以調快影片播放器速度。 另外,在 志願選填 、 備審資料、面試專區 、 最新文章 有許多升學相關文章,寶藏都在這裡了,你還不來拿嗎?

  2. 2018年3月21日 · 地雷 1. 粗心魔人:有些錯是可以原諒的,但有些地方萬萬錯不得. 「在備審資料當中,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錯別字,有些同學因為申請多間學校,有時候連申請的學校名稱都忘了改。 」- 東華資訊工程學系 李官陵教授. 備審資料首要就是展現自己就讀該系的強烈動機,所以如果資料中錯字連篇,甚至連校名都忘了改,教授當然會覺得「你也太沒誠意了! 」而大大扣分。 如果同學們怕自己忙中有錯,建議可以找同儕互相檢查資料,除了挑錯別字,也能再順一次語意是否通順,並檢查資料在輸出 PDF 後版面是否正常。 在檢查時,最好要對照簡章,確認自己是否有達到科系規定的審查標準。 以下圖的台大歷史系為例,即規定學生需繳交在校成績單、自傳、讀書計畫、小論文及推薦信。 至於詳細審查資料格式、小論文題目則是公布在系所網站。

  3. 2017年6月6日 · 1. 單字題:先熟讀七千單字. 2. 閱讀題:先找出各段主題句. 3. 綜合測驗:在四種題型中找出自己的痛點. 4. 文意選填:先判斷單字詞性、時態. 5. 篇章結構:圈出連接詞、轉折詞和時間順序,推敲因果關係. 6. 作文:運用各式句型,使用精準的單字勝過艱深的難字. 單字題:先熟讀七千單字. 來到指考這一關,四千單字量是不夠用的;熟讀七千單字,不僅可以在第一大題拿分,也能幫助自己快速掌握閱讀題。 建議要將訂正的、不熟的、待背的單字寫下來,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寫了重複的單字,會有一股危機意識湧現,這不僅代表同樣的單字一直考出來,也意味著你一錯再錯;此時你還不去了解該單字的釋義和用法,那前面何必花費訂正時間呢?

  4. 2016年12月21日 · 1. 看錯題目是最難原諒的錯誤,其原因來自於粗心,但粗心是失敗者的藉口,因為足夠細心也代表著你的實力。 假設你在答題時不小心把「南朝宋」看成「南宋」,這題就沒有分了;在訂正時千萬不能只說「啊! 看錯了。 」然後就跳過去,因為下次再碰到類似狀況,你也許還會再看錯一次。 建議還是認命地在考卷的空白處寫下「南宋 ≠ 南朝宋」,並更新到你的訂正本上。 2. 解題過程出錯. 計算錯誤是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最常出現的敗筆,也許只是直式加法的一個小步驟出錯,就把分數給丟了。

  5. 2016年12月11日 · 台大電機學長的解題技巧. 1. 注重觀念,老師教的一定要會. 學測自然著重觀念,計算題不多,因此在準備時一定要確保自己觀念清楚,老師上課教的不可失分。 在計算題的部分,自然和數學一樣都注重邏輯推導,也要能從初始定義推導到結果,掌握每個步驟的意義。 不要死背硬記題型,最好每類題目都可以想出自己的解決方法;真的解不出來,就按照既有方法再多練習幾次。 2. 物理題目要有解,一定要建立恆等式. 基本工夫在於每個章節的基礎概念都得透徹理解,衍生的公式可背可不背,但必須知道是怎麼得來。 由於題目要有解,一定要建立恆等式,你必須熟悉如何利用已知的條件與求得的結果建立起關係。 3. 化學先了解基礎觀念,再延伸就不困難. 了解基礎觀念很重要,之後要再吸收延伸出去的觀念就不會太難。

  6. 2016年5月13日 · 指考大解密,台大學教你如何把握考前五十天!. 面對指考,我建議要根據目標校系所採計科目的加權來分配讀書時間,例如我立志要考商管學院,由於採計科目是數學、英文加權乘以 2 ,所以我每天都花費 8 小時以上準備這兩科。. 2016-05-13.

  7. 2018年2月9日 · 你可以先問自己這三個問題來判斷自己是否該考指考: 1. 你有專長科目嗎? 有些人各科表現都差不多,有些人則特別擅長某幾科;假設在學測,你的專長科目都沒拿到預期中的分數,或許你該放手一搏,去考指考,尤其是當你的專長科目和理想科系採計的科目重疊時,指考其實是給你第二次努力的機會。 2. 學測表現不好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學測沒考好,也許有幾種情況,一種是你真的當天大考失常,或是你真的不那麼適合學測,另一種是你原本就沒有認真準備學測,那麼你要思考的是——再唸半年會考更好嗎? 你的讀書方法是不是哪裡有問題? 多花這半年,你願意付出多少努力? 還是說,你仍抱持著「反正有學校念就好」的心態? 3. 你是容易受影響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