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6日 · 501. 0. (台灣英文新聞醫藥組 台北綜合報導巨星殞落天后李玟因憂鬱症輕生離世引發大家關注憂鬱症和自殺議題根據衛福部自殺防治手冊指出自殺族群七成以上有憂鬱症罹患憂鬱症的自殺風險約為一般民眾的20倍精神科專科楊聰財醫師表示當家人有自殺念頭時除了多聆聽理解避免責備外也應立即尋求專業幫助以降低自殺風險。 精神疾病為何與自殺行為息息相關? 楊聰財醫師解釋,精神疾病與自殺行為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雖然並非所有精神疾病患者都會嘗試自殺,但許多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是自殺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 下面是一些可能解釋這種關聯的因素: 心理痛苦:精神疾病患者通常經歷情緒困擾、心理痛苦和絕望感,這些感受可能促使他們考慮或嘗試自殺作為一種逃避或減輕痛苦的方式。

  2. 2023年11月9日 · 據全球統計憂鬱症大概佔全世界人口的3%而女性罹患憂鬱症是男性的2倍在台灣約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人感到憂鬱而女性憂鬱時最希望伴侶閨密陪伴。 諮商心理師吳孟眞建議,陪伴有「三不三要」原則,不要急著給建議,應要多耐心傾聽,必要時也可尋求專業資源協助。 台灣憂鬱症人口已突破百萬,成為嚴重的健康與社會議題,尤其女性若有憂鬱情況,不只影響自身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家庭和小孩。 有鑑於此,台北市珍愛扶輪社攜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今舉辦「讓愛9.999讓我陪你999」公益活動,公布「台灣女性憂鬱調大查」結果,並發起「陪伴天使計畫」,推廣全民陪伴訓練,「陪伴天使計畫」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與參與。

  3. 2023年7月18日 · 0. (台灣英文新聞/生活組 綜合報導台灣陽明交大和北榮團隊合作建立憂鬱大鼠模型證實透過 部磁刺激 ,確實有助難治型憂鬱症患者改善症狀為這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找到 有利的科學證據。. 主要研究成員生理所林惠菁教授 (左起)、北榮 ...

  4. 2023年12月8日 · 誤診率高 還會衍生憂鬱症 出現3大症狀盡早就醫. Dec. 8, 2023 09:41. 112年12月7日,李康生與蔡明亮導演出席記者會,攜手台灣復健醫學會、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呼籲大眾重視斜頸症帶來的身心風險。. (圖/台灣復健醫學會、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 朱 ...

  5. 2024年5月16日 · 研究環境對大腦影響的神經學家Burcin Ikiz表示當氣溫升高人類的大腦就會產生壓力反應這可能會產生發炎反應可引起發憂鬱症狀),或影響認知功能。 Ikiz指出,最令人擔心的是,到了2050年時,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不僅會激增,還會好發於40至50多歲時,而發70至80多歲,因我們的大腦將受到高溫、汙染等不同壓力的襲擊。 Ikiz呼籲,我們應停止燃燒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此外,我們也能為自己採取一些簡單的措施,例如在最炎熱的時段遠離太陽、關好窗戶,保持涼爽以及維持充分水分。 # 高溫 # 炎熱 # 身心健康 # 神經疾病 # 地球暖化.

  6. 2023年11月22日 · 余佳容說職場憂鬱症是由工作環境和工作壓力造成憂鬱的情況這並非一種憂鬱症的類別在診斷書中並不會職場憂鬱症出現只會有憂鬱症的病症診斷

  7. 2023年7月5日 · (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綜合報導澳洲首開全球先例允許精神科醫師開立迷幻劑成分的藥物給憂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引起國際上關注。 消息傳回台灣,專家們表示,雖然臨床醫學上,此舉非創先例,但每位病患體質與共病症狀都不一樣,還需要長期研究來確定治療效果和檢測其復犯的機率。 6月初國際期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最新研究,使用實驗室培養的細胞和實驗室小鼠,探討迷幻劑中的成分LSD以及迷幻蘑菇中成分PSI(PSI被生物代謝之前是裸蓋菇鹼,又稱賽洛西賓psilocybin或裸蓋菇素),與治療憂鬱症相關的細胞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