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9日 · 而後事處理程序主要分為除戶、查詢、繼承、報稅、移轉登記等五大部分,其中除戶申請是最急迫的,需在家屬死亡後30天內到戶政事務所辦理,因為後續在保險給付、政府補助、遺產稅、遺產繼承等,都會用到除戶證明。

    • 遺產稅 常見問答1:遺產的繼承流程是什麼?
    • 遺產稅 常見問答2:什麼人死亡要申報遺產稅?
    • 遺產稅 常見問答3:誰要繳遺產稅?
    • 遺產稅 常見問答4:遺產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是多少?
    • 遺產稅 常見問答5:哪些財產要合併申報遺產稅?
    • 遺產稅 常見問答6:遺產稅該如何計算?
    • 遺產稅 常見問答7:如何申報遺產稅?
    • 遺產稅 常見問答9:遺產稅沒申報會怎樣?沒繳會怎樣?
    • 遺產稅 常見問答10:遺產稅可以扣抵嗎?
    • 遺產稅 常見問答11:沒錢繳遺產稅怎麼辦?

    死亡者就是被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人是繼承人。 當被繼承人死亡時,繼承人就要先進行除戶登記,請國稅局查調所得財產,並依規定申報遺產稅,繳完遺產稅後取得遺產稅證明,會再調查一次是否有欠稅,如果確認遺產稅都繳納完畢,才能進行遺產過戶。 家屬過世的後事處理程序中,其中除戶申請是最急迫的, 可閱讀:除戶是什麼?除戶申請流程及注意事項

    只要是居住中華民國境內的中華民國國民,死亡時有遺留下財產,政府就會根據他留在中華民國境內境外的全部遺產,來課徵遺產稅。 哪些人死亡要申報遺產稅呢?根據國稅局的資料顯示,下列對象死亡時,要依規定辦理遺產稅申報: 從以上這個表中,可以看出2個重點: 1. 長年居住在國外的親人死亡,繼承人也要繳遺產稅。 2. 長年居住在國外的親人死亡,如果快過世時放棄國籍,繼承人也要繳遺產稅(死亡前2年自願喪失中華民國國籍也還是要繳稅)。

    繼承人或受遺贈人要繳遺產稅。 死亡者就是被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人是繼承人,如果被繼承人沒有特別設立遺囑,遺產稅就必須由繼承人或是受遺贈人繳交。 以下根據國稅局的資料,整理遺產稅的納稅義務人: 1. 受遺贈人:遺贈的意思是,如果被繼承人有遺囑,將財產無條件送給他人,不管那個人是不是被繼承人的親戚,他都是受遺贈人。 2. 依法選定的遺產管理人:沒有遺囑、沒有繼承人,就代表遺產沒有人繼承,這時就要開親屬會議選一個人為遺產管理人,這個人需要依照民法第1179條履行職務。 綜合以上,主要意思是:如果被繼承人沒設立遺囑,就要由繼承人及受遺贈人繳遺產稅,其中,繼承人是有順位排序的。

    遺產免稅額、扣除額是多少呢?底下整理出表格資料給大家參考: 從上表舉例,以一家四口,一子女16歲,一子女20歲來看,如果父親或母親過世,被繼承人未扶養其他人的話,免稅額及扣除額有: 1. 免稅額1,333萬元 2. 配偶的扣除額553萬元 3. 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224萬元(56萬×4) 4. 喪葬費扣除額138萬元

    被繼承人死亡的時候,下面各類財產都應該合併申報課徵遺產稅: 1. 被繼承人死亡的時候遺留的不動產、動產和其他一切有財產價值之權利,比如說土地房屋、現金、黃金、股票、股權、存款、公債、債權、信託權益、獨資合夥的出資、礦業權……等。 2. 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給配偶和各順序繼承人,例如子女、孫子女、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以及這些親屬配偶的財產。 3. 被繼承人生前訂立遺囑成立信託時,其信託財產。 4. 被繼承人為信託關係存續中之受益人時,其享有信託利益之權利未領受部分。

    遺產必須扣除一些欠款、扣除額,才是遺產淨額,計算&扣除方式如下: 1. 遺產要扣掉以下的款項: 1. 被繼承人死亡前,依法應該要繳納的各項稅捐、罰鍰及罰金。 2. 被繼承人死亡前,有欠別人的錢。 3. 138萬喪葬費用。 4. 配偶的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這個牽扯到夫妻的財產制,又分為分別財產制、法定財產制,法定財產制有「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意思就是當夫妻一方死亡,配偶可行使這項權利,也就是婚後財產扣除債務後的差額,一半可歸他所有)。 2. 接下來要依繼承人有哪些,扣掉扣除額: 1. 被繼承人有配偶者,扣553萬元。 2. 繼承人為直系血親卑親屬者(子、女,或孫子、孫女):每人扣除56萬元,如果是有未成年者,會按其年齡距滿成年的年數,每年加扣56萬元。 3. 被繼承人有父母者:每人...

    死亡之日起的6個月內要申報。 遺產稅是在被繼承人死亡且遺有財產時課徵,被繼承人死亡遺有財產者,納稅義務人應該要在被繼承人死亡之日起的6個月內,向戶籍所在地主管稽徵機關依本法規定辦理遺產稅申報,申報流程可參考下圖:

    遺產稅需在6個月內申報,如果來不及,可申請遺產稅延期申報(最多可延長3個月),如果還是沒申報,根據國稅局規定如下: 1. 納稅義務人依法應該申報遺產稅而未依規定期限辦理申報時,除了補徵稅款外,還要按照核定的應納稅額處罰2倍以下的罰鍰。 2. 但如果核定的應納稅額在新臺幣6萬元以下者,就可以不罰。 3. 如果在還沒有經人檢舉和還沒有經國稅局或財政部指定的人員進行調查以前,就自動前來補申報的話,除了補徵稅款外,僅就補徵的稅款加計利息一起徵收不必處罰。 遺產稅沒繳的話會被罰款,根據國稅局規定有以下罰責: 1. 遺產稅的納稅義務人沒有在期限內繳納稅款時,每超過2天,要按應納稅額加徵1%的滯納金。 2. 超過30天還沒有繳納的話,就會由稅務機關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行政執行處分署強制執行。 3. 該...

    根據國稅局規定,有兩個狀況可以扣抵遺產稅: 1. 被繼承人在國外的財產,已經在國外繳過遺產稅了。 納稅義務人可以檢附證明文件給國稅局審查,通過後就可以從遺產稅額中扣抵。 (但扣抵額不能超過因為加計這個國外遺產,而依國內適用稅率計算增加的應納稅額) 2. 被繼承人死亡前2~3年內贈與的財產,併入遺產課稅的話,贈與稅或土地增值稅連同依照郵局1年定存的利息,可以扣抵遺產稅。 (1) 民國87年6月26日(含)以後發生的繼承案件,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的財產,依法併入遺產課稅者,應將已繳完的贈與稅與土地增值稅連同按郵政儲金匯業局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計算(自贈與稅繳納之次日至遺產稅申報日止)的利息,自應納遺產稅額內扣抵。 (扣抵額不得超過贈與財產併計遺產總額後增加之應納稅額) (2) 民國87年6月2...

    納稅義務人收到納稅通知書後二個月內,要繳清應納稅款,也可以在限期內申請稽徵機關核准延期二個月。 如果還是無法一次繳納現金,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申請分期繳納 國稅局規定如下: 遺產稅或贈與稅應納稅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納稅義務人確有困難,不能一次繳納現金時,得於納稅期限內,向該管稽徵機關申請,分十八期以內繳納,每期間隔以不超過二個月為限。 (分期利率基本上是依照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分別加計利息) 方法二:用課徵標的物或易於變價及保管的實物一次抵繳,但需部分其他繼承人同意 國稅局規定如下: 1.實物抵繳部分: 遺產稅或贈與稅應納稅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納稅義務人確有困難,不能一次繳納現金時,得於納稅期限內,就現金不足繳納部分申請以在中華民國境內之課徵標的物(遺產中的不動產),或納稅義...

  2. 2021年8月10日 · 繼承海外資產省掉遺產認證程序的方式有:設立聯名帳戶、辦理信託、用公司帳戶持有資產等。 對於稅務領域,市場先生也還在研究中,畢竟這議題很複雜,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3年10月27日 ·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預告登記狀況。 資料整理: Mr.Market市場先生. 簡單來說, 會辦理預告登記的情況就是,不動產不是自己的,但是要限制不動產所有權人不要把不動產拿去變賣或貸款,雙方同意下就可以辦理預告登記 。 預告登記如何辦理辦理預告登記只要準備好相關文件,至就近的 「地政事務所」 辦理即可,跨縣市的地政事務所也能受理。 辦理預告登記需要準備的文件: 登記申請書、登記清冊、登記人同意書 :可上各縣市政府地政事務所網站下載或至地政事務所索取. 不動產所有權人證件 :身分證正本、印鑑章、印鑑證明. 預告登記請求人證件 :身分證正本、印章. 土地建物權狀正本. 辦預告登記需要多久時間? 辦理預告登記約 1~3個工作天 就可以完成,如果資料準備的齊全,辦理的速度就較快。

  5. 2021年8月11日 · 受益人無論填寫幾個,最後一定要加上「法定繼承人」. 所謂的「法定繼承人」是依照《民法》第1138條法定繼承人的順位進行分配,其順序如下:. 配偶與直系血親均分:假如有理賠金100萬,配偶與4個小孩均健在,每人分得理賠金20萬。. 配偶得1/2,父母均分另外 ...

  6. 2022年4月3日 · 1. 釐清自己的身份. 首先,要釐清自己是什麼樣的身份,並告訴家屬 (繼承人),主要區分成: 美國稅務居民 (Resident alien) 非美國稅務居民 (Non-Resident alien) 以一般的台灣投資人來說 (不是美國人、沒有綠卡、沒有居住在美國),都是屬於非美國稅務居民 (Non-Resident alien),也是這篇文章主要說明的對象。 提醒:身份不同,遺產稅額及免稅額的規定也不同,如果不確定自己的身份,可向相關專業的律師或會計師諮詢。 2. 了解遺產稅與贈與稅 (遺產稅英文:estate tax、遺產及贈與稅英文:estate and gift tax) 美國政府會對持有美國公司股票的人課遺產稅和贈與稅,

  7. 2024年5月8日 · 另外,如果你所捐贈的物資,來源是以繼承或受贈的非現金財產捐贈者,需要準備繼承或受贈該財產時的「遺產稅或贈與稅稅款繳清證明書」或「核定免稅證明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