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25日 · 中高齡人重投職場滿一年可獲最多2萬元津貼。. 港府早前輸入人才及勞工的非永久機制,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政府對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原則仍然重視,會加強本地勞工培訓、支援和保障,釋放更多勞動力和提升勞工生產力,開創高質量就業機會。. 為 ...

  2. 2020年11月22日 · 新冠肺炎嚴重打擊香港經濟,大小商戶相繼裁員甚至結業,令香港失業率飆升至6.4%的十六年新高,並可能繼續惡化。 面對茫茫前景,人浮於事,不少待業人士最終或要踏上創業做老闆之途,自己請自己。

  3. 2023年9月23日 · 人到中年亦可在職場上轉「跑道」創出一片新天。 僱員再培訓局今年再度與勞工處「工作試驗計劃」合辦「後50.實習生計劃」,為已離開職場但仍有就業意欲和能力,以及希望轉業的50歲或以上人士提供短期實習機會,協助他們掌握就業市場現況,裝備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8年7月25日 · 如果是,步驟就是先上網到求職網站,再發送自己的履歷表、期望,並等待面試見工的機會。 當中最具挑戰的當然是「見工」一幕,怎樣說服可能較你更年輕的面試人員取錄你呢? 須知道如果僱主有得揀,當然會揀年輕一點的人。 【需要靠人脈】 因此,難題又到了! 50、60歲人要轉工、轉行,按傳統途徑可能機會渺茫。 有見及此,「人搭人」找工作是少不免的,最少能確保獲得接見的機會。 那麼,沒有人際網絡怎麼辦呢? 別慌! 先用心細想,人到50、60歲,最大的優勢就是「識得人多」,無論是前同事、校友、做義工時認識的人等等,那管數十年從未聯絡過,只要有電話號碼就能做到「人搭人」! 【別靠再培訓】 假設你找到人脈,50、60歲人要轉工、轉行,始終風險大,單是「適應」已是很大的學問。

  6. 2021年4月9日 · 60至64歲人口較2010年多近6成 失業情況惡化. 隨着本港人口高齡化,60歲以上人口持續增長。. 根據政府最新數字,本港60歲至64歲人口於2020年上升至58.4萬,較10年前、即2010年的37.19萬人增加57%。. 而這個年齡組別的勞動人口亦較2010年增加逾1倍至27.52萬人 ...

  7. 2024年5月15日 · 中年人要懂得理財,皆因「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一到退休,在在需財,故必要及早開始投資理財,總括有3招基本步可應對。 每月定額投入收息儲蓄. 第一招是出於保障的目的,將自身難以承擔的風險轉嫁給別人,所講的正是保險,尤其是醫療保險。 別以為每個月交保費是好傻的事情,實際上,當人上了年紀,一個不幸要做一次大手術,私家醫院費用動輒數十萬元,足以令人大失預算,不想到公立醫院作長時間輪候,及早買一份醫療保險,將這個不可臆測的風險轉嫁部分給保險公司分擔,誠然是一個重要的對策,也是對自己與家人一個負責任的行為。 投資初哥可考慮月供股票實現長期投資目標。 第二招,是每月花費固定金額於收息儲蓄或投資,反正就要確保這筆錢安全,而又能夠達到資本增值、財息兼收的目標,免得大花筒月月清光。

  8. 2020年11月6日 ·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指,天光墟多數出現在深水埗、旺角及天水圍等地區,但疫情下不少基層人士失業,部分天光墟多了「生面口」的檔主,甚至多了市民光顧天光墟。 另外,疫情下學校及興趣班被迫停課,小朋友居家抗疫百無聊賴,有幼兒教育畢業的90後上門向小朋友「講故」,每日準備多款故事書及小玩具,每節約60分鐘,收費300港元。 她表示,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及藝術自由工作者,惟疫情下「零工作、零收入」,失業半年仍未能找到工作,故創下「上門講故事」工作,目前每月可賺近1萬港元。 《香港疫慌》專頁: http://hk.on.cc/fea/hkdisease. 入店拒戴口罩竟襲店員 司機稱悔過獲判社服令. 屯門康景花園冷卻塔水樣本 退伍軍人菌超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