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11日 · 四招對抗錯失焦慮症. 要改善錯失焦慮症,許正典醫師建議,可先將自己跳脫社群之外,找出休閒嗜好(例如:運動或活動)或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並轉移重心,此外,也可檢視自己會感到錯失焦慮的原因加以正視。 此外,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兼俄克拉荷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副教授 Erin Vogel 博士建議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記住社群軟體有看見的另一面. 記得提醒自己,特別是在社交軟體上,你所羨慕的網紅或是對象的生活並不一定像社交軟體上呈現的完美, 人們通常會發布日常生活瑣事。 有目的的運用時間. 可將精力集中在自己覺得有成就感的關係或是活動上,當對自己正在進行的事項感到滿意時,我們自然就會過度關心他人而錯過寶貴的時間。 了解讓你感到錯失焦慮的原因.

    • 網路遊戲成癮 從「好奇」開始
    • 網路遊戲成癮常並存注意力缺損、憂鬱、焦慮
    • 戒癮改變歷程分為 5 階段
    • 認知行為療法 助孩子尋找替代想法、時間管理

    網路成癮的發生往往不是一夕之間,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昆樺指出,網路遊戲成癮是「從嘗試到習慣」的歷程,孩子一開始會先出於「好奇」、「實驗」的心態開始嘗試,從中得到益處後,之後只要發生人際衝突或是面臨生活壓力時,就會更加投入,且玩遊戲的時間越拉越長,最終發展為網路遊戲成癮。 賴柔吟醫師表示,根據 WHO 定義,當對於遊戲的節制力明顯缺損,遊戲成為生活裡面最優先的次序,遠超過對其他事情的興趣及日常活動,且就算發生一些相關的負面後果仍然持續沈迷,造成重要功能(如個人、家庭、社交、教育、工作表現等)明顯缺損並持續 12 個月以上時,就構成網路遊戲成癮的條件。 她說,「網路遊戲成癮的診斷標準非常嚴格,若演變到完全符合上述狀況,通常就已經非常嚴重且難以處理。」此外,許多成癮者並無自我覺察,根據 1...

    當學生因網路遊戲成癮變得無法穩定就學、上班族無法專心上班時就建議就醫進一步評估,此外,若爸爸媽媽覺得孩子的網路沉迷狀況難以處理,或是不知道怎麼溝通時也建議可以尋求專業協助。賴柔吟醫師說,成癮是一種腦部疾患,腦部酬賞系統的迴路問題,造成情緒調節及衝動控制困難、因應能力較弱,最後出現行為成癮疾患。 不過目前網路遊戲成癮並沒有藥物可治療,主要以心理治療、家族治療、協助處理現實生活問題為主,賴柔吟醫師說,研究顯示網路成癮個案常會並存注意力缺損過動症、憂鬱、焦慮等多重診斷,只單獨處理遊戲成癮問題不容易成功。 她表示,「若上述並存精神疾患沒有好好被評估及治療,僅直接斷網,沒有循序漸進地溝通處理,往往會造成孩子出現更多激進舉動與回應,甚至發生憾事。」

    至於臨床上的成癮治療,賴柔吟醫師分享,根據Prochaska與DiClemente(1977)所發展出的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戒癮與改變的歷程可分為懵懂期、沈思期、準備期、行動期以及維繫期。 1. 懵懂期:並未意識到自己已經有成癮行為及問題,沒有想要改變自己的行為,也不會感受成癮行為是否會帶來不良影響及危害。 2. 沈思期:開始意識到有成癮問題,也清楚改變行為的優點,不過對於自己是否願意投入戒癮還會有所猶豫。舉例來說,個案自己會知道遊戲玩到凌晨不太好,不過凌晨時上線人數才最多,對於是否改變行為態度矛盾。 3. 準備期:患者準備開始嘗試改變行為,可能會需要協助設立較小的階段目標及步驟,以利一步步執行行為改變。 4. 行動期:開始做出行為調整,包含積...

    在網路成癮治療中,心理治療可幫助患者自我覺察並慢慢找到生活重心,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昆樺也強調,面對網路成癮治療,初級預防很重要,若家長或老師在孩子出現一些些網路成癮跡象時,就可以趕快尋求醫療協助。 他也表示,臨床上會透過認知行為療法與孩子溝通,討論網路遊戲的好處及壞處,以及找出因應的策略。李昆樺分享,在戒癮的過程中,有些孩子一開始成功減少遊玩的時間,但過了一段時間就破功,這時孩子會不斷自責,浮現「我好糟糕、沒辦法控制好自己」等自我挫敗的想法,若適時透過認知療法,例如告知孩子如果是他人遇到這種狀況會怎麼做,鼓勵並教導孩子,透過找尋其他替代想法,避免深陷負面情緒。 除認知療法外,行為療法可協助孩子進行時間管理,李昆樺舉例,許多成癮者一玩網路遊戲就停不下來,透過時間管理,將接觸遊戲的時間...

  2. 2023年10月23日 · 癌症涉及多種不同器官和組織,不同癌症復發機會也太一樣。 而當談到惡性腫瘤時,早期檢測和診斷至關重要。 這裡有些簡易判斷要點能協助判別腫瘤良性還是惡性,當然,最好還是儘速就醫交由醫師診斷。

  3. 2021年5月19日 · 最近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外出用餐和朋友間的聚餐也都全面取消,為了要安全不被新冠肺炎感染,大家開始嘗試下廚煮飯給自己及家人吃,但是自己會煮的項目實在不多,實在很不知道該煮些什麼,這個時候就來看看這些專門分享食譜的 Ig 帳號吧!

  4. 2022年1月30日 · 通常會使用 C- 反應蛋白作為指數標準,代表身體處在發炎的狀況。 而如果這個發炎出現在大腦神經,就會導致神經退化疾病,像是阿茲海默症(AD)。 所以過動兒的發炎指數偏高,其實正代表他們的大腦神經是退化的狀態。 皮質醇 (cortisol,又稱可體松,代表壓力荷爾蒙) 皮質醇可以幫助我們大腦神經正常運作,面對每天會出現的各種人事物,但過多的皮質醇會對大腦的某些部位產生毒性,反而影響認知功能;但如果皮質醇過少,代表人體沒有能力去啟動「更深層」的認知功能,總是三分鐘熱度。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BDNF) 這是大腦中最重要的營養素,滋補神經的營養,而大腦中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和大腦皮質中,就含有特別豐富的 BDNF ,所以 BDNF 不足,會影響記憶力、專注力。

  5. 2023年8月21日 · 對此神經心理學家 Sanam Hafeez 則解釋,從腦科學角度來看,大腦中有所謂的獎勵系統,可讓人從活動中得到愉悅和滿足感,而手機會不斷激活人們在獎勵系統,於是便永無止境的瀏覽短影音。 他說明,「當滑動螢幕看到喜歡、有趣的影片時,大腦將會分泌多巴胺;反之看見那麼喜愛的內容,也會迅速滑掉,轉往會讓大腦產生多巴胺的影片,形成無止境的循環,用戶也因此成癮。 各大平台、家長都應採取政策,幫助孩子管理影片瀏覽. 克里夫蘭兒童診所(Cleveland Clinic Children’s)注意力與學習中心臨床主任 Michael Manos 總結,短影音塑造出不斷變化的環境,讓孩子需長時間專注,如果孩子習慣這種快速變動的速度,未來大腦將難以適應變化慢的活動,比如閱讀、寫作等。

  6. 2021年2月25日 · 手機等 3C 用品越來越流行,孩子隨時隨地都能看影片、瀏覽各種不同的網站,但有些網站很清楚就「是給小孩看的」,有些卻會偽裝成優良頻道來欺騙孩子,要了解孩子在看什麼,能只看這些東西的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