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飲食 :大蒜韭菜洋蔥等含硫食物產生大量胺基酸的高蛋白食物牛奶及乳製品甜食含糖飲料咖啡等酸性飲料甚至不吃早餐也容易口臭。 抽菸 、酗酒及嚼食檳榔。 藥物 :阿斯匹靈、抗憂鬱劑、抗組織胺、利尿劑等,會使唾液減少,增加口腔壞菌。 內科疾病 :糖尿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乾燥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感染 :包括細菌性、病毒性之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 頭頸癌治療後 :鼻咽癌、口腔癌或是其他鼻腔咽喉癌,經過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後,造成口水分泌減少、鼻腔鼻竇或是鼻咽腔結痂,也會造成嚴重口臭。 中風後 :可能因為中風之後吞嚥困難,插鼻胃管,口腔照護不佳。 其他不明原因或心理因素。 刷牙刷對了,可減少口臭.

    • 孩童(指 18 歲以下):濕疹、小兒地圖舌
    • 青年期(19~29 歲):腹瀉、便祕
    • 中壯年(30~59 歲):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月經量少、血塊偏多等症狀
    • 老年人(60 歲以上):耳鳴、口氣重濁
    • 作者簡介

    1. 濕疹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疾病,發生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食物、藥物、細菌、病毒、花粉、動物皮毛、陽光、冷熱等刺激因素而誘發。在中醫上認為和先天遺傳或免疫系統失調有關,而對於四周環境的適應,或平時飲食沒有適當的選擇,則使脾胃損傷,導致內生濕濁熱毒。 小兒濕疹的問題正是出在脾胃功能不佳,而主要發生的原因為脾虛濕盛、不能運化水濕。皮膚症狀多以滲液、腫脹明顯,大多屬於特稟體質患者,也就是過敏性體質患者,常因飲食過多冰冷瓜果或冷飲所導致,所以要根治小兒濕疹,就必須要先顧好小朋友的脾胃,脾胃健則百病不生。臨床上多用六君子湯或藥膳四神湯予以治療,均可得到改善。

    2. 小兒地圖舌

    中醫有「舌為脾胃之外候」、「舌為心之苗」之論述。「地圖舌」大多發生在四歲以前的孩童身上,家長會發現家裡幼兒舌頭上類似地圖的不規則紋路。地圖舌出現和脾胃有很大的關係,多與脾胃的氣陰不足有關,所以有地圖舌的兒童一般也會出現食慾不佳、多汗、倦怠、乏力等症狀。在治療上以益氣養陰為主。常用方藥包含生脈飲或蔘苓白朮散。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普遍脾胃功能較弱,但因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步調,很多家長都會讓小朋友吃所謂的外食、速食,但其實食用過量的肥膩食物,容易運化不開而導致積滯,所以在日常飲食中,還是得多多注意孩童的營養均衡。 (延伸閱讀:「臭屁」是身體警訊?日醫:提升免疫力清除「腸內垃圾」是關鍵!)

    郭大維指出,門診中也常見此年齡層病患,有因即將投考研究所面臨的課業壓力、有面臨求職時同儕競爭壓力、有男女朋友因求職或生涯規劃即將分隔兩地的情感壓力、有即將投入職場的適應壓力、有面臨與本科系興趣不同而欲轉職的壓力、有情侶初出社會同居生活習慣不同的壓力,他們不約而同都陷入蠟燭多頭燒、壓力爆表而導致腸胃功能失調的狀況。 青年期在這個階段常出現的腸胃症狀是腹瀉、便祕,或是交替性的腹瀉與便祕出現的「大腸急躁症」。接著就是多數患者因為缺乏對此疾病認識,多半誤以為只是一般腸胃炎而延誤就醫,甚至有人誤把腹瀉當減重或排毒藉以維持體態,往往造成身體更大的消耗,直到影響生活後才來求醫。 (延伸閱讀:「腸躁症」這樣吃!中醫師教這「5 類」忌口飲食快筆記)

    中壯年族群中,在門診最常見是偏頭痛、長年頭痛的患者,而長時間觀察下來,我們也發現這些患者不單只有頭痛問題,絕大部分的患者還伴隨便祕的問題。如同前面有跟大家提過的,中醫認為脾主升清,當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會出現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等症狀,通常這樣的患者,會加入大黃或芒硝等用藥,把腸道裡面的宿便毒素清一清,結果宿便一清空,頭痛問題也一併解決了。 此外,還有一些女性患者,主訴月經量少、血塊偏多,這類型患者的手腳一年四季都是冰冷的,再進一步詢問以後會發現,她們經常軟便,且經期前一週容易腹瀉,這就符合我們中醫所謂的脾胃氣虛。中醫認為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當氣血生化來源變少了,也就是月經的原料變少了,當然月經量也會減少,所以基本上月經量少的患者,會酌以給予當歸芍藥散,或是歸脾湯等方藥,以強壯脾胃,增...

    「耳鳴」,是老年人因脾胃問題常產生的症狀之一,通常這些長輩到耳鼻喉科檢查,醫師都會說耳朵沒有器質上的問題。在中醫四診合參中就會發現,這類型的老年人骨骼較纖細、怎麼吃都吃不胖,前述提到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很容易引起耳鳴。 所以這類患者會從脾胃開始做調理,針對耳鳴來改善,包含常用的益氣聰明湯,裡面就有一些腸胃性用藥。再者,很多老年人也會有口氣重濁,舌頭伸出時會發現舌苔厚,就像很多人會說的「老人味」,此時就常用龍膽瀉肝湯,或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把腸道的宿便做一次性的清空,慢慢地就會發現舌苔漸漸減少,舌頭逐漸恢復淡紅色,口氣問題也會得到改善。 (延伸閱讀:不可不知的好菌與壞菌!口腔細菌竟然和大腸癌有關) *本文摘自《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

    郭大維

    現任 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 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 主治專長 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 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 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 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 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 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 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 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 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

    王瑞玲

    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 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 著作 《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 經歷 ▸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 ▸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 ▸《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 ▸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 ▸「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 ▸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 ▸國防部衛教講師 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

  2. 1 天前 · 它到底是怎麼造成的? 目前為止沒有標準答案,還在研究討論中,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沒有辦法以藥物治癒,只能緩解。 處理胃食道逆流的問題,醫生通常會根據症狀開立胃藥給患者吃,就像我的患者B先生一樣。

  3. 3 天前 · 1. 頻繁出現腹痛或脹氣但排便後即可改善。 2. 排便次數改變,一周便祕次數超過三次,或是一天腹瀉多過三次。 3. 大便形態改變,可能出現硬塊、軟便或水便。 4. 排便的情況改變,患者可能需要很用力排便,或是排便時常有急迫感或常覺得排不乾淨。 5. 糞便容易出現如鼻涕狀的黏液,或是解出黏液狀的糞便。 (延伸閱讀: 大腸激躁症女多於男! 中醫師教「5類」忌口飲食快記起來 ) 台灣腸躁症,女高於男. 目前在台灣發生腸躁症的比例將近二 %,且女性發作率高於男性。 依《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中,腸躁症並無直接中醫病名對應,但可將腸躁症的「腹痛、腹部不適」等症狀歸為「腹痛」範疇。 將「大便糞質清稀」症狀歸為「泄瀉」;將「排便困難、糞便乾結」歸為「便祕」範疇。

  4. 4 天前 · 找出病因之後再來改善作息從生活中稍作調整解除內心的壓力源適當進行有氧運動找回身體自癒力就能改善自己晚上的睡眠品質自然而然就能降低夜尿的問題了

  5. 2024年5月25日 · 讚 19,154. 莊武龍 2019年12月29日 15:00:00. 分享 : Facebook Line Twitter Copy. (2004 ©Manabu Shimohira , Itching@ Flickr, CC BY-SA 2.0.) 有次工作佩珊突然覺得全身發癢久久未改善在後續的就醫過程除了冬季癢之外還被診斷為蕁麻疹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等。 該擦的、該吃的藥,她其實都有認真遵照著醫囑,但是皮膚的症狀就是沒有斷根,很快地,又復發了……。 在人潮滿滿的電腦展中,佩珊正努力地跟來參觀的民眾解說最新的筆記型電腦特色。 佩珊的同學,大部分都是當家教或在餐廳打工居多,而佩珊有著亮麗的外型跟修長的美腿,再加上當模特兒的收入比較高,所以主要的打工收入都是在展場當模特兒。

  6. 5 天前 · 帕金森氏症常見的症狀有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與姿態不穩,據統計,台灣約有6萬人深受帕金森氏症的困擾。. 為了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有台灣帕金森之父之稱的陸清松醫師與益生菌權威蔡英傑教授攜手合作,進行「植物乳桿菌PS128對帕金森氏症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