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3月5日 · 匿名化是指數據挖掘中隱私保護的最主要的一種技術手段。 數據挖掘上保護隱私的方法可以分成以下幾類:1、擾動和泛化的方法。 擾動是對原數據中正確的數值做一些變換,比如加上一個隨機量,而且當擾動做完後,要保證分析擾動數據的結果和原 ...

  2. 2013年11月18日 · (1)匿名性:匿名性是產生去個體化現象的關鍵之一,任何可能使成員降低自我認同的事件,都可能增強去個體化的效果。團體成員越隱匿,他們越會覺得不需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 (2)自我意識的降低:導致去個體化的第二個原因,是自我意識的降低,人的行為通常受道德意識、價值系統及所習得 ...

  3. 2022年6月23日 · 用手机看条目. (重定向自 Privacy paradox) 隐私悖论(Privacy Paradox) [ 编辑] 什么是隐私悖论. 隐私悖论 是指在 社交媒体 上,用户一方面担心隐私安全,另一方面又热衷分享个人隐私信息,这种矛盾的行为则称为隐私悖论。 在2001年学者Brown通过对用户的一系列深入访谈,他发现了某种隐私悖论的现象。 同年,Spiekermann在一项旨在揭示电子商务中隐私态度与 信息披露 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即使互联网用户声称 隐私保护 非常重要,他们也不会相应地表现出来。 虽然很多用户对其隐私表现出理论上的兴趣,并对隐私保护行为保持积极的态度但很少转化为实际的保护行为。

  4. 2020年5月22日 · Festinger认为,处在群体中的个体没有被个体化,“正如,作为一个组成员,个体的内在约束力会降低”。. 这一思路被Zimbardo进一步扩展,他认为, 匿名 、觉醒/唤起、感觉超负荷、精神药物(mind-altering drugs)以及自我关注的减少都会导致去个体化,从而 ...

  5. 2017年1月6日 · 上網玩樂. 討論政治正確有問題的話題. 舉報貪官等罪惡. 惡搞. 化名逃避警方. [ 編輯] 匿名的觀點. 匿名給人的一種感覺是因為需要隱瞞某些東西因而給人一種負面的觀感。 但是在交流中,匿名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 機制 。 人們通過匿名可以肆無忌憚的發表看法對各種主張或者想象就行探索和實踐同時可以避免社會的非議減輕負面影響所帶來的後果。 [1]然而匿名也會造成可信度的 危機 。 埃瑟·戴森在《2.0版: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設計》 [2]中分析了匿名的各種理由,例如匿名可以保持私密性;有助於發出各種指責或警告,而又不會被人發現與自己有關聯;或者提出一些愚蠢的問題,而又不會暴露自己的無知,匿名也可以用在不公正的體制中,以激發人們的改革意識。

  6. 2016年11月28日 · 目錄. [ 隱藏] 1 什麼是去匿名化. 2 去匿名化的方法 [1] 2.1 針對推薦系統評分數據的去匿名化. 2.2 針對圖結構數據的去匿名化. 2.3 基於映射的方法. 2.4 針對文本數據的去匿名化. 3 參考文獻. [ 編輯] 什麼是去匿名化. 去匿名化 是指一種 數據挖掘 策略,其中的匿名數據和其它數據來源相互對照來重新識別匿名的 數據 來源。 區別一個數據來源和另一個數據來源的任一 信息 都能用於去匿名化。 [ 編輯] 去匿名化的方法 [1] [ 編輯] 針對推薦系統評分數據的去匿名化. Netflix 在2006年為改善電影推薦服務,公佈了部分用戶評分的數據集,其中包括用戶對電影的打分和打分日期。

  7. 2022年8月8日 ·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表(标准代码,国际域名缩写) 地区代码 国家或地区名称(英文) 国家或地区名称(中文) 所属洲 AF Afghanistan 阿富汗 亚洲 AL Albania 阿尔巴尼亚 亚洲 AD Andorra 安道尔 AO Angola 安哥拉 非洲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