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24日 · 如果有陌生網友突然出現在你的社交媒體上,急於和你開始一段友誼或浪漫關係,你應保持警惕、慢下來,了解網戀詐騙的慣用手法, 切勿將錢匯給未曾謀面的人。

  2. 2021年7月6日 · 畢方法一,大家會明白騙徒只竊取大家電子銀行的用戶名稱和密碼是不夠的,要想辦法從「一重認證」(1FA)變成「雙重認證」(2FA),這樣就能突破每天10,000元轉帳的上限了。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偷取大額轉帳時銀行發給大家的SMS 一次性驗證碼(OTP),那騙徒會在大家手機上偷安木馬程式來閱讀大家的SMS嗎? 其實騙徒極少極少會這樣做,因為1)如果本身技藝那麼高超,一開始就不用發釣魚短訊給大家啦;2)現在很多銀行Apps都會在每次登入時,先掃描整台手機有沒有可疑軟件,所以如果要安裝木馬程式實在是一個打草驚蛇的舉動了。 既然Cyber Hacking實在廢時失事,又會打草驚蛇,那Social Hack就是又廉價又高效的方法。 甚麼是Social Hacking?

  3. 2021年2月10日 · 如果市民想避免同類型的事件發生,又有甚麼自保方法? 警方六大防騙貼士: 1. 不應隨便在網上披露個人資料; 2. 切勿輕易接受交友邀請及相信初相識網友; 3. 切勿下載來歷不明應用程式; 4. 提防回報不切實際的投資計劃; 5. 若「投資公司」使用個人銀行帳戶或虛擬貨幣收取投資資金時,很大機會為騙局; 6. 應保存與對方的對話記錄,如有懷疑即時報警,或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 責任編輯:曹佩鈞.

  4. 2023年12月14日 · 根據心理健康網站Psych Central的說法,這是因爲你在社交媒體上關注的賬號往往會展現一種看似完美但不切實際的生活方式。 這可能會讓你比較自己,並不可避免地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失望。 多項研究表明,社交媒體具有成癮性。 《哈佛商業評論》指,社交媒體上的「讚」,會使人釋放出感覺良好的荷爾蒙多巴胺,這會令用戶不斷查看,但同時也會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超過3小時的青少年患焦慮和憂鬱的風險更高。 社交媒體=「時間陷阱」 Malinsky還覺得,瀏覽社交媒體耗盡了她的業餘時間:刷10分鐘IG,處理更重要活動的時間就少了10分鐘。 為了更有意義地利用空閒時間,去年她就已刪除Twitter賬號,並停用約會軟件。

  5. 2024年5月15日 · 如果沒有收到報稅表,應否主動向稅局查詢? 本文為你一一解答。 2024年踏入5月,又來到報稅的季節。 稅務局於2024年5月2日已陸續發出約244萬份報稅表,包括約67萬份電子及約177萬份紙本報稅表。 兩種報稅形式的遞交安排分別如下: 填寫紙本表格的 一般納稅人 ,須於發出日期的 1個月 內(6月3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 填寫紙本表格、 經營獨資業務 的人士,則須於 3個月 內(8月2日或之前)遞交; 以上兩類人士如果利用「 稅務易 」網上平台的電子報稅表報稅,限期則 自動延長1個月 ,即由報稅表發出日期起2個月(或4個月)內遞交便可. 報稅主要涉及薪俸稅、利得稅及個人入息課税等稅項的申報。 本網整合 7大報稅應注意事項 ,各位讀者在著手填寫之前,可以閱讀本文,了解相關細節。

  6. 2019年3月6日 · 1. 於官方途徑下載程式. 在官方網站下載應用程式較為安全,可避免下載帶病毒的應用程式。 非官方平台所提供的應用程式難以保證其真偽及安全,故較易致私人外洩。 2. 下載應用程式前細閱授權資料. 在安裝應用程式前,通常要用戶先授權予該程式。 不少人下載程式時,都不會細看其存取甚麼資料。 以拍照程式為例,存取用戶的電話簿資料可說是不必要。 因此,用戶下載前應留意應用程式是否存取過多資料。 3. 定期檢視應用程式. 定期檢視智能電話內已安裝的應用程式,並應移除不再使用的應用程式。 此舉可避免智能電話內的資料遭應用程式不必要或不經意地查閱/分享/上載。 4. 加密敏感資料. 有不少人為求方便,喜歡把密碼及其他個人資料存到手機內,但這樣易令個人資料外流。

  7. 2022年12月8日 · 1.盡快通知cut卡. 在發現信用卡被盜刷後,第一時間要通知發卡機構及時cut卡,再補發新卡,以免造成更嚴重的財務損失。 2.報警處理. 金管局建議,大家如發現信用卡被盜刷,應報警處理。 有關騙案查詢可以聯絡反詐騙協調中心,不過該中心只提供諮詢,如果要報案,仍然需要直接報警。 如果被盜刷的數目非常小,可能未必會立刻處理,但仍然會留有記錄。 3.刪除網絡上所有此信用卡資料. 及時刪除網站或應用程式上所有已儲存的信用卡資料,移除信用卡後,更改帳戶密碼,防止被繼續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