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偷窺者的法文是 “ voyeur ”,這個字有兩個意思:愛偷看猥褻場面的人,也就是窺淫者,此其一,其二指看熱鬧者。 1. 偷窺者陳黎. 從 1989 年的《人間戀歌》開始,陳黎在他的散文裡便極盡所能地觀看人間的熱鬧風景,徹底發揮了偷窺的本領。 舉凡販夫走卒、市井小民、古往今來的大師,包括藝術家、詩人、音樂家,從他的家人、女兒到他自己,從日常生活到書本上的知識,從淫猥到神聖,凡可觀可感的莫不是他偷窺的對象。 陳黎在其自創的「最新犬儒漢語連解字典」 ( 《偷窺大師》 , 1997 ) 裡,對所有像他那樣的「偷窺狂」作了如下的解釋:「喜歡貼近知識或人性之牆的人。 顯著的目標不甚適合偷窺,只有像人性或生活這樣看似平凡而實際上幽渺的東西,方才值得一探。

    • 眼球的運動
    • 測量眼動的方式
    • 眼動的研究應用

    當可見光被進入人類眼睛後,經由角膜的折射、通過水樣液與瞳孔與水晶體等構造,最後影像落在視網膜上的中央小窩與其周圍。 錐狀細胞處理明亮時的色彩,約有八成的錐狀細胞位於中央小窩;桿狀細胞對光相較錐狀細胞更為敏感,數量也遠多於錐狀細胞,處理夜間或黑暗情況下的光線,僅位於中央小窩以外的邊緣區域。中央小窩在整體視網膜構造中,視覺敏銳度最高,越往外圍影像會越模糊,眼球必須倚賴不斷移動才能讓正在處理的影像,全部被眼睛接收,得到完整的視覺訊息。 雖然眼球在看影像時並非靜止不動,但這種無時無刻的移動卻是人類平時不會察覺的;眼睛有五種移動方式讓影像可投射在中央小窩(引自蔡介立,2005):(1)眼球的快速移動-saccade,在不同凝視點之間通常的移動方式,移動速度可達800°/s;(2)為了追蹤某個正在移動物...

    目前國內各大學實驗室多是使用video-based eye tracker,小型攝影機會偵測瞳孔的位置,依取樣頻率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眼睛當下的位置。眼動儀系統需配置兩台電腦,一台電腦做為Host PC負責呈現實驗刺激材料,實驗者坐在此部電腦前監控實驗過程、執行校正,另一台Display PC連接到眼動儀並負責記錄眼動資料,受試者坐在此處閱讀語句或是看圖片。如下圖: 記錄瞳孔的移動時,為要達到準確,即知道眼睛當下注視之處,實驗者必須先行對受試者做校正。一般會做九點校正(螢幕的正中間、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九宮格的位置),在這些位置中會隨機一次出現一個圓圈,要求受試者保持凝視在當時的圓圈上,而後攝影機會依次拍下影像,眼動儀會計算每個凝視位置是否與螢幕上各確切位置相對應。 接下來通常還要...

    眼動儀的研究應用非常廣泛,在認知歷程研究中最大宗的是閱讀歷程,這部分已有Reichle 等人於 1998年提出E-Z Reader Model,並且近年來也一再進行修正。E-Z Reader Model (Reichle et al.,1998)企圖解釋lexical processing如何在閱讀時對眼動過程造成影響,對一個字的辨認分為兩階段:L1階段在對該字與相似的字彙(鄰項)進行確認,L2階段則對字義進行理解。經過不斷修正,E-Z Reader 10 Model(Pollatsek, Juhasz, Reichle, Machacek, & Rayner, 2008; Reichle, Warren, & McConnell, in press)主張完成L1與L2階段的處理後,會有一整...

  2. 從閱讀中瞭解媒體識讀. 台灣傳播界推廣媒體識讀理念還在萌芽階段,民間一直推動的團體有富邦文教基金會與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兩個單位結合了傳播學者,在過去兩年間推動了數場研討會與研習營,培養了許多國中、小學的媒體素養種子教師,並深入社區,以家長為對象,舉辦許多小型的研習班。 國內第一個相關的非營利組織當屬「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http://www.tvcr.org.tw/ ),也於今(89)年推出了《媒體識讀教育》月刊,並成立網站,提供媒體識讀的背景知識。 絕大多數剛接觸到此一課題的大眾必然希望從閱讀中學習,不過國內目前並無較普羅式的專書可供參考。

  3. 一般而言,為了避免抄襲,有兩個步驟是必要的:改寫(rephrasing)、以及引注(citation),缺一不可(見圖)。 首先是改寫,也就是說,如果覺得別人的看法值得引用,除非是字字珠璣、或是名言(譬如聖經、莎士比亞),一定要進行改寫、或是從事意譯(paraphrasing)的工作,把對方的重點抓出來。 我看牽手在教研究所的研究方法,時常拿學生的作業在改,一看,就是在教學生如何改寫。 這是一種訓練,面對的可能是一本書、一篇論文、或是一個段落,看要如何把對方的精髓提煉出來。 因此,這不是把主動改為被動,不是換個動詞、形容詞、或是副詞,而是要經過融會貫通,使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在改寫完成之後,接著是要做引注的工作,也就是向讀者交代,這個看法的來源(source)何在。

  4. 2006年1月17日 · 不過,相較於前者,他們觀察的重點是在認同,而不在於規範、或文化。. 根據Katzenstein (1996: 19-22) 的詮釋,規範及文化其實只能算是安全政策的脈絡,可見, Jepperson 等人 (1996) 真正引入的獨立變數是認同,因此我們將圖2修正為圖3。. McSweeny (1999: 214 ...

  5. 1. 此實驗中,由儀器本身以及方法所造成的誤差有哪些?要如何改進? 2. 假如有一種液體並不能沾濕實驗用的內圓柱,我們是否可以用本實驗的方法去測黏滯係數? 3. 在寒帶中,引擎機油要如何選用? 4. 引擎添加油精的功用為何?

  6. faculty.ndhu.edu.tw › ~cfshih › politics observation「維基解密」的解讀

    其實 ,高明的民調專家都知道,如果直接了當問受訪者的政黨認同、 或是國家定位, 往往會碰到「 不知道」、或是「 沒有」 的冷釘子, 只能旁敲側擊, 委婉問問週遭親友的意向。 這是 AIT官員厲害的地方,摸蛤仔兼洗褲,不僅方向、連強度都測得出來,答案 栩栩如生,在照妖鏡之下, 任誰也都逃不掉。 短期內看來,AIT 的公關費恐怕會報不完。 除了博君一笑的政治八卦,選民關心的應該是政治人物的人品是否正派(integrity),在造勢場合激情下所講的、與心理所想的是否一樣、是否心口合一。對於老百姓來說, 藍綠政客競相向山姆叔叔澄清自己的立場, 不管是「 反聯」、還是「 入聯」 的公投, 攏是為了選舉, 不要過度緊張, 真是「 作戲仔空( 瘋)、看戲仔憨( 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