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日 · 刑事局. 女兒. 帳戶. 警方. 詐騙集團. 老婦人. 匯款. 帳戶. 詐騙. 不少民眾近期在IG限動看到社福團體發起抽獎等活動,這也是詐騙集團的套路之一,包含伊甸基金會、婦援會單機構都被冒名行騙,累計收到超過500筆,單筆188元的捐款,不法組織透過這手法取信被害人,匯款到真實機構後進一步行騙,更有人照指示借75萬信貸,匯給詐騙集團35萬後察覺不對勁,相關單位都已經報警。

  2. 2019年7月22日 · 如何分辨真假? 有科技公司和刑事局合作,民眾將可疑的文字、網址甚至是圖片,轉傳到「防詐達人」平台,就能分辨訊息的可信度。

    • 解鎖感情詐騙
    • 全球「遍地開花」的感情詐欺
    • 難以追緝的網路詐騙集團

    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Strait Times)的調查報導,從2016年開始,新加坡的網路詐欺案件大幅增加,其中,感情詐欺案不在少數。 前述報導中的蘿拉,在與男方交往後,對方便告訴她自己是專門投資虛擬貨幣的人,並要蘿拉相信他,跟他一起「投資」。但後來,蘿拉先是被李北樴欺騙,從一個詐騙網站貸款3萬美金(約新台幣90萬元),接著,又被李北樴情緒勒索,告訴蘿拉若不幫他籌錢,那「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會失去,現在連妳也要離開我。」且「我活著還有什麼用。」 狠不下心分手的蘿拉因心理壓力過大而引發生理上的疾病,同時又得持續向親朋好友借錢,最終,卻在一則新聞報導中發現,曾以為的真命天子,竟是一名被其他網友在網路上公開指控的感情詐欺犯。 《海峽時報》報導指出,多數旁觀者會認為這些感情詐騙的受害者太純真、太愚昧,...

    即便有越來越多的類似案件被報導,類似的感情詐騙案件仍在全球各地不斷上演。 影音串流平台 Netflix 日前火紅不已的紀錄片《Tinder大騙徒》(The Tinder Swindler),講述的也是一場龐大又複雜的感情詐騙。在對方華美的外表還有真摯的訊息中,受害者可能因為寂寞、因為依賴而一步步落入金錢黑洞中。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對感情詐騙案件進行調查,並指出透過交友軟體或是社群平台進行感情詐騙的人,手法都很相近,也就是換上吸引人的大頭貼、創造假的個人簡介資料,並觀察網路上多數人的個人簡介會如何撰寫,並創造出類似的內容,提高擬真度。 此外,他們會無所不用其極的「迴避見面」。以美國的案件為例,這些詐欺犯可能會聲稱自己在海外服兵役或是在船上工作等,讓人不對他們的身份起疑。 根據TFC...

    回到蘿拉的故事,被感情詐騙的她雖然痛苦不已,但也做出了行動回應。蘿拉後來與其他2名受害者合作,並一同對名為「李北樴」的男子提起告訴;此外,在追查他的IP位置後,發現他並不在溫哥華,而是在柬埔寨。 查找社群平台,更能發現自稱為李北樴的Instagram帳號有無數個,比起個人行騙,更像是一整個團隊在運作這場「愛情騙局」。 「所有人都可能被騙,」蘿拉表示,很多時候,人們沒有被騙,只是因為詐騙手法剛好不適用而已,不是因為判斷力不足、不夠聰明。 靠著吃藥與看醫生,蘿拉漸漸地重拾原本生活,但每週仍要兼職數份工作,才有辦法緩慢地償還積欠的款項。 只是,蘿拉的故事告一段落,李北樴詐騙集團卻仍未遭警方逮捕或被冠上任何罪名,因在網路世界中,他們的身份太難被查緝。 當​​以愛情為名的詐騙在虛實的空間裡重複上演,人...

  3. 2023年6月27日 · ... 發布時間: 2023-06-27 08:31 更新時間:2023-06-27 10:37. 王曉書. 昨天的新聞見分曉單元跟大家分享過性騷擾如何申訴但是如果遭遇更嚴重的性侵害該怎麼辦呢? 今天來跟大家談談這個部分。 身體自主權. 首先要知道我們都有身體自主權也就是,「我自己的身體我做主」,身體是受到保護的如果有人偷看觸碰我的胸部或隱私部位需要勇敢地說不離開或拒絕。 如果沒有經過我的同意,觸碰侵害我的隱私部位,就是性侵害。 遇到性侵要如何求助. 不幸受到性侵時,我們該找誰求助呢? 可以找父母、老師、或朋友陪同,到警察局報案。 還可以打24小時保護專線「113」,聽障朋友可以用傳簡訊到113的方式來求助。 遇到性侵要如何處理.

  4. 一頁式詐騙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盛行,不少民眾以為搶到便宜貨,卻買到品質低劣的包裹,這些問題仿貨多數來自中國。上當的消費者若心有不甘出面 ...

  5. 2022年12月8日 · 「趨勢科技防詐達人」已認該帳號被通報為詐騙帳號。 圖/擷取自「大台北大小事」臉書社團. 利用民眾想做兼差貼補家用的心理,打著家庭代工等名號;或透過小額借款的簡訊,吸引公司老闆、急需周轉資金的民眾;甚至看起來相當普通的求職資訊,例如『招募賣場人員、月薪4萬』,都能被作為詐騙手法。 詐騙集團稱匯入家庭代工材料費,以協助公司避稅,聲稱會將金額回饋給求職者(左);或冒用其他公司的名號徵才,以辦勞健保的方式索求員工資訊(右)。 圖/擷取自「台北找工作/打工/兼職/日領」、「台南 正職 兼職 打工 賺錢」臉書社團. 面試變監禁 要錢又要命? 今年多起借貸或求職囚禁案的共通點,都是不知情的民眾上網看到徵才文章,按照步驟聯繫「人資窗口」,接著因要入職而被要求辦理網路銀行、設定轉帳功能。

  6. 2021年5月10日 · 朱鳳治 吳其昌 / 台北報導. 近年來,不知情的民眾成為詐騙集團人頭帳戶的詐欺案層出不窮,但司改會指出,在司法實務上,法院對於故意的認定標準不一、非常寬鬆,可能導致弱勢的受害者無力辯護,而被判有罪,造成許多冤案產生。 因此今天到國家人權委員會陳訴,希望改正司法界系統性的問題。 林先生拿著當時剛買不久的手機,心情無奈,因為這款手機個資遭到盜用,讓他淪為詐騙人頭帳號,直到被警方通知涉及資安犯罪必須到案,他才赫然發現。 不過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了人頭帳戶詐欺,在部分判決中,也被認定為詐騙集團的一份子,引發許多爭議,民間司改會認為,這是國家制度系統性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