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9日 · 平時可從2方面關照自身情緒 適時放鬆才有心力照顧別人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關照自身的情緒狀態可從2方面著手,首先是「覺察」,不時思考與之前的我有何不同,如果常處於不能自己的狀態,像是發怒、想哭、焦慮、煩躁、靜不下心、沮喪、不斷地負向思考;而可能出現的身體狀況,如頭痛、胃痛、不時感到疲倦,以及什麼事都不想做等,就需要特別留意;其次是「檢視」壓力源,我的壓力從何而來? 通常女性身兼多種角色,可以進一步預想,沒有我的話會是什麼狀況,將「我」縮小,壓力可能會降低。 她建議各位女性,平時就該積極照顧自己的情緒,再怎麼忙每天都要空下30分鐘給自己,可以是放空、放鬆、滑手機、追劇或逛街採買自己的物品(不是為了家庭或孩子的需求),尤其有更多人需要照顧時,更要先照顧好自己。

  2. 2024年3月12日 · 而我們該怎麼知道自己是否為「慢性失眠」的患者? 本篇文章將帶大家初步了解關於慢性失眠的起因與解決之道。 關於慢性失眠的認知

  3. 2024年3月7日 · 楊聰財進一步說明,臨床上常用於診斷憂鬱症的病人健康狀況問卷,主要用於患者評估自身的主觀感受: 輕度憂鬱:10~14分 中度憂鬱:15~19分 重度憂鬱:20分以上

  4. 2023年11月2日 · 根據調查發現,71~80歲的年長者中,每10人就1人有憂鬱情緒,平常要如何預防老年憂鬱症呢? 精神科醫師表示,每個人都要在退休前先做好準備,不論財務、生活都要提前規劃,才能減少憂鬱情緒。

  5. 2024年3月15日 · 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部主任陳力源表示,若躁鬱症患者沒有確定診斷,而以憂鬱症長期治療的話,除了治療效果不佳,其實還有可能會誘發躁症,隨之而來的自殺風險也會提高,有文獻指出躁鬱症自殺比例比憂鬱症高出10倍,而且他們會用更激烈的 ...

  6. 2024年1月3日 · 進行9年追蹤後結果發現,每晚平均是否睡7到9個小時,保持「良好睡眠」最具影響力,可降低22%罹患憂鬱症風險,包括單次憂鬱發作和難治型憂鬱症;其次為「從不吸菸」降20%風險、「經常性社交連結」減少18%、「規律運動」降低14%、「低至中度久坐

  7. 2023年11月10日 · 蘇禾說明,造成憂鬱的前3大主因分別為「健康」、「經濟」和「自我認同」,若以年齡層來看,29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對於「自我認同」最困擾,尤其是19歲以下青少女,將近41% 因自我認同而感到憂鬱;30~49歲的中青世代,則對「經濟壓力」最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