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raphaelclinic.com.tw

    利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治療憂鬱。 醫學新知,以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治療憂鬱症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0日 · 楊聰財醫師指出,憂鬱症的症狀主要有生理精神思考情緒4大面向,在精神科診斷可分為9點,如每日多數時間皆處於憂鬱的狀態;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興趣減退;體重及食慾出現顯著的變化;出現失眠或睡眠過多的情況;精神狀況遲滯或激昂;生活失去活力、感到疲倦;自我否定,認為無價值或罪惡感;思考、專注利或判斷能力減退;反覆出現自殺的想法等。 若出現達5項且長達兩週,即為憂鬱症,甚至可能為重鬱症,應盡早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為佳。 改善憂鬱症踏出第一步,醫教5招有助改善! 知道自己感冒,身體生病看醫生,心理生病自然也是,這是再自然不過的道理。 改善憂鬱症,最重要的就是先意識到自己罹患憂鬱症,並踏出第一步,尋找醫師協助,透過心理治療、心理輔導、藥物治療等方式改善。

  2. 2023年9月23日 ·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楊琇雯醫師將為你說明為何憂鬱症患者在節日來臨時,症狀會出現惡化,以及患者本身又可靠哪些方法自救。 每到節日總覺得特別憂鬱? 醫師為你解析其中原因. 楊琇雯醫師表示,節日假期會讓人思考更多關於家庭和人際關係的問題,同時也會面臨不同於日常的生活模式與人際互動等變化,這會對某些人帶來壓力或是負面的情緒,如疲勞、緊張、孤獨和悲傷的感覺。 人們可能在節日時花更多時間和家人在一起,相處間發生的事件可能會引發舊有的衝突和情緒;而失去親人或是親密關係的人,具有團聚意義的節日可能加重孤獨感或是哀傷反應。 這些因節日而來的壓力對於憂鬱症患者可能更加難以因應,而使症狀惡化。 臨床憂鬱症可能影響情緒、生理、行為、及思考等面向。

  3. 2021年3月9日 · 如何陪伴憂鬱症?先了解從何而來。精神科楊聰才診所心理衛教中心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在了解如何和憂鬱症患者相處前,首先先了解為什麼會有憂鬱症。憂鬱症主要因素包括了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三大層面。

  4. 2024年6月3日 · 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約8.9%民眾患有憂鬱症,其中5.2%為重度憂鬱症,但許多患者因缺乏病識感,對社會、生活、工作和家庭造成了嚴重影響與負擔。

  5. 2023年7月19日 · 身邊看不出悲傷的「微笑憂鬱症」。. 心理師教觀察&傾聽技巧,適時伸出援手. 面對憂鬱症患者,我們較容易從對方悲傷的情緒表現中,看出當事人可能正需要幫助,適度伸出援手。. 但身邊其實常會有看不出悲傷的微笑憂鬱症,可能正飽受煎熬卻還是 ...

  6. 2022年8月25日 ·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臺灣大學護理學系教授吳佳儀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憂鬱不只是最重要的自殺風險因子,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風險因子,沒有及時求醫及完整治療,不單影響正常生活能力,亦容易萌生絕望與自殺念頭。

  7. 2021年8月5日 · 讀者們通常會對憂鬱症有許多疑問,讓我們透過以下四點來認識憂鬱症,並學習如何幫助罹患憂鬱症的親友吧。 娛樂看過來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