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5日 · 「裸辭之後找不到工作該怎麼辦?」 提到裸辭(編按:裸辭指的是還沒找好下一份工作,就毅然決然離職。),相信這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哪怕每天都想辭職,但在下家正式落定之前,還是不敢輕舉妄動。

  2. 2024年4月7日 · 遇到這樣情況,以往的作法可能是:把工作拆開,一些靈光的業務助理,或是專戶業務(AM account manager)來負責舊客戶,讓業務專心開發。問題來了!現在年輕人也想做這種服務的工作,標準台詞就是:幹嘛不找助理或是工讀生來做?

  3. 2022年7月19日 · 裸辭休息,會讓下一份工作更難找?. 避開3個雷區,就能解套. 空窗期不一定會影響下一份工作,但面試時的確有需要注意的事項。.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Sean Ye. 獨立觀點 2022.07.19. 摘要. 1.職涯路徑上的空窗期,可能是gap year,可能是去考研究所 ...

    • Sean Ye
    • 年紀越大競爭力越低?找對「定位&戰場」比年齡更重要
    • 中高齡工作者增加求職競爭力,強調過往「戰績」很重要
    • 人到中年,了解「自身價值」才是關鍵

    大家都說年紀愈大轉職愈難,找工作時總是競爭不過年輕的求職者,這是真的嗎?年紀大、經驗多,反而是求職劣勢?我們看看過來人怎麼看這個問題: 過來人A:以職涯的角度來說,20幾歲到30幾歲這段時間是「磨練期」。會認識的人大多也是磨練期的人,大家下了班一起到熱炒店罵罵主管、說說夢想、做做傻事。 30幾歲到40幾歲是「成熟期」。通常都具備了實戰經驗,懂規劃、有了宏觀與微觀的能力,會制定策略也會帶領團隊。這時候認識的人,大多是中高階主管,也會有一些經營者的朋友,聊天的主題通常是趨勢,人力市場的趨勢、經濟趨勢、全球脈動等等。 40幾歲到50幾歲,進入了「實踐期」。有了經驗、人脈、家庭和積蓄,在自己熟練的領域裡,帶領團隊遠端狙擊、近身肉搏,讓團隊的主要角色漸漸展露頭角。時不時還是要利用自己多年累積下來的人脈...

    中年以後找工作總是處處碰壁,究竟要怎麼凸顯自身優勢,讓企業看到「資深工作者」的長處和價值?哪些工作會比較需要有經驗的工作者?有沒有什麼專屬於「中年工作者」的求職策略呢? 過來人A:企業診斷、專案規劃、公司治理等等好多工作,都需要實戰經驗多、人脈廣、視野闊、氣場穩,且充滿智慧的人來負責。這些跟年紀或許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跟經驗、智慧與技術的累積,卻是直接相關的。 找不到工作的重點是你很強,別人也很強。更真實地說,很多年輕人都很強,所以我們才會被刷下去,不見得一定是年紀大的問題。 人力市場是等價關係,公司花多少代價找一個人,就希望得到多少回報。建議您回顧過去的「職涯戰績」,把您曾經完成的實績「量化」,清楚呈現您曾經完成了哪些成果。減少形容詞、增加「實質績效」,簡短冗長的自傳,清晰傳達自己的優勢。相...

    求職不順、找工作總是碰壁,原來是因為你還沒搞清楚自己的「價值」和「獨特性」? 過來人A:職涯發展到了資深時期,有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要了解「自身的價值」何在,以及「如何推銷自己」。 了解自身的價值,也就是你能為新公司創造什麼樣的價值。而這些價值,也必須是足以讓新公司願意投資在您身上的,如此一來才有機會被雇用。比如:雇用您的話,可以為公司1年省下多少安規(編按:產品安全認證)費用?方法是什麼?或者是雇用您,您可以如何讓前段的研發,在安規上高枕無憂?方法又是什麼? 至於如何推銷自己,建議在這個時期,不要再亂槍打鳥的應徵,精準、精緻才是上策。透過「人脈(前同事的同事、長官的長官、公司的上下游公司……)」,或透過「獵頭公司(Adecco、Manpower、104獵才……)」找工作,並精心為可能的公...

    • 修飾履歷表時間點,放大重點經歷描述。空窗期確實存在,寫履歷時如何減少失分?撰寫履歷時盡量縮短工作銜接的時間點,比如7月底離開A公司,但可能8月領到最後一筆薪水,在工作時間點上,可以填寫A公司任職至8月。
    • 在職期間每2年就要找工作,檢視自身競爭力。很多上班族可能認為:「空窗期也不是我願意的啊!」畢竟若沒有審慎考量就衝動提辭職,又不肯將就新工作的條件,就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待業空窗期。
    • 空窗期長達1年以上,重回職場前先找顧問諮詢盤點優勢。假如空窗期長達1年以上,又沒有不可取代的專業能力,一定要尋求專業協助。AY老師曾經輔導一位學員,為了報考公職離開職場長達1年半,最後仍決定重回職場。
  4. 2021年7月23日 · 去台達電? 」「你前一陣子還獲選模範員工,你是如何辦到的呢? 」其實有不少朋友問過類似的問題,我想不如就乾脆寫一篇文章,以我一個45歳的中年男子,分享轉職第500天的心得,也許可以給想要中年轉職的人一些啟發吧! 我2018年底由待了16年的外商轉進到台商,由科技業跨到製造業,由業務行銷變成IT人員,由只看台灣市場變成負責全球的策略客戶,這改變不可謂不大,說沒有害怕是騙人的。 我曾在臉書分享:「星期一早上出門,老婆說:『今天要送3個小孩上學~』雖然是半開玩笑,但也還蠻傳神。 離開16年的公司,連上班的路線都要事先Google。 前一晚整理公事包,深怕漏了什麼,真的有新生入學的感覺。 如果連我這樣已經45歳,又待在同一家公司16年的人,都可以跨出這一步,我相信你一定也可以!

  5. 2019年8月6日 · 洪雪珍:找工作不如找收入. 請不要率爾離職. 1. 保持最好的狀態:信心足、氣場強. 2. 保持炙手可熱的狀態:你握有選擇權. 別再找工作了. 轉個念頭,路就出來了. 每次上完課,都有不少人排隊,等著問我各式各樣的職涯問題,其中最棘手的莫過於年過45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