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清明節拜拜懶人包 相關

    廣告
  2. 原木香立香拜拜香,香氣自然不刺鼻、不薰眼,家中佛像、神明廳不會被熏壞,自然清香,清淨人心. 台灣檜木拜拜香、日本檜木拜拜香,拜拜氛圍更能鎮定人心,誠心祈求天公、媽祖,用對拜拜香更靈驗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3日 ·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清明祭祖、掃墓,慎終追遠外也祈求祖先保佑後代子孫諸事順利、家運昌隆,民俗專家廖大乙提醒,插香記得用右手,用 ...

  2. 2022年4月5日 · 2022/04/05 07:51.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清明」是24節氣中「萬物生長,且清潔明淨」的節氣,也是祭拜祖先的節日,有人在清明當天或前後一週 ...

  3. 2022年3月31日 · 2022/03/31 08:36. 〔記者劉濱銓/南投報導〕清明節將屆,民眾多會返鄉掃墓,拜拜則會準備水果等,民俗專家廖大乙表示,祭祖不宜用香蕉、葡萄等「成串」水果,梨子、芭樂、番茄也儘量不要拜,掃墓則不要穿拖鞋,以表尊敬。 廖大乙說,祭祖拜香蕉、葡萄等「成串」水果,容易讓不好的事情接踵而來,梨子則因諧音「離」,有離別之意,會讓先人覺得不親近。 芭樂與番茄不宜拜拜,則因裡頭有籽,一般而言多籽的水果吃下肚,籽即便經過消化排出仍會繼續生長,用來祭拜祖先較為不敬。 另外,外出掃墓最好穿球鞋等輕便的鞋子,切勿穿拖鞋,除了拖鞋較不正式,也因「拖」代表拖泥帶水,做事拖延不乾脆,行動力不足讓人感覺較為不敬。 清明掃墓祭祖,民俗專家廖大乙提醒,香蕉、葡萄等「成串」水果,不宜拿來拜拜。 (記者劉濱銓攝)

  4. 2019年3月31日 · 每年清明時都能看到祭祀祖先的盛況。. (本報資料照). 2019/03/31 06:00. 記者蔡瑞宇/報導. 清明節將近,本週請民俗專家、宗教學者、送行者以及 ...

  5. 2020年3月13日 · 距離清明節還有20多天,平常日已有民眾提前掃墓,記者實地採訪彰化市、花壇鄉、大村鄉等納骨塔,花壇鄉禁止入塔、彰化市和大村鄉沒禁止也沒 ...

  6. 2020年4月3日 ·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今是清明節連假第2天,南投縣各鄉鎮市墓園、納骨堂(塔),不時可見民眾提早掃墓的身影,但已掃過墓後,清明當天還要不要祭拜家中公媽? 引發網友關切,民俗專家廖大乙說,掃墓與拜公媽雖然都是祭祖,但涵義有別,所以在慎終追遠時,千萬要記得兩者「缺一不可」,不過,家中原本就未設置「公媽牌位」的人,便不受此習俗規範。 清明連假以來,從網路至社區左鄰右舍,近來最引人關注的話題,便是掃過祖先的墳墓或納骨堂(塔)後,家中的公媽仍要拜? 還是可以不用拜? 有的網友主張都要拜,有的認為,兩者都算是祭祖,基於不重複原則,應可擇一而為,莫衷一是。

  7. 2024年4月5日 · 2024/04/05 22:10. 劉晉仁/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許多人對清明節的習俗,普遍停留在掃墓及吃潤餅,其實清明節是由寒食節、上巳節及24節氣中的清明融合而來,YouTuber小冬瓜指出,古代人在清明節還有盪鞦韆、踢足球與放風箏習俗,相信能夠「放晦氣」。 殯葬專家小冬瓜表示,清明節最初不是一個節日,而是24節氣中一個節氣,但與國曆4月5日的寒食節、農曆3月3日的上巳節相當接近。 而寒食節的習俗是掃墓及吃冷的食物,上巳節的習俗則是去踏青,古代人甚至還會趁這個節日約會,日子久了這三個日子才逐漸合而為一,成為了今天的「清明節」。 古代人在清明節還會盪鞦韆及踢「蹴鞠」(類似現代的足球),當時無論是上流社會或是平民百姓,都很常在清明節前後踢蹴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