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1日 · 你可以親身驗證看看,從早上睜開眼開始就盡情抱怨,你發現接下來的一整天,將會有各式各樣讓你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 一味抱怨的結果,我們忽略真正能讓自己接近幸福的事物,請花點時間,留心隱身在抱怨背後的真相。

  2. 2023年3月20日 · 現實是這樣的:孩子被診斷出氣喘食物過敏糖尿病高血壓、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比例高到前所未見。 不論是在美國或全世界,心臟病、肺病、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及癌症等疾病,都在最高致死率的榜上有名。 數據不會說謊,目前: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疾病、鬱血性心臟衰竭、中風、心律不整、高血壓、周邊動脈疾病─影響了美國48%的人口,也是世界人口死因之冠3。...

  3. 2024年4月8日 · 「最近同事讓我很受傷。 幾個星期前他來報到,我們兩個人立刻變得很要好,幾乎每天都一起去吃午餐。 但最近他都不回我的電子郵件,午餐時間沒到,他就提早幾分鐘跟副理離開公司去吃飯,兩人有說有笑。 我不懂──我花了很久的時間幫他寫報告,因為上星期他要做一份很重要的簡報。 「上星期,我把小兒子從沙坑裡拉出來,遠離湯米。...

  4. 2023年6月7日 ·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感覺呢? 因為我們正以別人的視線看自己。 如果一開始沒有遵循別人定下的基準,就不會發生需要擺脫他們基準的事,也不會感到自卑,但是說比做容易,要擺脫世人的評價很難。

  5. 2021年10月3日 · 如果緊急情況威脅了生命(某人溺水或遇襲)且如果旁觀者可以彼此溝通的話(他們沒有被分隔在不同房間),那麼就會有一個「逆向」的旁觀者效應。

  6. 2023年7月2日 · 倘若,兩個人的內在議題剛好勾在一起,一個人不斷索討,另一個人不斷給予,雖然不是健康的狀態,卻也形成某種「恐怖平衡」,使人難以脫離。 例如,許多人不解,沒有被囚禁的受家暴者為何不離開就好?...

  7. 2021年12月13日 · 受害者心態的人,一般也會有被動攻擊型人格。 被動攻擊,是一種以被動的方式展現強烈攻擊傾向的、非常不健康的情感處理方式。 被動攻擊型人格者性格固執,內心充滿憤怒和不滿,但是不敢、不願意或者不習慣直接表現洶湧的憤怒,就用刻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