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7日 · 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俞佑則說,男性的掉髮有 95% 都是因為雄性禿,但所以自體免疫疾病的掉髮,常見在女性身上,「本來女性就比較容易有自體免疫疾病的問題,在出現掉髮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先抽血確認有沒有營養素缺乏的問題,同時也一下慢性病,如果都不是,可能就要懷疑是免疫疾病。 像是 紅斑性狼瘡 、乾燥症等,都是女性常見的免疫疾病,而紅斑性狼瘡本身就會有很明顯的掉髮症狀,如果發現自己頭髮無法控制的掉,可以前往醫院皮膚科進行血液檢查,以釐清是否有自體免疫問題。 另外,俞佑也提到,其實甲狀腺問題也是女性掉髮的常見原因,「不管是 甲狀腺亢進 、甲狀腺低下,都會有掉髮的問題,而這平常可能不太出來,必須要做檢查才會知道。 甲狀腺亢進/低下:內分泌混亂,無法合成頭髮所需要的材料,引起掉髮。

  2. 2021年4月21日 · 不少女性都有困擾,怎麼家中滿地的頭髮,且照鏡子一看頭髮的分線還越來越明顯,擔心自己頭髮狂掉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皮膚科醫師解釋:「 當個人落髮很嚴重,就代表進入『休止期』頭髮變多。

  3. 2021年7月22日 · 痤瘡性毛囊炎:局部或大面積使用酸類或抗生素外用藥膏,若再為嚴重點的醫師會搭配口服抗生素或 A 酸來協助治療。 避免毛囊炎反覆復發也要對症下藥. 陳律安表示,其實預防毛囊炎的方式也要自己是什麼種類的毛囊炎,才能根據問題來解決。 「舉例來說,若是最常見毛囊炎的成因是尋常性痤瘡 (俗稱痘痘),也會分青春痘和成人痘來討論,前者是油脂分泌旺盛問題,後者的成因比較複雜,包含不當外用保養品,還有對奶製品、麩質過敏都有關係另外還要考慮內分泌失調的疾病,例如 多囊性卵巢 。 」不過,不管是種痘痘,陳醫師還是提醒,作息不正常、睡眠品質不佳、壓力大、長期悶熱 (像現在整天戴口罩),都可能造成惡化或復發,最主要是保持通風、清潔正確才能避免。 毛囊炎常見迷思. 我很認真的保養,為什麼毛囊還會發炎?

    • 紅斑性狼瘡。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較常好發於15~45歲的女性身上,而且患者的臉部會出現如同蝴蝶一樣的蝶狀紅斑。紅斑性狼瘡所造成的落髮,病症會呈現紅色圓盤狀斑塊,邊緣略為凸起,早期呈現紅色,晚期則會結痂,髮根被完全破壞。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發生在女性身上的一種內分泌障礙,因為體內的卵巢分泌荷爾蒙失調,導致「雄性激素」過高,導致髮質變差、掉髮等狀況發生。
    • 壓力症候群。生活與工作壓力大引發憂鬱,也會狂掉頭髮。頭髮也有生命週期,而壓力會改變頭髮的生命週期,讓頭髮過早脫離生長期並轉變為休止期,然後進入脫落期。
    • 甲狀腺疾病。一般人認知甲狀腺亢進的症狀是失眠、心悸、怕熱、體重減輕、手抖,但其實也會造成異常掉髮。因為甲狀腺激素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到新陳代謝,而新陳代謝出現問題,就會干擾毛髮的生長速度。
    • 少年禿的主因是它?妳是否也曾因為情緒緊張、心情低潮,而出現不自覺的拔頭髮習慣呢?黃毓雅醫師分享:「『拔毛症』盛行於孩童及青少年族群,尤其女性發生機率是男性的10倍!
    • 換季落髮洗頭後加上這一步。針對最常見的換季落髮問題,解決的核心辦法就是頭皮保養!醫師補充,氣候日漸炎熱,加上季節轉換溫差大,容易出油的頭皮可以在洗頭後、出門前加強頭皮養髮液的保養,除了能幫助調理頭皮油脂,提升頭皮防護力及強健髮根,帶有涼感使用感受的頭皮養護液,也很適合作為悶熱季節下的消暑、舒緩悶癢不適。
    • 飲食、洗髮精選擇要注意。另外,不光日常生活習慣會影響髮肌健康,醫師同時建議:「在髮品的選擇上,可適時使用幫助抗氧化、減少頭皮發炎的洗髮精,平時養成維持適量運動的好習慣、生活作息規律、補充維生素D、攝取幫助抗氧化的蔬食莓果,當身體整體健康提升時,也有助於焦慮的免疫力。」
  4. 2019年4月11日 ·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劉國威說頭皮也是皮膚的一環所以想得到的皮膚疾病也都會在頭皮上發生。 不過雖然頭皮也會長青春痘、也會有皮膚發炎,比如 脂漏性皮膚炎 、毛囊炎等,但多半在2週左右就會自行痊癒,不會自己好的則是真正的腫瘤,一定要 ...

  5. 2018年9月28日 · 第一步醫師可能會視情況開一些抗焦慮、抗憂鬱的藥,幫助生理恢復到可以控制的狀態,但造成神經失調的原因還是要想辦法解決;如果只是營養不足,像是缺乏卵磷脂,可能就少了乙醯膽鹼的材料,少了維生素B群,可能也少了血清素的製造,就可以對症下藥、調回原本該有的數值。 如果是心理壓力造成的失調,就要解決壓力的來源,第一步可能是試著用不同角度去看待事情,但大部份人的壓力來源其實是人際關係,像是家庭、情感問題,或是同儕間的相處,這就需要環境的一起配合,比如跟爸媽一起來接受心理治療,或是跟伴侶一起接受治療等,並不是完全是患者本身的問題。 如果出現神經衰弱的症狀,並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建議還是找精神醫師「聊聊」,因為時間拖久,原本可能只是生理問題,卻因為睡眠不足、情緒長期失調,演變成心理問題,就會比較難解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