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16日 · 中國與海外關係緊張,在此時投資港股最好選擇業務與內地市場關連度較大的,或者潛在受到可能的負面影響較低的股份,而醫藥相關股就是其中一個不應錯過的機會。 大健康主題正好可以避過正面衝擊,這三隻醫藥股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1. 春立醫療:專注關節類產品. 春立醫療 (01858) 業務主打骨科植入物市場,特別是關節類產品最為重要。 2019年的收入為8.5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上升71.8%,毛利率由2018年的63.85%升至2019年的69.38%。 按產品類別,關節假體產品收入8.34億元,按年升72.4%,佔總收入97.6%。 可見此為最重要業務。 另外,脊柱產品收入2,055萬元,按年升49.2%,佔總收入2.4%,增幅同樣強勁。

  2. 2024年4月27日 · 最基礎的計劃只保障普通門診,保費較高的則包含普通、專科、中醫門診和物理治療,但門診手術、X光及化驗測試、牙科服務則不在保障範圍内。 2. 無需先持有個人/團體門診醫保,可獨立索償的計劃: (假設投保人為35歲非吸煙人士) 大多保障普通、專科、中醫門診. 此類計劃可獨立索償,保費愈高,自付費愈低,目前市面上的計劃一般都會保障普通、專科、中醫門診、物理治療,僅個別不保後兩者。 專科大多需要轉介信。 藥物方面,普通、專科門診一般包最多3天基本藥物,中醫門診一般包2天中藥。 少數計劃的專科藥物保障額較高,blue、保誠可包4天,信諾可包5天。 約一半計劃保障X光及化驗測試,每年賠償限額在500~5000港元之間。 大多數計劃不保門診手術,或者作為附加保障需另付保費。

  3. 2023年8月4日 · 若以學科來的話,毫無疑問地,修讀醫科、牙科和護理科的畢業生人工最高,平均月薪有大約41,167元;其次是就讀教育的畢業生,平均月薪有29.417元。 就讀文科和人文科學的月薪則相對較低,平均月薪20,917元;不過相較於往年,總算是升穿「2字頭」。 香港入息中位數$20,000 學士畢業生平均賺$30,000.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就業人士每月收入中位數從2022年第一季的18,800元升至2023年首季的20,000元。 6個不同教育程度當中,持「專上教育:學士課程」的就業人士2023年第一季入息中位數為35,000元,按年增加2,000元或6.06%。 如果持有副學位,期內入息中位數為21,700元,按年亦增加2,000元或8.5%。

  4. 2024年1月4日 · 現時市面上有不少門診保險是獨立出售有助港人降低醫療開支除了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外部份更涵蓋X光診斷及化驗物理治療跌打甚至是門診手術及癌症治療。 10Life編輯團隊分析比較了市面10款門診保險,以便協助到大家選購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其中包括有: AIA友邦(註1)、Blue、Blue Cross 藍十字、Cigna信諾、HK Life香港人壽、Prudential保誠、YF Life 萬通、Zurich 蘇黎世。 首先簡單比較各份門診保險之基本保障及保費。 圖表1:門診保險比較(醫療網絡、普通科門診、專科診症、中醫門診) *假設投保人為35歲非吸煙人士,並以下列產品中較高級別的計劃作比較. 大部份設自付費 保費較便宜.

  5. 2023年7月6日 · 首先介紹「自付費」這個專有名詞,顧名思義就是自己需要承擔的費用。 如果購買了設有自付費的醫療保險,投保人需要先支付自付費額度的醫療費用,超出自付額的部分再由保險公司負擔。 以表1顯示的門診保險為例,普通門診自付費從20港元到210港元不等。 以本港頂級的私家醫療機構為基準作參考,養和醫院的平日日間普通診金費用為400港元。 假設你購買了自付費為210港元的門診保險,每次門診你只可以向保險公司索償190港元。 因此,在選購不同自付額的門診保險時,受保人應考慮平時到診的診所價位,計算一下相關門診保險能否保障在扣除自付費後的診金。 投保人亦要留意保費及自付費的關係,簡單來說,自付費越低,保費越高,反之亦然。

  6. 2024年2月1日 · ETF. 發布時間: 2024/02/01 14:01. 最後更新: 2024/02/01 17:58. 分享: AI人工智能|隻全新ETF追蹤7大明星科技股表現 惟分析憂眾巨頭2024年或落後20%... 2023年的美股牛市是受惠於人工智能(AI)熱潮,但歸根究底主要都由 俗稱「科技七雄」、「七巨頭」(Magnificent 7)的七隻大型科技股領升 ,它們分別為:蘋果(Apple,美:AAPL)、微軟(Microsoft,美:MSFT)、Alphabet(美:GOOGL)、Meta Platforms(美:META)、特斯拉(Tesla,美:TSLA)、亞馬遜(Amazon,美:AMZN)和英偉達(Nvidia,美:NVDA)。

  7. 2020年9月8日 · ETF. 發布時間: 2020/09/08 10:38. 最後更新: 2021/01/19 17:44. 分享: 目前,市場上有3隻追蹤恒生科技指數表現的ETF供投資者選擇分別是南方東英科指ETF (03033) 、華夏科技ETF03088) 、恒生科指ETF (03032) ,同樣是追蹤恒生科技指數到底有何分別應該點樣揀基金經理依成分股買賣. 首先,這3隻科指ETF裏面的股票都是一樣的,因為它們都是追蹤由恒指服務公司推出的恒生科技指數。 分別在哪? 財務策劃分唐德玲解釋,這是市場競爭,一些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就任何一個指數設計一個組合,去追蹤該指數的升跌,該指數沒有專利權,指明只有一間公司可以追蹤,問題是資產管理公司所出的ETF是否受歡迎。 那麼,投資者應該怎樣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