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7月11日 · 11-07-2013. 10多年前社區討論安樂死這課題時大多數人會表示支持原因是每人都想安樂地死去」,這實在是對安樂死的誤解近年這現象已有改變人們未必會舉手贊成安樂死而不支持的原因往往是怎麼還未死便要故意弄死你呢?!」 相信人人都渴望活得好直至最後一刻不支持安樂死並非否定痛苦見死不救而是確認生命中有痛苦的存在並積極協助紓緩它。 痛苦的來源有很多,因病使身體受苦、面對死亡使人情緒欠佳、心靈不安,也加劇了身心之苦,是惡性循環。 現代醫藥進步,對處理疼痛已有顯著效用。 透過情緒及心理輔導,幫助病者及家屬面對死亡之苦。 因此,不認同安樂死是希望能積極紓緩痛苦,而非以完結生命來對付痛苦。 還健康時,我們或會定下種種框框,例如:若我不能控制大小便,就要安樂死。

  2. 2013年10月10日 · 不是因為看到我照顧的人去,感恩我自己活著。 不,有意義是因為我有幸受邀進入這些人的生命,讓他們教我如何活著。 癌症對我而言就像強力的除漆劑,一層一層剝掉建築物的歷史,露出讓人讚嘆但需要修復的骨架。

  3. 2013年7月11日 · 生死兩相安寫一張心願清單 學習放下. 11-07-2013. 患上末期 癌症 的凌伯,雖然紓緩了痛症和妥善安排了心願,但仍難放下家人。. 凌太和子女看着凌伯的不捨,心裏也感難過,遂向紓緩服務的同工求助。. 於是醫護同工與凌伯交談時問他說:「若可以多 ...

  4. 2013年7月11日 · 11-07-2013.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很多長者對另一半一生的願望及承諾但家人往往覺得年老死亡是自然不過的事當長者的老伴離世後可能會忽略了他們的哀傷或認為他們應該較容易接受死亡並期望他們可以很快復原。 鼓勵抒發個人感受. 佩如 65歲退休後,全職照顧在病榻的丈夫兩年多。 但自丈夫離世令佩如頓失精神倚靠,每天坐在家裏不停飲泣。 子女不但無法理解佩如的心情,甚至要求母親不要再提起父親及把悲傷收起。 佩如告訴輔導員,她覺得十分寂寞。 以往吃飯及看電視時,總有丈夫陪伴,差不多到哪裏去都在一起,但現在做甚麼也只剩下她孤單一人,一想起丈夫,淚水便不能自制地流下來。 她形容失去了丈夫的自己就像大海漂浮的枯木,失去了人生方向,亦沒有人再疼愛她了。

  5. 2013年5月23日 · 23-05-2013. 知名曹瑞原導演感慨的說,「許多書籍教你如何賺到第一桶金但很少書告訴你該如何面對人生最後的階段」。 趨吉避凶是人之本能國人更是普遍避談死亡。 當我們因疾病或突如其來的意外,使我們呈現在一個病重或無法恢復的狀態,我們要如何進行醫療決策? 我們是要選擇住進加護病房,身上插滿管子,繼續奮戰到最後一口氣? 或是在家中-安寧病房,安詳尊嚴的離開? 彰化基督教醫院為配合世界安寧日,提倡預立醫療自主計畫並推廣安寧緩和療護理念,宣導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註記健保IC卡之簽署,建立社會大眾尊重病人醫療自主權、重視末期病人與家屬的身心靈照顧需求,落實末期病人的安寧服務。 (圖:面對人生最後階段,也可很從容)

  6. 2013年7月11日 · 11-07-2013. 醫生表示凌伯的死亡時間為下午 5時 12分。 這時凌伯的家人大多已趕至床邊陪伴,伴着他走人生的最後一程。 醫護人員協助調整凌伯的姿勢,使他看來更安詳。 凌太握着凌伯的手,不捨地哭起來。 護士輕拍凌太的肩膀,容讓家人表達哀傷,亦請家人和凌太一邊互相扶持,一邊留意自己的狀況,如感到身體不適或情緒崩潰,可即時通知醫護人員加以協助。 醫生表示可讓家人於床邊多陪凌伯一會兒,稍後把凌伯的遺體移至道別房,讓家人與凌伯共處多兩小時,並等待其他家人趕至醫院,與凌伯訣別。 三兒子在凌伯去世後約半小時才趕至,感到十分難過,更詢問爸爸死亡經過。 護士解釋道:「凌伯臨終的面部表情,表現安詳和舒適,像睡覺一般,他看似安寧及平和。

  7. 2013年7月11日 · 生命是 一份不能永遠擁有的禮物 未知生焉知死死是人生必經階段有沒有想過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