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雙方的說法都站得住腳,只是一個國家的立法當然要依循民意,台灣的民意偏向「反廢」,所以距離「廢」立法的日子相當遙遠。 立法要依循「民意」,但司法則要遵照「法律」,不能依循「民意」便宜行事,更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觀意識偏離法律。

  2. 基因學家和女權代表們的觀念居然是那樣的接近:男人是寄生蟲,該死。. 只不過,科學家們說得似乎很有根據。. 英國牛津大學基因學家斯蒂夫‧瓊斯乾脆說:「男人是缺損的女人。. 」9月10日英國Rowohlt出版社才剛出版他的一本新書,書名為「男人」,副標題 ...

  3. 台灣民間有人到廟裡求神符火化飲用,有時能發揮效果,也可以看成是一種placebo effect。. 死刑無法消彌殺人、無法求得真正公平,但是,對受害人周遭社會卻可能存在一種紓解出口的placebo effect效應,而廢卻可能是剛好一種相反效應的Nocebo effect(反安慰劑效應 ...

  4. 台灣目前要做的是:廢除總裁制的中華『冥』國憲法。那過去凶惡的主人用來鉗制奴隸的『家規』,跟著老主人的已經一起下土了,為什麼被奉為聖旨呢?台灣人有一個新的家,台灣人是這個新家的戶長,當然要有新的家規。

  5. 2010年7月19日 · 上回廢死刑爭議時,應曉薇(現為中國黨台北市議員候選人)回應別人懷疑她支持廢,親自說:「我是反廢死的.台灣目前沒有廢死的條件,與死刑犯接觸多年,廢死只會讓治安在無約束力的情況下危及善良。

  6. 《生命》記錄了四個在九二一大地震時喪失親人的家庭,四年來如何重建「心靈災區」的歷程。 其中一個家庭是在地震時失去年僅兩歲女兒的電鑽工人張國揚、吳玉梅夫婦。

  7. 多數台灣人存在「約法三章」的精神,所以「反廢」的人遠比主張「廢死」的人多,尤其是當出現重大刑案時,「反廢死」的聲音就大為提升,遠超過主張「廢死」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