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說想死的人不會真的去死啦! 我們的週遭常充斥著「情緒勒索」,某些人嘴裡嚷嚷著想死,但只是以此要脅他人,並非真心覺得生無可戀。 聽太多「狼來了」之後,人們常會歸納出上述的迷思,認為想死的人不會講,會講的就不會尋死。

  2. 在憂鬱症方面,常用到的可分為「抗憂鬱劑」、「鎮靜安眠藥」兩大類,前者是主線用藥,後者是輔助用藥,兩者的藥性完全不同。 「抗憂鬱劑」是作用在大腦,調整腦部神經的平衡,改善情緒與相關症狀。 這類藥物作用慢,需要服用大半個月才能產生療效,服用初期常伴隨副作用,吃了會先不太舒服的藥,怎麼可能會成癮呢? 等到抗憂鬱劑產生效果,副作用消退,療效也只是讓人不低落,卻無法變high,不會飄飄然…,誰會想嗑這種不會「爽」得藥? 所以,抗憂鬱劑根本沒有成為成癮藥物的條件。 等到憂鬱症治療結束,抗憂鬱劑通常都停用,病人幾乎都很樂意揮別藥物咧。 因為憂鬱症常合併有失眠,甚至煩躁的狀況,有時就得倂用「鎮靜安眠藥」,幫助睡眠以恢復體力,減緩焦慮以安神。

  3. by 劉育志 醫師 | 4 月 18, 2019. 蘇先生才四十多歲,卻已是加護病房裡的常客,進出醫院的次數多到數不清,病歷加總起來有好幾公斤重,得用推車才裝得完。 曾經好幾回,蘇先生的狀況很差命在旦夕,但都幸運地化險為夷。 不過,這一回轉入加護病房大家曉得應該沒機會了。 過去四、五年裡,蘇先生動過好幾次大手術,試圖切除腹腔裡蔓延的腫瘤,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也統統沒有少過。 在治療的早期,仗著年輕力壯,能夠承受,不過漸漸的各個器官都出現狀況,三年多前也開始洗腎。 就算沒有住院,每個禮拜也有三個半天需要回到醫院接受血液透析。 他常常自嘲是「生化人」,因為累計輸過的血漿、點滴有數萬毫升,足夠把全身的血液換掉幾輪;每次洗腎,又會把血液抽出來送進機器裡運轉,他說「這就好像是插了插頭在充電一樣」。

  4. 「瞳孔對光反射消失。 」一位快禿頭的胖男醫師拿光筆比劃一番,不帶感情地說著。 他再以左手打開吳仲舒眼皮,用棉花棒輕觸兩下,說:「眼角膜反射消失。 接著,禿頭胖男拿出扣診錘對吳仲舒腳底一陣刮搔,再用盡全力捏著吳仲舒的乳頭。 「他們在替我做腦死判定。 」縮在床頭的吳仲舒突然懂了,著急催促躺在床上的身體:「這是最後的機會,快動啊! 胖男醫師說:「計時十分鐘。 吳仲舒看著頭部那幾層紗布,努力思考:「該怎麼回去身體? 時間不多了。 」吳仲舒嘗試各種動作,卻無法重新拿回身體的主控權。 時間分秒過去,胖男醫師又說:「拔掉呼吸器,重新計時十分鐘。 吳仲舒注意到一旁護理人員口袋裡有把剪刀,立刻上前想拿來剪開頭部包紮,尋找進入身體的途徑,但他就這樣穿過了護理人員的身體。

  5. by 劉育志 醫師 | 12 月 18, 2018. 前些日子有位外科的老同事接連遭遇幾件相當無理的醫療糾紛,讓他變得非常消沉,幾乎每天都能在他呼吸中聞到酒味。 或許很多人的腦袋裡依然存有「外科醫師愛喝酒」的刻板印象,認為這是豪氣、直爽的表現,但在現實世界裡,恐怕沒這麼單純。 有時候,連當事人都沒有察覺,自己的行為已經屬於酒精濫用甚至酒精依賴。 美國外科醫師協會曾經做過調查,發現有高達15.4%的外科醫師達到酒精濫用或酒精依賴的標準。 女性外科醫師的酒精使用狀況尤其嚴重,高達25.6%有酒精濫用、酒精依賴的問題。 憂鬱、職業倦怠皆可能導致酗酒,或其他種類的藥物濫用。 不只有外科醫師,在美國,每年有超過100,000名醫師、護理師或其他的醫事人員陷在藥物濫用、成癮的困境裡。

  6. 現在,請暫時忘掉櫻桃樹,讓我們回到18世紀末,來看看華盛頓生命的最後一天。 卸任之後的華盛頓回到家中,享受人生中少有的清閒。 1799年的12月14日凌晨兩點左右,華盛頓醒了過來,他發現自己呼吸困難。 被吵醒的妻子見到華盛頓生病了,便打算下床找人幫忙,但華盛頓阻止了她,怕她會因此受寒。 直到清晨6點,華盛頓才請僕人去尋求協助,這時他已經開始發燒,也越來越喘,連要完整地說完一句話都有困難。 華盛頓的祕書連忙聯絡醫師,不過在醫師抵達之前,篤信「放血療法」的華盛頓已經請「放血師」替自己切開血管,放掉大約400毫升的血液。 上午9點醫師終於到了,不過在經過一番診視後仍舊決定祭出「放血大法」,替華盛頓放掉約莫500毫升的血液。

  7. 中意的法. 「醫生,他已經吐好幾天了,吃什麼就吐什麼,不吃照樣吐。. 」邱先生指著斜躺在急診推床上的老先生說。. 「吐出來的東西是什麼顏色?. 」我的眼睛瞥向老先生的腹部。. 「一開始是墨綠色,後來變成土黃色,很混濁。. 「有排便嗎?. 「好像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