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信任的人背叛和欺骗,我该怎么办?. 原创. 阅读15843赞59. “被信任的人背叛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你可能会因此产生很多复杂的心情,遇到被信任的人背叛,你可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坦然面对,并且做一些合理的处理,直到最后走出来。. 我们希望这些专业 ...

    • 概览
    • 法条依据
    • 常见情形
    • 救济措施
    • 案例剖析
    • 打击行动
    • 数据统计
    • 判决案例
    • 社会影响

    犯罪行为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从2000年新千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技术工具的开发出现和被使用,许多技术人员和一些平民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技术等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可以说是迅速地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2年5月11日,公安部公布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分别是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 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2022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十起人民法院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相关司法解释

    2016年12月20日,最高法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再度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很广泛的特点,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网,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老板、公务员、学校老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宽、社会影响很恶劣。

    一些诈骗是针对性比较强的。比如像汽车退税诈骗,受骗的主要是一些有车族。还有一些突出的像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的诈骗,诈骗者往往选择白天拨打电话,白天年轻人都上班了,家里老年人比较多,其抓住老年人资信度比较闭塞,容易受骗的情况实施作案。

    (一)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

    以社保卡、医保卡、银行卡消费、扣年费、密码泄露、有线电视欠费、电话欠费为名,以自己的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从事犯罪,以给银行卡升级、验资证明清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二)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

    以法院有传票、邮包内有毒品,涉嫌犯罪、洗黑钱等,以传唤、逮捕、以及冻结受害人名下存款进行恐吓,以验资证明清白、提供安全账户进行验资,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三)以销售廉价飞机票、火车票及违禁物品为诱饵进行诈骗

    犯罪嫌疑人以出售廉价的走私车、飞机票、火车票及枪支弹药、迷魂药、窃听设备等违禁物品,利用人们贪图便宜和好奇的心理,引诱受害人打电话咨询,之后以交定金、托运费等进行诈骗。

    (一)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问题做了规定,《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予以返还。

    人民法院在刑事判决中将追缴犯罪分子违法所得或责令犯罪分子退赔作为刑事判决的一项内容,当犯罪分子不能主动履行该义务时,即可依职权追缴或责令退赔,被害人也可根据这一判决内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三)向电信运营商提起侵权损害请求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规定了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与财产权利不受损害的权利,第19条规定了如果经营者发现提供的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危险的应当及时告知并采取有关措施。

    案件名称:黄某、钟某、杨某、邵某电信诈骗案

    (一)案情介绍

    公诉机关: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黄某、钟某、杨某、邵某。

    被告人黄某伙同钟某(已判决),于2013年5月至6月间,在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的租住房内,使用冒充熟人拨打电话的方式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其中,二人于2013年5月29日骗取北京市的被害人揭某(75岁)1万元,于2013年6月13日、6月14日骗取北京市的被害人盛某(76岁)18万元。被告人钟某、杨某、邵某明知被告人黄某等人实施诈骗犯罪,而为其提供帮助。被告人钟某向黄某介绍杨某,并在黄某等人实施诈骗行为时,帮助黄某等人联系杨某。被告人杨某负责为黄某等人提供诈骗犯罪所需的银行账户等作案工具,并向邵某提供银行卡、身份证等作案工具,安排邵某赴外地通过银行转移诈骗犯罪之非法所得。民警于2013年9月24日将被告人黄某、钟某、杨某、邵某抓获。民警抓获被告人邵某时,自邵某处起获由被告人杨某提供的他人信用卡共计84张。

    (二)判决结果

    2022年以来,全国共发生利用固定电话号码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20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5亿元,危害十分严重。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部署上海公安机关开展深入研判、精准打击。经深挖扩线,公安机关共拓展发现涉案线索4300余条,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为坚决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公安部会同工信部于近日进行专项部署,组织各地公安机关和工信部门迅速行动、重拳出击,集中开展收网行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区市公安机关成功抓获了一批违规代理商工作人员及与境外诈骗团伙勾连人员,打掉了一批违法犯罪窝点,狠狠打击了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及黑灰产关联犯罪团伙的嚣张气焰。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2年5月11日,公安部公布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其中,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5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成为最为突出的5大高发类案,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

    2022年5月19日上午,湖南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湖南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跨境突出犯罪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简称“省反诈协调办”)介绍湖南省反诈情况,破案8899起,抓获12725人!2022年湖南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战果再创新高。

    2022年,浙江公安机关针对为电诈、网络赌博提供银行卡、上网卡、QQ号、微信号、域名等物料的犯罪团伙,持续发起“四断”“四治”等专项行动,在“百日行动”期间,摧毁一条勾结运营商买卖“空号卡”的特大犯罪链条,查明非法手机卡号500余万个,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2023年9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被告人杨某等15人赴缅北跨境实施“杀猪盘”诈骗,涉案金额达360多万元的案件。经审理,房山法院以诈骗罪对15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四个月至有期徒刑十三年不等的刑期,并处人民币二万四千元至十三万元不等的罚金,并责令各被告人退赔被害人相应经济损失。

    2024年1月9日,记者从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全国查处治安案件数与2022年基本持平,刑事案件立案数比2022年下降4.8%,全国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据介绍,2023年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查处网络谣言等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侦办相关案件19.2万起。

    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打掉涉黑恶犯罪组织1900余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9万起;针对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部署推进边境警务执法合作,连续开展多轮打击行动,缅北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共向我方移交犯罪嫌疑人4.1万名。

    2024年,中国警方与老挝警方积极开展国际警务执法合作,成功捣毁7个盘踞在老挝境内的电信网络诈骗窝点,抓获268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幕后“金主”8名、组织头目和骨干54名,涉及全国多地的相关案件1570余起。全部26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交我方。

    2022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十起人民法院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一、被告人易扬锋、连志仁等三十八人诈骗、组织他人偷越国境、偷越国境、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二、被告人罗欢、郑坦星等二十一人诈骗案

    三、被告人施德善等十二人诈骗案

    四、被告人吴健成等五人诈骗案

    五、被告人黄浩等三人诈骗案

    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强电信网络诚信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2年8月,入选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诚信建设高峰论坛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网络诚信十件大事。

  2. 只要刑事判决书中明确了相关的犯罪数额及对应的受害人范围、数额,害人应先等待执行程序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但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可追加为执行人的配偶、合伙人、抽逃资金的股东等,可以将他们追加为共同执行人。

  3. 它的“反诈预警、身份验证、App自查、风险预警”等核心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民众骗的可能性。 第一步:注册并登陆账号 第二步:进行实名认证

  4. 垃圾邮件的发布者通常使用欺骗和恳求的方法尝试让收件人打开邮件,并很有可能让其回复。 可以合法地使用欺骗。 经典的例子有,发件人喜欢伪装电子邮件源地址,而信的内容则包括了发件人所陈述的从被配偶虐待到福利代理,或者害怕报仇的“告密者”等一系列事件。 但欺骗其他人在某些情况下是违法的。 可能发生电子邮件欺骗的原因在于发送电子邮件最主要的协议: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MTP)不包括某种认证机制。 即使SMTP服务扩展(工程任务组,请求注解2554号文件中有详细说明)允许SMTP客户端通过 邮件服务器 来商议安全级别,但这一预防措施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会被使用。 如果预防措施没有被使用,具备必要知识的任何人都可以连接到服务器,并使用其发送邮件。

  5.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害人使用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害人公私财物,从而构成犯罪。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资讯 采购 百科

  6. baike.baidu.com › item › 诈诈_百度百科

    播报. 编辑. 2023年12月7日,入选台湾2023年度代表字。. [4] 2023年12月,由新加坡《联合早报》主办的2023年“字述一年”年度汉字投票活动公布结果:“诈”字当选今年新加坡的年度汉字。. [5] 诈,汉语一级字,读作诈(zhà),部首是讠,五笔是YTHF,其本义为欺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