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2日 ·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指出對於女性在職場上容易遭遇哪些瓶頸? 」有31.2%的女性受訪者勾選職場性騷擾」、30.2%的女性受訪者勾選人際互動的性別潛規則例如特殊應酬場合父權式命令黃色笑話等」。 假設真的遇到職場性騷擾的話該怎麼辦104人力銀行提出職場反性騷三步驟步驟一當下拒絕: 一個人獨自忍耐,問題不會解決,性騷擾的狀況也不會改善,必須要明確向對方表示自己所嫌惡的事,勇敢制止;若擔心「權勢」性騷,當下可保持距離、藉口離開,或透過他人表達並轉告,隱忍姑息無法解決問題。 步驟二:記錄存證: 明確記錄事件經過、發生的時間、地點、對象等重要資訊,同步也可找信賴的對象諮詢。

    • Q1:被冒用名義創立投資詐騙,該怎麼辦?
    • Q2:如果不小心在陌生網站上匯款給對方,還有機會拿回錢嗎?
    • Q3:收到不明的廣告詐騙訊息,等於個資被外流?
    • 防範網路詐騙的關鍵:保持「多懷疑、多警覺」的習慣

    台北市刑事警察大隊經濟組組長陳志峯受訪時建議,如果自己的個人身分被冒用成投資詐騙廣告,首先請截圖備存,並進一步去派出所報案登記。這樣作法的主要用意是,當其他民眾因受害損失而提告,至少還有能力證明「這些假粉專廣告,不是本人設立」。

    陳志峯說,如果民眾稍微不察,不小心在不明的網站輸入資料,甚至匯款給對方,首先也是趕緊報案,盡量讓警方在第一時間內趕緊圈存、凍結對方的帳戶,然而必須要提醒的是,現在詐騙集團的金流技術已經很便利,一旦匯款後,款項幾乎很快就被轉走,再也追不回來。 因此,他強調,不論是現實生活、或在哪個網路平台上,對於這類需提供帳戶或匯款的要求,「能不信,就不信,匯款前一定要提高警覺!」

    另一方面,多數民眾也好奇,當收到不明的廣告詐騙訊息時,是不是就代表個資已經外流了呢? 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人才培力中心主任鄭瑋接受《數位時代》採訪表示,這些詐騙訊息、電話有可能是隨機產生的號碼,並剛好與民眾的手機號碼相同,「收到不明的訊息不一定代表個資被盜用,但民眾若有進一步接觸,個資就可能落入詐騙者之手!」 也就是說,即使詐騙者這個時候還不知道接收者的真實身分,民眾仍需保持警惕,且避免點選「不明連結」,並絕對不要回覆這些訊息。 鄭瑋指出,如果民眾點選了簡訊連結或回覆訊息,很有可能連結至「偽裝網頁」,一旦民眾在這些假冒的網站中輸入如身分證字號、信用卡等個人資訊,相關個資或信用卡號就會提供給詐騙者。以下是鄭瑋提供的3大判斷祕訣:

    鄭瑋強調,民眾應養成多懷疑、多警覺的習慣,勤於查證資訊,即使稍帶疑慮,多一份確認,就可以避免自己或親友的個資被盜,或蒙受財務損失。 總結而言,民眾如果發現有可疑訊息,應直接忽略、不理會;但如果在罕見情境下需要提供資訊前,建議先透過其他聯絡方式確認,例如,收到某市政部門的簡訊,可直接使用「另一種方式」,如親臨現場確認、或打1999確認。 此外,她也提醒,民眾可安裝用來「過濾惡意網站」及「陌生來電」的工具,幫助自己提高警覺。 責任編輯:陳君毅、林美欣

  2. 2021年10月19日 · iWIN教你三步驟處理,移除網路影像. 被Deepfake變臉成不雅片主角碰到這種狀況怎麼辦?.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建議要先截圖存證,報警求助,最重要是找官方機構協助影像移除。. #AI. 採訪中心. AI Deepfake變臉太厲害,上百名網紅遭挖臉成A片主角,若哪 ...

  3. 2023年5月31日 · 具體措施如在網路及電信上,包括加速下架社群平台的詐騙貼文、攔阻詐騙簡訊、阻斷詐騙假網站連結等;而在金流方面,也執行異常交易預警、網路銀行約定轉帳生效日延至次2日、《洗錢防制法》增訂人頭帳戶罪等作為。 至於針對冒用名人引誘加入「LINE投資群組」的具體措施,吳慧蘭指出,目前檢方與2大網路平台Meta、Google及通訊平台LINE都有官方窗口,旨在建立「綠色通道」,也就是「免驗通道」讓行政步驟大幅減少,要求平台快速把涉詐帳號全面下架。 檢察官:認識詐騙是台灣社會最急迫的事情. 假如民眾點選投資詐騙廣告後,不小心匯款,導致錢財損失,該怎麼辦呢? 對此,吳慧蘭強調,「 請儘速前往就近的警察機關報案,不要再聽從歹徒的謊言一再將錢投入,避免損失擴大!

  4. 2023年5月27日 · 答案是「否定」的。 個資如同其他的管理議題永遠都存在著風險也因如此上面提到的個資法裁罰前提其實是企業違反了個資法第27條第1項規定未訂定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或業務終止後個人資料處理方法」,並不是只看企業發生個資事故」。 因應重點一:檢視有無做好「適當安全措施」 而《個資法》第27條第1項的內容,是企業「應採行適當之安全措施」來防止「個人資料被竊取、竄改、毀損、滅失或洩漏」。 這就是由於個資事件,客觀上不可能完全避免,一律結果論地予以處罰,對於努力保護個資的企業也不公允;因此, 對於企業而言,防守重點反而是做好「適當安全措施」,只要盡力防護(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就有機會主張並沒有違反該項規定,當然就也不會有後續的裁罰責任產生 。

  5. 2023年9月22日 · 「一個巴掌拍不響。 」非常適合用來形容情緒勒索,因為沒有被勒索者的參與,勒索不可能發揮效果。 《情緒勒索》 指出,並不是責怪被勒索者,只是我們往往會默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諮商心理師楊嘉玲比喻,「小偷的目標是好偷的車。 」意思是,我們可以探索自己身上是否有容易「被勒索」的人格特質,進而學習如何自我保護。 最常被情緒勒索的 5 種人! 如何好好保護自己? 情緒勒索怎麼自救? 這 5 種人最容易遇到情緒勒索. 圖/ 經理人. 1. 渴望認同者. 這些人視他人的認同為生存的唯一價值,當對方具有評價的權力時,他們會不顧自身的感受,滿足對方需求,只為了得到肯定,這時更容易出現被情緒勒索的現象。

  6. 2022年11月28日 · 1. 禮品卡與贈品 :詐騙份子可能會試圖誘騙受害者購買並轉贈禮品卡甚至會喬裝成受害者的親朋好友以換取免費贈品為噱頭藉機取得受害者的信用卡資訊。 2. 慈善相關詐騙 :年末、或是在特定節日也常讓人引發惻隱之心,但同時也讓詐騙份子有機可趁,不僅傷害了受害者,更對本來可以從慈善捐贈中受益的組織造成損失。 3. 特定族群詐騙 :這類型詐騙會針對對象的輪廓、生活特性,以更加個人化的訊息加以詐騙,例如:特定年齡或是家長教師組織等。 4. 訂閱服務續訂 :年關將近,訂閱服務的續訂詐騙訊息開始出現,這些特別不受歡迎的電子郵件通常會推銷使用者防毒軟體,企圖以提高安全性為由,來引誘受害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