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12日 · lid现象的解决,将为perc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来源:微信公众号“光伏” ID:pvmagazine) 引言. 掺硼p型硅片的lid(光致衰减)现象由来已久,众多科研机构已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光照下,硼氧复合物的形成是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1]。 基于替代硼掺杂和降低氧含量,如mcz硅片、fz硅片、掺镓硅片和掺磷n型硅片等[2],虽然可以解决lid问题,但由于市场的现有状况(p型晶硅电池占据了90%以上的晶硅市场份额)和技术上的壁垒(如直拉单晶棒电阻率分布过宽、电池制造设备及工艺亟需改进和更新),均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2. 2023年4月18日 · 一道新能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勇表示:“一道新能TOPCon电池效率突破26.24%以及Voc达到730mV仅是一个新起点,目前一道新能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基于高载流子选择材料和新型电池结构的TOPCon4.0技术,相信会不断刷新电池转换效率。. ”未来,一道新能将始终秉承 ...

  3. 2020年4月21日 · 本次高效组件所用电池片均来自于捷佳伟创常州中试线,电池. HJT电池光致衰减 (增益)的研究在3月23日举办的“暾说微讲堂”上,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电池研发中心高级经理崔艳峰做了《HJT电池光致衰减 (增益)的研究》的报告。. 报告介绍,东方日升对HJT ...

  4. 2019年5月13日 · 减少电学损失则需要从提高硅片质量改善PN结形成技术 (如离子注入等)、新型钝化材料与技术 (如TOPCon、POLO等)、金属接触技术等方面入手 [1]。 针对如何降低光学损失和电学损失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结构的单晶硅太阳电池,目前转换效率超过25%的单晶硅太阳电池主要包括以下六种。 2.1钝化发射极背场点接触 ( PERC )电池家族. 新南威尔士大学 (UNSW)MartinGreen领导的小组提出PERC结构的单晶硅太阳电池,在P型FZ硅片上实现了22.8%的高转换效率 [23],其基本结构如图2a所示。 1999年,UNSW的该团队再次宣布其PERL太阳电池 (如图2b所示)转化效率达到24.7% [4-5]。

  5. 2012年4月16日 · 1、降低串联电阻,提高填充因子. 在丝网印刷工艺下,前栅接触电阻、体电阻和扩散层薄层电阻对串联电阻贡献最大。 根据金属-半导体接触电阻理论,接触电阻与金属势垒(barrierheight)和表面掺杂浓度(Nb)有关,势垒越低,掺杂浓度越高,接触电阻越小。 2、减少载流子Auger复合,提高表面钝化效果. 当杂质浓度大于1017cm-3时,Auger复合是半导体中主要的复合机制,而Auger复合速率与杂质浓度的平方成反比关系,所以SE的钱扩散可以有效减少载流子在扩散层横向流动时的Auger,提高载流子收集效率。 3、改善光线短波光谱响应,提高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6. 2019年6月24日 · (1)降低串联电阻,提高填充因子. 电池的串联电阻由栅线体电阻、前栅与硅表面的接触电阻、扩散层薄层电阻、硅片体电阻、背电极接触电阻和背场体电阻组成。 其中,在丝网印刷工艺下,前栅接触电阻、体电阻和扩散层薄层电阻对串联电阻贡献最大。 根据金属-半导体接触电阻理论,接触电阻与金属势垒(barrier height)和表面掺杂浓度(Nd)有关,势垒越低,掺杂浓度越高,接触电阻越小。 (2)减少载流子Auger复合,提高表面钝化效果. 当杂质浓度大于1017cm-3时,Auger复合是半导体中主要的复合机制,而Auger复合速率与杂质浓度的平方成反比关系,所以SE的浅扩散可以有效减少载流子在扩散层横向流动时的Auger,提高载流子收集效率;

  7. 2017年7月28日 · 一张图看天合、隆基与晶科如何一次次打破单晶PERC电池效率记录 日前,晶科宣布其最新的P型PERC单晶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3.95%,再次打破了此前同类电池的效率记录,其结果经过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