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7日 · 中醫師指出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有些450歲的中年人也會出現俗稱老人臭的體味困擾主要成因包括皮膚代謝及胃腸狀況影響打嗝氣味有些人甚至嚴重到導致夫妻分房睡這類族群冬天就不適合大補麻油雞等熱性補方建議可選擇四神湯貝母燉水梨等味道更重的就建議尋求中藥藥浴薰洗等約2周至2個月可改善。 有些民眾深受體味的困擾,部分族群則因「老人臭」影響人際相處,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說,這類味道來源主要有二,分別為皮膚和胃腸,前者主要是皮膚代謝問題,使得體表顏色乾癢脫屑,有些濕熱性體質,汗腺堵塞出現「油耗味」;後者則是「胃火旺」引發的腸胃問題,導致打嗝出現異味,也就是知名藥品廣告台詞中的,口乾、口苦、口臭等狀況。

  2. 2023年4月26日 · 容易被叮咬6大原因 深色衣服噴香水血型體溫二氧化碳體味. 研究指出,人體皮膚表面有豐富的游離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在與細菌代謝之下,會產生許多不同氣味的羧酸。 而個體的皮膚羧酸豐富度與蚊子吸引力之間有關聯,對於不容易被蚊子叮的人而言,他們可能會散發出某些化合物來降低蚊子的飛行活動或是吸引力,簡單來說,這些人的體表散發著天然的防蚊液。 研究也發現,瘧疾會藉由感染人類來改變人類身上的氣味分子,從而增加人類對於蚊子的吸引力,以增加瘧疾的傳播。 食藥署呼籲,民眾不要再相信蚊子的叮咬與酸性體質有關係,事實上,人體的酸鹼度會維持在一定的定值,不會因為飲食而有過大的改變。 預防蚊子叮咬2大招 定時的噴防蚊液 穿著長褲長袖. 至於被蚊蟲叮咬後,擦小護士有效嗎?

  3. 2024年4月10日 · 醫盤點5大原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 2024-04-10 02:30 ET. (圖/健康醫療網) 春天回暖,天氣宜人,令人忍不住夢周公。 「昏昏欲睡的春睏是真的嗎? 」台灣重症醫學暨胸腔內科專科醫師黃軒在 臉書 分享春季疲勞或昏昏欲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了生物時鐘花粉過敏情緒和營養等5大因素。 1. 光照變化: 春天的日照時間增加,光照強度也隨之改變。 這對人們的生物時鐘和睡眠規律產生影響。 較長的日照時間,可能導致人們感到更早疲倦,尤其是在清晨,更讓人不想起床了。 2. 花粉過敏: 春季,是花粉過敏的高峰期。 有些人,其實對花粉過敏,可能導致鼻塞、流涕、喉嚨不適,進而影響夜間睡眠品質< 3. 季節性情緒障礙(SAD):

  4. 2024年4月24日 · 台灣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林侑儒24日表示人類身體的演化跟不上現代生活產生的壓力像工作壓力還會長期存在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疾病而是一種概念透過與心理師深入討論找出引發失調的原因及調適壓力的方法不適症狀就有機會改善。 林侑儒說,自律神經分布在身體各個內臟,分成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就像身體的油門,負責衝鋒陷陣,應付恐懼、壓力等外來 緊急狀態 ,刺激腎上腺分泌,使身體主要系統活動力增加。 副交感神經反如煞車系統,負責抑制心跳、血壓,使呼吸平緩,降低能量消耗,讓身體器官進行休養及修復。 自律神經會受外在環境、外來刺激及本身的荷爾蒙、個性、疾病等多重因素影響。

  5. 2024年4月18日 · FB留言. 在一些密閉的公共場所內如果吃一些味道重的食物容易對其他人造成影響雖然有時該盡量避免但如何拿捏什麼是味道太重」,或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近來日本AV女優赤井美希,就因為在新幹線上吃肉包,遭到網友批評炎上。

  6. 2024年5月14日 · 內臟脂肪堆積容易導致代謝症候群不積極控制可能併發糖尿病脂肪肝及 心血管疾病 。 研究數據也顯示肥胖和退化性關節炎、胃食道逆流、不孕症、憂鬱症、睡眠呼吸中止症和癌症的發生率有相關。 因此,積極減重能預防併發症,已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族群也有降低風險效果。 吳尚賢指出,減重基本原理來自能量負平衡,即能量消耗多於攝取,減重應包含飲食控制及運動,比單一方法效果好。 可參考哈佛健康飲食餐盤食物組成:蔬菜水果占餐盤一半,蛋白質多選擇魚肉禽肉、限制紅肉和全穀食物各占四分之一,再搭配健康的油。 運動則每周要有150分鐘中強度運動,有氧和阻力運動兩者都有顯著益處。 2023年最新研究指出,肥胖合併心血管疾病病人使用腸泌素製劑,兩年平均可減9.4%體重,還能降低20%心血管風險。

  7. 2024年5月2日 · 專長於老年醫學領域的黃苑婷醫師指出研究證明對失智症有保護效果很重要的因素是人際互動而這些對降低罹患失智症機率的活動關鍵因素除了訓練腦力以外麻將提供了好的人際互動連結。 黃醫師笑說「打麻將有益減緩失智,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還有,打麻將過程需要另外三人互動配合,所以最大重點其實是……你還有朋友! 黃醫師指出 憂鬱症 與失智症的關連性高,不同的研究結果也不一。 老人憂鬱症患者相較一般人會增加2倍的失智機率,阿茲海默失智症約有20%伴隨憂鬱症,而血管性失智症會高達50%。 憂鬱症的成因複雜,非藥物的運動、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減少酒精與良好的人際關係等,都可以改善腦部健康,降低憂鬱與失智症風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