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0411. 每年3月到5月是東港鬼頭刀魚的盛產期臺灣因捕撈及冷凍技術精良外銷訂單居多不過今年因國外訂單量下降鬼頭刀在屏東魚市場價格較往年低4成因此東港區漁會鼓勵國人可選擇富含葉酸油脂低的鬼頭刀魚東港區漁會表示目前鬼頭刀正得時」,魚肉口感好也無小刺且因臺灣的捕撈及冷凍技術精良鬼頭刀品質優於鄰近國家不管是鮮魚烹調或加工再製都很適合。 東港區漁會負責魚市場業務的鄧自斌表示,鬼頭刀的臺灣捕獲量約佔世界產量10分之1,以外銷加工為主,往年這個時間,鬼頭刀在屏東魚市場價格1公斤120元,今年則因美國工廠訂單量下降,國內庫存壓低鬼頭刀魚價格,目前1公斤僅70元;因此鄧自斌也鼓勵民眾可趁盛產期食用鬼頭刀。

    • 試驗材料與方法
    • 試驗結果
    • 討論:鬼頭刀有哪些特性?
    • 鬼頭刀養殖有望 仍需提升受精率及仔稚魚活存率

    本研究自2021年10月開始進行種魚收集,種魚來源經由漁民以延繩釣及曳繩釣方式捕獲。種魚數量為12尾,飼育於本所150噸水槽,體長為40~60 cm,體重為3~4 kg,每日以生鮮餌料如魷魚、秋刀魚及鰹魚等生餌混合投餵。 養殖水源為天然海水經沉澱後以馬達抽入種魚池備用,採流水式每日調控換水量為總水量1/5,水溫維持在25 ± 2℃,鹽度為32~33 psu。生殖期觀察種魚產卵前及追尾行為,並記錄生殖行為模式。

    種魚收集與自然產卵

    種魚來源為委請漁民於臺東綠島周邊海域以延繩釣及曳繩釣方式捕獲,釣獲後以不觸碰魚體方式剪除子線,並將鬼頭刀置入有造流及增氧設備之活魚艙中蓄養,待船筏進港後施以5 ppm丁香酚麻醉劑使種魚穩定,魚體麻醉後以蝦母袋載運至中心培育池中。 種魚蓄養於150噸R.C.結構硬式水槽,並以遮陽網遮陰以減少藻池中繁生,池壁裝設打氣氣牆可避免種魚太貼近池壁洄游。 部分種魚於置入種魚池第2日可對投入生鮮餌料敏感,透過生餌如魷魚、秋刀魚及正鰹 等切成適口大小,於上午及傍晚兩時段餵食馴餌,可誘引開口進食。待鬼頭刀種魚對環境適應後,並習慣每日定時之投飼訓練,約1週後即可接受餌料並於10日後種魚全數皆可進食。馴餌過程中種魚也會接受石斑魚粒狀飼料,最佳粒徑為2~2.2 cm,粒徑太大搶食並不熱烈。 鬼頭刀雄魚的頭部會有明顯隆起像斧頭一樣的特徵,雌性頭部則相對圓潤,可以由外表分辨其性別,出現繁殖行為時可發現雌魚腹部明顯膨大,2022年4月中旬發現種魚初次自行產卵,觀察到10次生殖行為,從17:30開始至凌晨2:00皆有產卵,每日產卵量約為50~506 g,平均受精率約為61.6%,平均孵化率約為55%。

    受精卵與胚胎發育

    鬼頭刀受精卵為球形、分離之浮性卵,全長為5.07 ± 0.05 mm。研究發現當水溫升高至26 ± 1℃則縮短為48小時20分鐘孵化,孵化時間與水溫呈負相關。平均卵徑為1.55 ± 0.04 mm(Mean ± S.D.);內含一顆平均直徑為0.31 ± 0.02 mm油球,於顯微鏡觀察受精卵其胚體及油球有金黃色及透明卵二種顏色,初步觀察其胚體不同顏色對仔魚孵化並無影響。 受精卵之胚胎發育過程如後文附表及下圖所示,在水溫介於23.5 ± 1℃,鹽度於32 psu下,受精後35分鐘胚胎發育為2細胞期;受精後50分鐘胚胎發育為4細胞期(下圖A);1小時20分鐘為8細胞期;2小時為32細胞期(下圖B);2小時50分鐘為64細胞期(下圖C);5小時30分鐘為桑葚期(Morula stage)(下圖D); 15小時30分鐘囊胚形成期(下圖E);21小時囊胚覆蓋卵黃1/2且脊索形成(下圖F);24小時後囊胚覆蓋全卵黃,眼胞形成且出現7體節(下圖G);26小時胚體出現12體節,胚體眼部晶體形成(下圖H);44小時後可發現心搏次數達160次/分鐘胚體出現色素胞,體液循環清晰可見(下圖I); 孵化...

    仔魚成長及形態變化

    鬼頭刀仔魚形態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初孵化仔魚平均體長為5.07 ± 0.05 mm,魚體呈透明並分布色素點於軀幹部,卵黃囊直徑為0.72 mm(下圖A),此時仔魚具懸浮於水槽中上層,魚苗對環境敏感具趨光性,可添加微藻控制透明度在80 cm左右,以利穩定水質及仔魚,但此趨光特性會隨著仔魚成長而降低; 觀察3日齡仔魚全長為5.26 ± 0.12 mm,卵黃囊消失殆盡,可明顯發現開口及消化道暢通,仔魚開始尋找可吞食的生物餌料,此時開始投餵體型介於100~120 μm的輪蟲完成仔魚攝餌(下圖B);5日齡仔魚全長為5.46 ± 0.11 mm;6日齡之仔魚全長為5.81 ± 0.62 mm此時仔魚活動力增強,對外物接近反應靈敏,且開始會在培育槽角落處群聚,開始混投小型橈足類(下圖C); 10日齡之仔魚全長達6.63 ± 0.16 mm部分仔魚可發現頭部及體肌節處出現色素沉澱,此時可以開始提供大型橈足類(下圖D);第12日開始投餵滋養豐年蝦無節幼蟲;16日齡仔魚體軀幹部黑色素擴散體色變深,全長為10.19 ± 1.19 mm可接受200 μm的橈足類成蟲(下圖E)。 培育至24日齡全長為22...

    國內外皆有鬼頭刀種魚培育、產卵和繁養殖相關的研究。國內研究指出至海上撈捕2~3.5 cm鬼頭刀稚魚,至中心圈養培育至種魚的養成方式,並紀錄許多種魚運抵後管理相關操作,如圈養時的水質調控、馴餌、圈養後鬼頭刀之習性、疾病相關等。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團隊自1980年起開始致力於鬼頭刀養殖技術研究,由調控種魚性成熟、自然產卵、仔魚培育、魚苗生產至育成技術著手,研究鬼頭刀的生殖及生理機能等。 目前本研究發現鬼頭刀是具有性別二型性之魚種,可以由外表分辨其性別,蓄養過程中發現雄魚地域性強,優勢雄魚會有攻擊及排斥其他雄魚現象,導致相對弱勢雄魚會有跳池或受傷而導致死亡之情形發生,最終池中僅會留存1尾雄魚,因此在種魚管理上必須多加注意。鬼頭刀是屬於多次產卵型魚類,研究發現雌性鬼頭刀種魚全年可在種魚蓄養槽中產卵。每...

    鬼頭刀繁養殖技術之建立可提供量產種苗供應市場需求,鬼頭刀成長快速,在培育池中可自然產卵,種魚在人為環境的影響下,可利用調控產卵方式,達到全年生產鬼頭刀種苗的目標。 本研究針對鬼頭刀生殖習性及育苗條件建立,並將其繁養殖相關技術最佳化,提供業者商業量產,減少對鬼頭刀野生族群之依賴,以達到永續海洋資源的目標。 目前所遇到的瓶頸是受精率及仔稚魚活存率偏低問題,已嘗試進行不同繁殖參數調整,期待未來逐步解決問題,以完成鬼頭刀商業化繁養殖流程。 1. 標籤 2. 鬼頭刀 3. 人工繁殖 4. 水產試驗所 5. 養殖 6. 海水養殖 1. facebook 2. line 3. twitter

  2. 講到「烏龜開刀」這件事情,許多人的反應是:「怎麼可能!烏龜身上的殼那麼硬,要怎麼開刀?就算真的『切』開了,治療好之後又要怎麼『縫』回去呢?」今天就為大家破解迷思,想知道怎麼幫生病的烏龜開刀嗎?走!跟著獸醫師看診去。

  3. 20170221. 臺灣鬼頭刀魚上公下母每年大量外銷在漁業改善計畫推動下產值更大幅提升。 (攝影/汪文豪) 文/林慧貞. 鬼頭刀每年在夏天和冬天洄游臺灣從不失約被許多漁民和研究人員浪漫地稱為Promised fish」,不過我們只知道鬼頭刀每年都來卻不知道牠如何來族群數多少臺灣捕獲的鬼頭刀九成銷往美國過去卻沒有相關監測和漁獲管理一度被拒絕外銷去年開始業界由下而上發起漁業改善計畫Fishery Improvement Project,FIP),產官學合作,主動申報漁獲量、監測族群數量,獲國際組織認可,鬼頭刀價格一舉翻了三倍。

  4. 農傳媒. 20210502. facebook. twitter. 研究指出,人們待在戶外,尤其是綠色環境的時間和身體健康有顯著相關。 內容提供/林業試驗所 文/ 李俊緯、周穎宗、徐霈馨、劉盈孜. 近年來森林療癒活動普及,學術研究也有一定累積,德國、日本為森林療癒研究最興盛的地方,馬來西亞仍屬於起步階段,2017年才在報章雜誌被提出,各國發展不同,以下簡介德國、日本、韓國、澳洲、美國相關政策及研究取徑。 德國:森林療癒的起源. 起源於德國日耳曼系統的水療,據稱是森林療癒的起源,目前在巴伐利亞、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等地區都有水療基地。 德國人與森林的連結非常密切,森林作為休閒娛樂的場所是德國文化的一部分。 假日時,德國人會到森林中散步,醫療院所在選址時會考慮離森林較近的地方。

  5. IPM 是整合多種防治方法的管理策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依據成本、技術水平、作物種類、藥劑進行靈活應用,並考量環境、社會等因子。 其管理模式並非一成不變,往往受耕作時特殊害物發生狀況、當地農業政策、周邊農民及社會經濟所影響,良好的整合管理並非作物只有一項最好解方,而是針對不同狀況皆能發展出一套最適策略。 因此,「因地制宜」為IPM 執行過程中極重要的概念。 IPM 是一門跨領域的應用管理科學,是一項複雜度高卻具高效益的技術。 農民於田間應用時可利用害物診斷、處方應用、害物預防及監測等流程,使IPM 順利執行。 正確診斷為防治的基礎,未確定作物不正常原因而擅自進行防治,往往無法對症下藥而徒勞無功,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危害。

  6. 芬7 日下午偕第五河川局長張庭華、荒野協會雲林分會長古國順、雲林縣議員蔡岳儒、前北港鎮長張勝智等踏勘,尋求解決對策。 雲林縣北港鎮虎尾溪河床女兒橋附近,被大量銀合歡占據,影響視野。(攝影/記者許素惠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