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9月2日 · 當遇到無法正常登入或是帳號被盜用了,請按照下面步驟做: 1、「尋找你的帳號」:按下「忘記密碼」或是前往「 https://www.facebook.com/login/identify?ctx=recover 」,輸入你的Facebook帳號設定的信箱。 2、「重設你的密碼」:在此畫面時,按下「已無法再使用這些資料」。 3、在「我們如何與你聯絡」畫面中輸入新的電話或電子郵件位址。 4、「請求你信賴的聯絡人幫忙」:這裡就得請你所設定的「Trusted Contacts」聯絡人,前往步驟2的網址,他們會依照系統指示獲得驗證碼,再請他們將這些驗證碼傳送給你,由你輸入這些「驗證碼」,如此便可以將帳號重新取回!

  2. 2018年9月30日 · Facebook執行長祖克伯表示,駭客透過漏洞竊取了用戶的存取權杖(AccessToken),其功能是讓用戶保持登入狀態,不用在每次開啟App或是瀏覽器時重新輸入帳號、密碼。 而取得存取權杖的駭客,等於是繞過登入驗證機制直接控制用戶的帳號,用戶在Facebook上的個人資訊也就一覽無遺。 應該趕快修改密碼嗎? 不少人擔心是否應該要重新設定密碼,但如同上文所述,駭客是繞過登入機制直接掌控你的帳號,所以改密碼也沒用。 另外,很多人也擔心其他透過Facebook帳號登入的服務,像是約會App、遊戲等,是否也有安全疑慮? 答案是:否。 存取權杖(AccessToken)只能讓用戶自動登入Facebook,並不會影響到其他服務。 Instagram也不安全?

  3. 2021年4月8日 · 為了帳號安全,你該知道的7件事. Facebook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個資外洩,2018年劍橋分析事件(The Cambridge Analytica)影響約8,500萬名的使用者,並迫使Facebook加強對用戶隱私的保護,但很顯然的,這次免費洩露的個資數量高達5.33億用戶,在在證明Facebook並未記取教訓,也尚未築起資安的銅牆鐵壁,才使得近年幾場的資安戰役屢戰屢敗。 資料來源: Forbes 、 個人計算機雜誌 、 The Verge 、 IThome 、 CNN 責任編輯:文潔琳、蕭閔云. 延伸閱讀.

  4. 2023年5月31日 · 判斷1:觀察陌生訊息,內容是否有個人資料. 民眾可以先確認一件事,在陌生簡訊中「內容是否有本名、車號、準確的會員編號」。 如果簡訊中完全沒有提及個人資訊,很可能詐騙方尚未掌握到詳細的個資。 鄭瑋表示,詐騙集團將簡訊發送至大量手機號碼,並不在乎是否每個號碼都會受騙,而是只要有一小部分民眾點選訊息中的連結,並在「假網站」或對「假客服人員」提供個資和信用卡號,詐騙方就很有可能從中獲益。 這就是俗稱的「網路釣魚」手法。 在常見的詐騙訊息中,還會看到仿冒權威機構的內容,如法人、銀行、政府機關、知名企業。 有時詐騙訊息不一定直接寫出權威機構,但本身內容會讓民眾「誤信是來自權威機構」。 此外,詐騙訊息還會提醒民眾罰金、金額未繳、包裹已到、中獎訊息,內容有時明確提供具體金額。

  5. 2017年12月19日 · Facebook上濫用「讚」、「tag人」、「分享」將被懲罰降低觸及. Facebook為整頓動態時報上的內容品質,宣布對「參與誘餌」手段的貼文,祭出降低觸及率的懲罰。. 像「同意按讚,不同意按怒」、「tag好友參加抽獎」、「分享貼文」未來這些貼文都會被列入 ...

  6. 2023年5月31日 · 當你的Facebook(臉書)出現多個張忠謀、黃仁勳、吳淡如等詐騙專頁、LINE群組出現抓不完的詐騙群組,平台方絕對有義務出手防堵詐騙橫行。 而台灣政府單位也確實想從平台方下手,期盼透過修法管制讓詐騙集團沒有生存空間。

  7. 2018年3月19日 · 一款心理測驗App,引爆Facebook史上最大個資外洩危機. 一家英國的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曾在Facebook上推出一款心理測驗App,發現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盜用Facebook五千萬用戶個資,疑似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團隊用來左右選舉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