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7日 · 60歲爸爸的自省:「裝開明」,是親子關係不佳的禍首! Mo Riza@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金惟純、金質靈. 暖心讀冊 2015.07.07. 繼第一本書《還在學》得到不錯回響之後,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最近又發表了《還在學2》,這次,金惟純把八年級的畫家女兒金質靈,拉出來對話,暢談金錢與價值、感情與婚姻,未來與理想。 以下是談話節錄: 金質靈: 我發現,現代許多的家長提供子女最好的物質環境,盡心盡力的培養他們,也對子女要求多,期待高,控制欲強,卻又要壓抑自己,把自己包裝成開明的樣子。 拿著「這一切都是為你好」的前提給予不夠真誠直接的教育,反而讓孩子感到莫名其妙,壓力更大。 最後父母委屈挫折,孩子也壓抑無奈。 您也有這樣的看見嗎?

  2. 2024年2月23日 · 摘要. 華人式的教育制度常讓我們以為成績和得獎是人生的全部是成功的關鍵其實如何好好生活如何自我管理才是一輩子的主要課題。. 本文作者是一位3歲小孩的母親。. 有感於社群上的以馬寶寶 」討論,她分享,從小孩滿2歲,她就從 ...

  3. 2023年9月15日 · 摘要. 1.如果兒女的伴侶積極促使他和你們形成疏離關係,父母一定要認知到,對方是未來掌管你與子女能否聯絡的關鍵人物。 2.不管父母對子女伴侶的意見是否公平合理,子女都有可能認為父母在質疑他們的眼光和判斷力。 3.父母想跟疏遠的子女或他們的伴侶和解,有6個原則可以學習。 山姆上大學時第一次把瑪麗亞帶回家,她大部分時間都坐在沙發上滑手機,幾乎沒有跟山姆的家人互動,包括跟山姆感情要好的2個姊妹。 山姆似乎有一點尷尬,但他貼心的不勉強她與家人互動。 「我想,她只是害羞。 」山姆的媽媽在他們第一次見面後,這樣對先生和女兒說:「我們算是講話比較大聲、比較強勢的家庭,而她是獨生女。 山姆是這樣說的,對吧? 我覺得,要給她時間來認識我們。 山姆跟她在一起看起來很快樂,那才是最重要的。

  4. 2015年7月6日 · 商周. 職場. 教育趨勢. 別當孩子最討厭的父母為什麼明明有能力實踐卻老愛把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 撰文者:褚士瑩. 追夢,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5.07.06. 究竟父母有沒有權利說這種話:「這輩子我自己沒什麼願望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了如果這樣可以的話那麼年紀輕輕的子女可不可以也對父母說:「爸爸媽媽這輩子我沒有什麼別的心願也沒有想要努力的事情唯一的心願就是休學一輩子待在家裡看著你們安度晚年。 當許多父母理直氣壯地「把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時,並不知道他們已經失去了在孩子眼中的敬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小時候好想學鋼琴,可是家裡沒錢讓我學,現在家裡有琴,還請那麼貴的老師來家裡教,你不要不知好歹,愛學不學。 當年我可是想學卻沒得學呢!

  5. 2020年8月21日 · 精選書摘 2020.08.21. 摘要. 1.步入中年後,有些人開始抗拒變老,對年輕人指手畫腳,變得俗氣、勢利、斤斤計較,把生命的成長寄託在錢財、名聲這些可見的東西上。 但也有一些人,變得成熟、有經驗、有創造力,這些人擺脫了「小我」的限制,人生境界因此開闊起來。 2.有些父母,早早為孩子鋪好順遂平穩的道路,但在孩子不接受父母安排時,卻將孩子的不聽話當成一種冒犯。 這種家庭關係的「繁衍感」,其實與中年危機息息相關。 中年的時候,我們會意識到,生命中的可能性正在一點點消失。 年輕時一些想做沒做成的事,可能永遠都做不成了;一些想在一起而沒在一起的人,可能再也不會相伴了。 我們會焦慮於這種確定性,並苦苦思索,除了可見的衰老和死亡,自己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6. 2016年4月10日 · 我有一位好朋友,原本在台灣某家相當賺錢的中小企業擔任高管職務,四年前,因為大陸分公司的總經理過世,她臨危受命來到安徽六安,擔任大陸台商企業的副總。 原本生性開朗的她,卻因受困於大陸工廠的人事問題,每次見到我,都會提及在大陸當主管、帶員工的苦處,表情煩悶不已。 聽完她的陳述,我發現她最大的煩悶其實就是大陸員工性格剽悍,完全不似台灣員工那般「聽話」。 還有, 她過去在台灣辦公室所處的環境,因為人不多,大家「相親相愛,活像一家人」,彼此間也很少會計較什麼,加班更是家常便飯,但可貴的是從沒有人提過加班費⋯⋯。 倒是她來到大陸之後,情況完全改觀。 她說:「 大陸員工非常懂得爭取自身權益,甚至,明明是自己提出離職,也可能理直氣壯地請公司付他資遣費。

  7. 2016年9月19日 · 熟悉的陌生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前和父母,每一兩星期打一次電話,或是視訊,也許20分鐘到半小時。 現在,相處的密度變成一天好幾小時,假日可能是十幾個小時,原本所有溫馨的關切問候,都變質成令人窒息的控制和侵擾。 舉例來說吧,光是用手機這件事,就讓Jenny和媽媽不知道吵了幾次架。 在媽媽眼中,只要看著手機螢幕,那就叫做「玩手機」:「不要一直玩手機啊,會傷眼啊。 」「這麼愛玩手機,怎麼不幫我做家事? 當她在看著手機的時候,可能是在處理工作上的文件資料,可能是和同事討論,可能是在拓展事業上的人際關係。 但是她的解釋說明,總是像跌入黑洞,從來不影響媽媽的想法。 她無法停止用手機處理事情,媽媽的反應就愈來愈負面和敵意:「媽媽的話都不聽嘛。 」「有那麼忙啊? 是和多重要的人聊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