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9月24日 · 3歲小孩口水流不停,因為沒有「收涎」?. 以色列人竟然用「口香糖」治療.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24170681. 撰文者:吳維寧. 台灣媽媽的以色列教養法 2015.09.24. 「我家小孩到3歲還在流口水,我媽跟我說這是因為我沒給她收涎的緣故!. 」台灣朋友問我是不是有碰 ...

  2. 2021年6月28日 · 這4狀態當中,最好的當然是①。 一個人處在健康的狀態,就會形成白天「交感神經」活性高,夜晚「副交感神經」活性高的韻律。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活性皆高,充分活動的狀態,以車子來說,就是油門和煞車正常運作。

    • 睡覺流口水 原因有4種1
    • 睡覺流口水 原因有4種2
    • 睡覺流口水 原因有4種3
    • 睡覺流口水 原因有4種4
    • 睡覺流口水 原因有4種5
  3. 2022年1月4日 · 其實,意想不到的傷害很多,包括:臉部肌肉浮腫鬆弛、皺紋變多、嘴唇乾裂、口乾舌燥、喉嚨乾燥、嘴唇外翻、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齒列錯位、咬合不良、上顎狹窄、微笑時會露出牙齦、牙齦色素沉著、臉部凹陷、臉型變長、下巴後縮、雙下巴、扁桃腺 ...

    • 「思考」與「解決問題」
    • 專注(Concentration)
    • 覺察(Awareness)
    • 轉變觀點(Perspective Shift)
    • 中性(Neutralization)

    我曾經問一位來參加思考課的老師,她心目中的「思考」是什麼?因為我注意到,她上課時總是一心多用,一下子接電話,一下子回覆email,非常忙碌。但是當我問她:「妳這樣能思考嗎?」她卻信心滿滿地說:「當然可以。」 「思考就是解決一個問題,問題是可以控制的。」她回答說。 「我們什麼時候會用『解決』來形容一件事?通常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問。 「通常是壞事。」 「我們什麼時候會用『問題』來形容一件事?通常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又問。 「問題?當然是壞事。」 「所以妳有沒有發現,妳把『思考』當作面對『壞事』的武器?」我說,「遇到好事不需要思考,遇到壞事才需要思考。」 這位強調「務實」的老師犯了一個大人常見的錯誤,就是將「思考」跟「解決問題」混為一談。 「那思考是什麼呢?」這位老師疑惑地問我。 「今天下課以後...

    靜觀是把專注力放在當下的訓練,在靜觀的過程中,我們會留意當下的感覺,包括觸感、聲音、思想或情感等等。例如COVID-19疫情緊張的時候,我們出門都會戴著口罩,戴口罩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們留意到自己原本沒有注意過的呼吸。 靜觀的第一個方向,確實就是專注呼吸。有一位瑜伽老師跟我分享他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專注的方法,就是深呼吸一口氣,然後慢慢地分成30口氣吐出來,當數到30,等這口氣完全吐出來的時候,也為自己調整到專注的狀態。 讓自己進入專注的方法很多,不管你使用什麼方法,最重要的是,我們透過呼吸達到的專注狀態,會讓我們不加批判(non-judgmentally)地留意當下的狀況,也就是不試圖改變現狀,只是單純地觀察,訓練自己一次專心地觀察一件事物。 專注,是幫助我們進入思考的門,外面的世界是否吵...

    你有沒有發現自從COVID-19之後,我們對於自己的狀態跟外面的世界,變得特別有覺察力?我是不是快要感冒了?原來每天下午,我的體溫都會有點發燒啊?我能夠聞到這朵花的味道嗎?糟糕,我的味覺有沒有消失?我們搭捷運,或到商店去購物,口罩後面的那張臉,是在微笑吧?那個老伯伯看到我迎面而來,身體微微地閃避,透露著恐懼…… 當我們習慣仔細地觀察外在的事物時,就可以運用這項能力,觀察自己內部的思考跟情緒變化的過程。口罩後面的我們,感受到自己受到保護,覺得安心,覺得自己某種程度上,像是擁有一種隱形的超能力,在靜觀過程中,我們會專注留意自己各種感覺的特質,像是範圍、像是韻律。 我們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如何伴隨著身體反應,比如我們開始注意到憤怒的時候,太陽穴會感受到脈搏的跳動。如果我們慣於留意自己身體的狀態,就...

    當理解到心理現象的本質時,自由就隨之而生。例如原本將「思考」跟「解決問題」混為一談的老師,就會開始問自己,「思考」跟「解決問題」到底有什麼不同?很快地,她就會發現,解決問題,表示我需要用行動去「做」(doing)一些什麼;但是如果我透過思考,只需要去覺察自己的「存有」(being),即使什麼都不做,問題也會變小,甚至不見。 比如說,一個父母面對著因為得不到芒果冰沙而哭鬧不休的孩子,如果要「解決問題」,那就必須去做點什麼,比如買給他(但是心痛)、道德勸說(「寶貝啊,一杯160元真的很貴哪!」)、斥喝(「混蛋!你以為我是印鈔機嗎?等你自己會賺錢再買!」),甚至一拳揍下去,都必須行動。而行動,無論有沒有效,都意味著「衝突」。 但是我們也能選擇把專注力放在事件的不同面向。例如可以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去...

    靜觀是一種心理狀態,一種對當下全然覺察的心理狀態。在靜觀的狀態中,我們學會接納當下,無論心中的念頭或情緒的悲喜、正面或負面的想法,我們都能以平常心待之。對很多都市人而言,這種狀態相當陌生,例如在社會盲目鼓吹「正面思考」時,每當感到傷心、悔疚便會如臨大敵,恨不得將這些情緒通通即刻槍決埋葬。 對於生活在鄉村的人,卻不會有這種問題。一個靠天吃飯的農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大自然是慷慨的,卻也是極為殘忍的,沒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種天真的因果關係,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的,也肯定沒種過地。這種「正面思考」的話一定是都市人說出來的,不懂得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 認識了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的,往往不是情緒本身,而是對情緒的反應,那麼情緒就能夠被「中性」地理解。 責任編輯:李頤欣

  4. 2022年1月17日 · 停止刺激的方式有兩: 1.先休息一下,或者睡覺、或者做些休閒活動、或者運動。2.繼續去做其它事。轉換用腦。這種方法特別適合珍惜時間的人,因此,如果你是因為做重複性的工作累了,同時又不想停下來浪費時間,就可以多用「轉化用腦」的這種方法。

  5. 2018年3月28日 · 失眠有3種,掌握三原則你就能「控制睡眠」. 撰文者:Eric. BetweenGos 職場才女社群 2018.03.28. 到了睡覺時間,卻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越想睡反而越有精神,整個晚上都在思考和焦慮跟本睡不著,怎麼辦?. 要注意了,也許你只是因為生活壓力或其他因素偶爾沒 ...

  6. 2023年2月10日 · 我們與睡眠的關係. 我們「每一天」都有近1/3的時間在睡覺,睡眠對我們的重要性其實不亞於陽光、空氣、水。 但也因為睡覺是如此的理所當然,它的重要性就被我們淡忘了。 我們對待睡覺的態度,就像中學時期常常被「主科」借課走的美術課、音樂課。 睡眠時間是位被予取予求的好好先生,當我們需要額外的時間、做自己覺得更重要的事時——跟睡覺借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