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5日 · 健保署表示現在繳納健保費非常簡便民眾即使沒帶繳款單只要利用手機下載「 全民健保 行動快易通APP點入行動櫃檯查詢未繳健保費並點選超商行動條碼」,交由便利商店櫃台人員掃描即可輕鬆繳費。 而且今 (2021)年1月4日起,便利商店代收健保費限額從每筆新臺幣2萬元提高為3萬元了。...

  2. 2023年10月16日 · 另外每月配息固然感覺良好但每次匯款會扣除10元手續費長期下來也可累積成一筆投資資金解決方式是該檔配息ETF的保管銀行與入帳銀行是同一家金融機構就可免去10元手續費

  3. 2021年8月17日 · 她特別提醒50歲以上的保戶購買壽險型的投資型保單最好謹慎考慮因為壽險的保費是根據經驗生命表計算年紀愈大繳交的危險保費費率愈高例如一位60歲男性投保100萬元保額的壽險目前每萬元費率為127.422每年須繳交1萬2,700元的 ...

    • 什麼是投資型保單?
    • 投資型保單vs.傳統保單
    • 購買投資型保單vs.自行投資
    • 買投資型保單可以「自負盈虧」,這對我有何好處?

    傳統保單vs. 自行投資,有何不同? 投資型保單的英文是「Investment Link Product(ILP)」或「Unit Link(UL)」,字面上的意思是「以投資為導向的保險商品」:是一種將部分保費投資在各種投資工具上,而投資績效會直接影響未來保險給付的額度,保戶必須自行承受投資風險的保險商品。 換句話說,投資型保單保戶能享有的保險保障,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投資績效」。如果保戶自行決定的投資決策正確、收益大幅增加,保險金額(請見1-3「保額與保障」中的介紹)也會跟著水漲船高;但如果保戶投資失利、獲利縮水,保障就會降到只有最基礎的額度。 反觀傳統型的保險商品,由於所有投資決策是透過保險公司(非保戶自行決定),因此,保戶所獲得的保障,永遠是當初保險公司所承諾的固定金額,絕不會因為保險公司...

    正因為以上的差別,投資型保單與傳統型保單間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它將「投資選擇權」及「風險」都一併轉嫁給保戶,而保戶所能享受到的好處是:當投資失利時,保戶至少能享有最低的基本壽險保障;但是當投資收益不錯時,這筆錢也能百分之百回饋到保戶自己身上。而這,就是投資型保單裡,很重要的「盈虧自負」概念。 投資型保單的引進,對於台灣保險市場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因為它不像傳統型保單保額那樣的一成不變,甚至標榜可以彈性繳交保費。那麼,它與傳統型保單還有哪些重要差異呢?簡單來說,一共有下列六大差異: 一、保障金額不同:傳統型保單的保額是固定的,不論保險公司投資成功或失利,保戶都將獲得原本在簽約時,保險公司所承諾的保障金額。反觀投資型保單的保障金額卻是「變動」的。也就是說,當保戶投資績效優異,可以獲得更高...

    既然「投資型保單」裡,有「投資」兩個字,且上面也有提到:投資型保單是將「投資決策權」,交還給保戶自己,由保戶自己去選擇投資標的,且保戶將「自負盈虧」。 那麼,很多人就會想:既然如此,買投資型保單,又跟自行投資「有何不同」呢?總的來說,透過投資型保單申購基金,與直接買基金之間的差異如下: 一、投資門檻不同:在「投資門檻」上,一般定期定額買基金,每月至少要花3,000~5,000元,才能買到一支基金;而投資型保單則是提供一個基金投資平台,這個平台有時連結的基金檔數多達30~50支,甚至數百檔以上,也就是說,可以用很少的保費,買到「一籃子」的基金標的。 二、可投資或連結標的數不同:投資人直接買基金,想買哪一檔,完全可按自由意願,從非常多檔的主管機關核准基金、ETF,甚至不同的類全委帳戶中挑選;但是...

    由於投資型保單,是把投資的選擇權交還給保戶。因此,保戶未來能夠領到多少的保障,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投資績效好壞而定,這與傳統型保單「保障固定」的作法,有極大的不同。 實際以30歲男性,購買100萬元保額為例,假設買的是傳統20年期繳費及保障定期壽險(年繳保費是25,000元,共需繳費20年、保險公司則提供終身的保障),無論他在50歲前發生任何意外,導致身故或全殘時,他從保險公司所獲得的保障,就永遠是100萬元不會改變。 但是以同樣年繳25,000元為例,如果購買的是保額100萬元的變額壽險甲型(身故、全殘保險金為「保險金額」與「保單帳戶價值」較高者給付,詳細解說請見1–3「保額與保障」中的介紹)。那麼,他未來一旦不幸身故,所能夠領取的保險金,就完全要看他自己的投資績效而定了。 假使他的投資績效...

  4. 2024年3月14日 · 林逸婷經營「Eating醫師的保險箱」臉書專頁,被稱為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帶著大家從醫療觀點看保險,並分享生活保險理財小知識。 她最近在乳癌新藥研討會演講時問了台下的腫瘤科醫師們認為抗癌的自費醫療費用到底該準備多少錢才夠? 答案是100萬? 200萬還是300萬? 來看看她專業的建議。 大家在規劃健康險的時候,不可避免的一定會提到癌症險。...

  5. 2022年12月29日 · 健保署宣布,肝、肺、腸、胰切除等17項 達文西手術 費納入 健保給付 ,近千人受惠,預計最快明年3月1日公告實施,依手術類別不同,每人最多省下16萬多元手術費。.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在有限預算下選擇較有價值的新醫療科技納入健保 ...

  6. 2020年1月31日 · 依據內政部統計處、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國民平均月消費支出大概是2萬,65歲以上國民平均住院及藥局費用每年大約是7.2萬,長照費用每個人一生大約是193萬~578萬。 用目前的平均壽命來看,民眾如果在65歲退休,差不多還有15.4年的時間可以享受退休時光。 綜合考量這些資料,可以總結出下方的表格,基本、寬裕及奢華的退休準備金大約是672萬、1,337萬及2,046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