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99年2月1日 · 因食道癌零期開刀後,清彥完全沒有想到,他會面臨完全無法進食的困境。. 五年多來,清彥以他的智慧與認真,學著重新和食物建立關係,讓自己從谷底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你能想像自己什麼都不能吃,三餐只能把冰淇淋、餅乾當飯吃的日子嗎 ...

  2. 2023年11月3日 · 92歲的祿德是在58歲時診斷出糖尿病,與糖尿病共處34年。「一開始是常常覺得好累,而且很渴,一直想喝水,」祿德說,他覺得不太對勁,就醫檢查,沒想到是糖尿病,「我在正當壯年之時罹患了糖尿病,對我來說是人生的一場意外。

  3. 2024年5月31日 · 現年52歲的軒,父親是作家劉墉,軒兒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在美國長大受教育,讀大學及研究所時,他每到冬天就會情緒低落,「這屬於季節性的情緒失調,還不到憂鬱症的程度。

  4. 2017年12月23日 · 結婚七年,別人家的小孩都可以準備上小學了,曾陽晴跟畫家妻子宗慧的頂客婚姻,卻是兩條愈走愈開的平行線。 平常,他寫稿、她畫畫,互不過問,各過各的。

  5. 2020年6月2日 · 2012年初秋,我因診斷出肺腺癌末期而住進台大胸腔內科病房。 嚴重咳嗽和肺積水,導致必須依賴氧氣機才能維持正常呼吸,甚至靠嗎啡來止痛。 當我看著存活率的數字感到沮喪之際,主治醫師廖唯昱對我說:「 不要去管那些統計數字,每個人狀況都不同,我一定會盡力治療妳,妳只管跟我好好配合。 」霎那間我彷彿從絕望的黑暗深淵看見一道曙光。 化療期間很煎熬,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不斷消磨我的意志力,廖醫師鼓勵我:「等妳病情控制住了,就可以去做很多想做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堅持下去。 打完12次化療後,藥物出現抗藥性,也負擔不起每月20多萬元的標靶藥物(目前多款肺癌標靶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廖醫師很積極為我爭取進入新藥試驗計畫的機會,甚至切片時還囑咐外科醫師:「 我這個病患很在意自己的外表,記得傷口幫她縫漂亮一點。

  6. 2021年9月17日 · 北榮外科部主任曾令民|乳癌精準治療個人化 基因檢測+智慧醫療齊發.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發布報告,乳癌首次超越肺癌,變成全球癌症發生率第1名,以台灣的乳癌發生率來講,從1996~2018年增加2.6倍,每天有44位女性被診斷出乳癌。 2021-09-17. .文 / 張曉卉整理.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字級. 收藏. 分享. 乳癌是乳房上皮細胞不正常分裂繁殖的惡性腫瘤。 從解剖結構來看,有80%乳癌發生在乳腺管裡面,其他發生在乳葉,無論癌症長在乳腺管或乳葉,都分成原位癌跟侵襲癌,這中間的界定在於腫瘤有沒有穿越基底膜。 如果穿越到基底膜,就算是侵襲癌。

  7. 2018年9月19日 · 因為走到快50歲了,他發現自己一定要面對「糖尿病基因很強」家族史的事實,父親在39歲時就得了糖尿病,「我理應在10多年前也要罹病,」這莫大的恐懼使他下定決心,要讓自己的下半輩子與糖尿病絕緣。 從2月19日開始,他備好血酮機、血糖機、尿酮試紙,每天都測血酮、血糖。 開始像苦行僧嚴格執行生酮飲食,油脂佔每日攝取量的70%、蛋白質25%、好的澱粉只佔5%。 第一天執行生酮飲食就生酮(透過斷食或低醣高脂飲食,使身體產生酮體,作為細胞能源使用)。 他推測有可能是因為之前長期低醣飲食,再加上那天他在飛機上沒有進食,因此到美國一測就生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