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台灣黑熊帳篷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agoda.com

    現在預訂台灣酒店可享二折優惠。 先預訂,後付款,趕快預訂吧! ...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3. 購物狂注意!3分鐘填委託單、4大保證、5大加值服務,語言不通照樣輕鬆買,超級貼心快點下單Go. 網紅激推日本限定露營周邊,空運下殺$139/kg,高額回饋無上限。台灣買不到的戶外知名品牌搶先BUY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27日 · 3年救4隻,搶救台灣黑熊全台大作戰. 台東山區森林是台灣黑熊重要棲地,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技正徐惠君近3年來,照養、救傷4隻台灣黑熊並建立SOP。. 兩年前,她照養的小黑熊Mulas順利野放,且追蹤監測達13個月,提供黑熊保育重要參考資訊。. 文章 ...

  2. 2023年3月3日 · 保護台灣黑熊、水筆仔、石虎也能算ESG績效?. 企業有望成為瀕危動物救星!. 【天下ESG】去年12月,重要性等同於《巴黎協定》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通過了。. 未來,企業推動ESG不只要減碳,還要維護生物多樣性。. 企業能成為瀕危 ...

    • 只認識熊讚,不算認識黑熊
    • 幾乎拍不到主角的紀錄片
    • 等到番茄都長出來了
    • 經費、地形都是挑戰,黑熊研究保育重重困境

    我們可以輕易說出熊貓吃竹子,無尾熊吃尤加利葉,但問到台灣黑熊吃什麼,如果不Google恐怕很難回答出來。 我們知道山裡有熊,但是黑熊在哪個山裡?台灣對於黑熊的認識,只存在部落耆老口中的遙遠神話,連分布狀況幾乎都是空白。 2008年開始,麥覺明因緣際會跟著黑熊媽媽黃美秀的研究團隊,開始了台灣黑熊的追蹤記錄。為了調查台灣黑熊的所在,團隊跋涉前進荖濃溪上游的顯要之地玉穗社,走拼台灣的黑熊地圖。 「這是幾乎無以為繼的行程,」當時拍攝團隊的困頓心境,表露無遺,平常登山客走的山路,至少都是有跡可尋,但是探查野生動物的棲地,遠遠超越人類移動的路徑。 只剩一條鐵線的老吊橋,大範圍坍塌的山壁,扛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在前往根本沒有路的舊聚落,破碎的山路,多次腳步不穩的滾落,光看就讓人心累,「食衣住行都是看老天吃飯...

    地形的險峻,天氣的難測,或許就是登山者的宿命。麥覺明拍黑熊紀錄片,遇到了更大的挑戰,就是「看不到熊」! 2014年底,攝影團隊跟著前進大分山區,紀錄黃美秀老師團隊的捕捉繫放研究。因為秋冬這裡有大片的青剛櫟成熟,是黑熊熱愛的食物,在青剛櫟吃到飽的美食天堂等待黑熊,是最有機會進一步進行採樣與觀察的好機會。 黑熊樂園不像兒童樂園一樣說到就到,而是上山3天,下山2天的遙遠森林,研究團隊架設了不傷熊的陷阱,等熊入甕。 等到餌都被吃光了,聰明的黑熊就是不現身。 沒有人知道黑熊什麼時候會來,能做的只有等待。

    「大家在山上待了很久,待到我們種的番茄都長出來了,」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導演阮桂瓊回憶起在山上吃土芭樂的日子。 種番茄吃芭樂等待黑熊的時光,看似愜意,但每天都是燒錢,山下每週的節目還是得照常。 有沒有拍到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麥覺明笑了笑,「有啊,」工作人員都是按日計酬的,「等待」的背後,是很大的成本壓力。 為了盡可能地捕捉黑熊的身影,團隊在黑熊可能出沒的地方,架了十幾二十個紅外線攝影機。 隔幾個禮拜就得上山換帶子換電池,麥覺明每次都很期待,「光是聽到黑熊聞攝影機的鼻息,就感覺到跟黑熊非常靠近。」 很多次,攝影團隊遠在高雄、花蓮出外景,只要聽到一有黑熊的消息,大家都趕緊衝回來準備裝備,不管做什麼事都先暫停下來,衝上山跟黃美秀老師的研究團隊會合。 「我們中間沒有想過說要簡單做,」阮桂瓊說:「麥導...

    《黑熊來了》完整記錄台灣的黑熊研究,片中珍貴的黑熊畫面,美麗的台灣原始森林,海拔1000到2000公尺,人們不熟悉的平行時空,都濃縮在這支紀錄片裡。 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朱有田點出台灣黑熊的研究保育困境,研究經費少,使得研究持續性非常差,台灣山高谷深的地形,也成了研究調查的侷限,這都使得野外研究人才與技術相對稀缺。 「可是如果沒有這些研究,怎麼去談後續的保育,」朱有田解釋,「比如說利稻小熊、廣原小熊出現,我們就很多問題啊,是不是因為那邊熊的族群數量增加?還是人為影響?如果沒有以前的資料,就沒辦法講(黑熊)增加了。」 這一路花了多少錢?麥覺明也沒精算。大家都說拍電影一定會虧錢,這樣非主流的題材搬上大螢幕,「如果不要虧錢,我就覺得很好了,」阮桂瓊說。 花俏一點的行銷宣傳,可能會搞個群眾募...

  3. 2011年4月13日 · 正當大陸的國寶熊貓擄獲世人的目光、全球發燒之際,台灣黑熊卻因環境的破壞與非法狩獵而面臨滅種的危機。 曾將玉山上黑熊研究的博士論文出版為《黑熊手記》一書的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黃美秀,這位在嘉義水上鄉農村長大的小女孩,當初只為了找一份能親近山林野外的工作,最後卻一頭栽入台灣黑熊的保育工作而無法自拔。 但不是因為這份工作迷人,而是起了惻隱之心,她曾經在山裡記錄過的十五隻黑熊裡,有半數為逃脫非法狩獵的陷阱而四肢不全,一路上黃美秀更收集了無數獵人設下的套索,這些景象、黑熊的遭遇,讓她無法坐視不管。 就這樣,黃美秀毅然走上保育之路。 她很熱情、很敢衝、很拚命,但衝力愈強勁,遭遇挫折的反彈力道也讓她幾乎招架不住。 她熱愛的山林,也成為保育工作最殘酷的戰場。

  4. 台灣導演. 「為什麼我對生長的土地這麼陌生?. 」一個提問,讓爬樓梯都會喘的紀錄片導演李香秀,開啓六年2000多公里的尋找黑熊任務,從被看扁只會拍到熊糞便,到完整呈現黑熊生態與人文關懷!. 《黑熊森林》不僅呈現美麗的有熊國度,更記下黑熊研究學家 ...

  5. 2015年4月28日 ·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統計,瀕臨絕種的台灣黑熊,數量僅剩兩百隻左右。而大雪山就是黑熊的重要棲息地。「樹上可看到許多新鮮的黑熊爪印,顯然這邊族群數量很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陳宏宇,還記得到大雪山登山時的觀察。

  6. 2019年5月24日 · 起初,花蓮林管處採取封閉步道,等待親熊來帶回小黑熊,當時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日後小黑熊回不去,健康狀況又堪慮,將牠帶回照顧,則也沒有其他選擇。 如果採取的是「救災」的觀點,最終採取收容的方式是比較可能的結果,但顯然日後多數人視為機會,因此進行9個月的野化訓練,然後終於在日前野放,目前的狀況仍舊良好。 至於在野放過程所發生的紛擾,我歸因於「保育有成」,才會讓南安小黑熊一時超越總統候選人,成為媒體及社群關注的焦點。 這在將近卅年前我剛開始接觸自然保育工作時,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當挑戰迎面而來,只要掌握機會就能一次一次地向前行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