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精選書摘卡斯楚的魚乳牛與食譜──獨裁者的廚師》,看懂食物就是權力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精選書摘. 卡斯楚的魚乳牛與食譜──獨裁者的廚師》,看懂食物就是權力. 1995年12月11日卡斯楚訪問越南時品嚐越戰期間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士兵常吃的食物。 (攝影AFPHoang Dinh Nam) 【精選書摘】 波蘭報導文學作家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費時4年、橫跨4大洲採訪,用幽默且犀利的報導文學筆法,從「伴君如伴虎」的廚師們身上,挖掘出5位獨裁者們(伊拉克獨裁者海珊、烏干達惡魔總統阿敏、阿爾巴尼亞軍事元首霍查、古巴革命強人卡斯楚、柬埔寨劊子手波布),最令人食指大動、也最令人反胃的真實故事,集結為 《獨裁者的廚師》 一書。

    •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 和鮪魚劃清界線
    • 河豚的考驗:弔祭、吃、放生
    • 正視海洋危機

    「世界自然基金會如果把黑鮪魚列入『避免食用』的名單,消費者就不會信任我們,所以我必須小心 拿捏自己的立場。」伊澤喜歡主動選擇自己的戰場:他促使連鎖超市採購經過海洋管理委員會認證的海鮮——只有以合乎環保道德方式捕捉的海鮮,才能獲得這項認證——甚至還說服了連鎖商店販售海洋管理委員會認證的雪蟹和赤鰈。 終生觀察日本的唐納.瑞奇(Donald Richie)寫道:「日本人認為自己善於適應、改善以及合作。他們仰慕的不是自然的事物,而是人類形塑自然的成果。」伊澤同意日本人確實對科技解決自然危機的能力相當樂觀。而且,日本也的確有改善自然的實際經驗。日本科學家最早育蝦成功,日本航空公司也最早發展出厭氧科技,使得活魚能夠在人工冬眠的狀態下運送到世界各地。2002年,在和歌山縣的近畿大學,一位名叫熊井英水的科學...

    不過,我也打算把一種重要的食用魚類排除在我的飲食對象之外。這種魚類就是鮪魚,不只是黑鮪魚,而是鮪魚的各個主要物種,不論是罐裝鮪魚,還是經過壽司廚師的巧手料理過的鮪魚生魚片。經過這趟旅程,我發現鮪魚絕對是最不該吃的一種海鮮。 健康議題還只是問題的開頭而已。各類鮪魚的捕捉方式都相當值得關切。美國鮪魚罐頭上的「無害海豚」標籤並不是良好捕魚行為的保證。在東太平洋,海豚一直都免不了遭到鮪魚罐頭工業的危害。單是2004年,就有1,461條海豚死於巾著網漁船的捕撈活動。不過,這已算是大幅改善的結果了。在「無害海豚」標籤出現之前,海豚遭害的數量經常達數十萬之多。儘管如此,和捕捉鮪魚最常見的延繩釣法比較起來,巾著網的危害又算是小得多了。鯊魚、劍旗魚、海鳥、烏龜都經常誤觸延繩釣漁船的魚鉤而因此死亡。根據永續海鮮...

    我抵達日本之後,許多水中生物都因我的口腹之欲而死。在東京之旅的最後一天下午,我決定給魚兒報復的機會。我接受了一項邀約,打算品嘗惡名遠播而且含有劇毒的河豚。 河豚含有河豚毒素,這種毒素近似箭毒,只要一毫克即可讓30名成人喪命。在東京的800家河豚餐廳裡,顧客享用著香煎河豚魚排,搭配由烤河豚鰭調味的清酒,經過政府認證的廚師則小心翼翼地丟棄有毒的河豚肉,就像處理著醫療廢棄物一樣。儘管如此,每年還是都會發生數起因食用河豚而中毒死亡的意外事件,尤其是堅持一定要吃河豚內臟的漁民。在吃河豚而死的人物當中,最有名的是歌舞伎演員坂東三津五郎。他要求京都一家餐廳的老闆為他送上4份魚肝,結果因此中毒身亡。該名廚師因此遭到吊照8年的處分。 河豚中毒通常在進食後20分鐘發作,症狀包括口乾舌燥、視力模糊,以及全身肌肉癱...

    日本人雖然可能是全世界對於海鮮最貪食無饜的民族,對黑鮪魚和捕鯨行為的矛盾態度也可能讓西方人為之震驚,但這個社會與海鮮的關係既然如此複雜古老,必然有值得讚揚之處。我看過魚販在前往市場的途中到波除稻荷神社前鞠躬致敬,也看到了壽司供應商協會在市場入口的石頭上所刻的文字:「我們以美味的壽司滿足了許多人類,但也必須停下腳步,弔祭魚兒的靈魂。」西方人很少對自己所吃的海洋生物表達出這樣的敬意。有誰看過天主教的主教或猶太教的祭司向市場裡的庸鰈靈魂請求原諒? 世人一旦開始正視海洋的危機,日本人提出解決方案的速度也相當明快。他們必須如此:因為海鮮對日本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 我輕撫手上的河豚,然後盡量輕柔地讓牠滑進暗灰色的水裡,看著牠迅速消失在隅田川的水面下。 我最後一次瞥見牠的時候,牠正朝著太平洋的方向前進。

  2. 2020年6月14日 · 1990年代農民曆見紅的好日廟口和馬路邊都是黑松大飯店」──總舖師不論強風暴雨橋斷路崩都得到主家澎湃開桌。. 辧桌文化的「傳統味」,不只是已成電影中如同神話的「雞仔豬肚鱉」等經典菜色,更是台灣獨有的宴客人情和民俗。. COVID-19(又稱 ...

  3. 我將這個系列命名為「食考學」。 對我而言,這次書寫的行為是先蒐集材料後,加上思考的調味料後,透過煎煮炒炸的個人功夫,調理成文章讓讀者享用。 以「一個國家一道料理」為原則,在品嚐每道料理的同時,也能夠對每個國家有深入的了解,作為滿漢全席的「食考學」,希望讀者能盡情地享受箇中滋味。 我一直很期待品嚐斯里蘭卡的咖哩,味道當然與日本咖哩不同,聽說也有別於印度咖哩,風味獨特。 今年初夏,我在乘船旅行的途中,首次來到斯里蘭卡。 訪問這個緊鄰印度的小島,是我長久以來的心願。 以前我曾數次計畫來這旅遊或出差,但最終都因為緊急採訪等無聊原因而未能成行。 最初在斯里蘭卡的最大都市──可倫坡停留的幾天裡,我四處品嚐咖哩。

  4. 當時電視上傅培梅的烹飪節目也在此風氣下推出各種包子饅頭牛肉麵蔥油餅小籠包食譜。 甚至可以說,在這個並不生產小麥的島嶼,托了「美國麵粉」的福,創造出許多「本土外省美食」。 為了改變台灣人的味覺,當時報紙雜誌甚至不惜宣傳某種「食安假新聞」。 諸如,吃麵粉可以身高體壯、養顏美白,不然就是主張過量米食會阻礙大腦發展⋯⋯「吃飯」就這樣被汙衊為既不時髦又不健康的事情。 50年來,台灣人每年食米量從150公斤降為45公斤,米食的需求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對比日本人60公斤、韓國人80公斤的年食米量,雖然大家的英文程度仍舊不怎麼樣,但多數台灣人在飲食口味這方面卻比什麼都更加「脫亞入歐」,也難怪我深深懷念的地瓜稀飯從此消失於街邊巷尾。 然而,問題絕非人們的「口味轉變」這麼簡單。

  5. 最近店內大推的一本書是日月文化出的今天到米農家吃飯去!》。以內容來說它可被歸類為食譜書裡面介紹種種日本米食與配菜的料理法就難易度來說頗符合現今社會步調簡單快速方便存放於冰箱且不會讓你花太多時間在廚房

  6. 2023年2月23日 · 食物也無處不在。裡描寫的,無論是太空競賽或是政治角力,背後總有廚師的身影在勤奮幹活。最為精彩的是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他在2000年出版的自傳《第一人稱》裡稱自己的爺爺是列寧和史達林的廚師,作為一種政治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