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 計畫。你決定辭職了,然後呢?你手裡有其他工作可以做嗎?沒有的話,你要不要在辭職前先找份工作?你的財務狀況容許你休息一段時間嗎?你要專注在創業還是做承包商或自由工作者?
    • 和你最信任的人討論。一旦做好計劃,就和你最信任的朋友和家人說,我把這些人歸類為你的 A-team,一群永遠會支持你、愛你、給予誠實意見的人。我第一次告訴爸媽我決定辭職的時候很焦慮,但同時我也有下一步的計畫能讓他們很快站在我這邊。
    • 準備好材料。在你和老闆 meeting 前,準備好任何你可能會需要用到的素材,再瀏覽一次合約看你離職前後有什麼權利義務。想要一封推薦信?如果你老闆超級忙,就先幫他擬個草稿請他簡單修改一下,寫出你想要說的話,也能讓你在 meeting 時更有自信。
    • 提早兩週告知上司、老闆。不管什麼工作,通常都要在離職前兩週就告知老闆,就算你已經受夠了也一點都不想再做這份工作一秒,你還是得給老東家兩週的時間,這樣老闆有時間找到取代你的人,如果你希望離職後老闆會說你好話,提前兩週或兩週以上告知是很重要的。
  2. 2022年12月19日 · 專家提供 3 種情況,幫助你判斷到底是不是該開口提離職了。 據微軟一項針對 30,000 人進行的大型 調查 ,發現有將近一半(46%)的員工正在考慮於後疫情時代轉職或更換領域。

    • 自願離職:勞工表明離職的當下即刻生效
    • 被迫離職的權益保障
    • 準備離職的三大注意事項
    • 老派貓碎碎念:雇主應立即將特休折算工資給離職員工
    • 推薦閱讀

    如果勞工自己主動求去,此時依法必須提前遵守預告期間提前通知雇主。預告期間長短是依任職期間長短而定,繼續工作三個月以上未滿一年為十天、工作一年以上未滿三年為二十天、工作三年以上為三十日前預告。自願離職的情況,雇主沒有給付資遣費的義務(《勞動基準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18 條第 1 款)。 如果勞工沒有遵守預告期間或者有些公司的工作規則會明定勞工離職應配合辦理交接或簽署相關文件,如果沒有遵守,會讓離職失效嗎?其實是不會的。勞工一旦表明離職並通知雇主,離職即生效,雙方勞動關係原則上即終止。 雇主必須「舉證證明」因勞工未遵守預告期間或未配合履行交接義務致生「實際損害」時,才可能可以依法請求損害賠償。反之,如果雇主只是惡意刁難、故意不讓勞工離職,勞工當然也沒有配合的義務。

    如果是因為遇人不淑遇到侵害自身權益的爛老闆時而「被迫離職」時, 勞工不僅可以「不經提前預告」就直接終止勞動契約,還可以比照資遣解僱標準,請求雇主於三十日內給付「資遣費」。被迫離職之具體樣態有六種,從終止權行使時間之限制可分成三類(《勞動基準法》第 14 條),我們分別說明: (一)危害健康不改善、未足額給薪之被迫離職,無時效限制 如果是:(1)「契約所訂之工作,對於勞工健康有危害之虞,經通知雇主改善而無效果」,舉例來說:雇主違法未提供安全衛生設備,經通知不改善的情況。 或(2)「不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或對於按件計酬之勞工不供給充分之工作者」,舉例來說:未給付最低基本工資或遲延發薪、違法扣薪或強迫勞工放無薪假。這類情況沒有時間限制,只要繼續有危害勞工權益之虞,都可以直接離職(《勞動基準法》...

    雖然都是「老娘不幹了!」但是「自願離職」和「被迫離職」權益保障並不相同。前者必須遵守預告期間且沒有資遣費;後者則可以請求資遣費,但須注意應於法律限制期間內行使。勞工一定要謹慎評估自己的實際情況判斷該選擇哪一條離職之路。 如果是發現雇主違背勞動契約或勞動法令致生損害自身權益時,於掌握證據知悉實際違法情狀後,應盡可能於知悉後 30 日內以存證信函等可以保全證據方式,正式通知僱主自己行使被迫離職終止勞動契約之權利,並進而請求雇主依法於 30 日內給付資遣費。 但是,無論是上述哪一種離職,一旦勞動契約終止,雇主應即結清工資給付勞工,包括該年度尚未休畢之特別休假天數應無條件折算工資(《勞動基準法》第 38 條第 4 項),不可以藉故拖延或無故扣薪(《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9條、第 24 條之 1 第2...

    如果勞工自願離職應遵守法定預告期間,雇主不可以違法刁難。如勞工為被迫離職,則應注意盡快行使法律保障的終止權,雇主應於 30 日內依法給付資遣費。勞工一經表明離職終止勞動契約,雇主應立即結算、未休畢特別休假應折算工資給付,並依勞工請求提供服務證明書。

    年輕就該努力耐操?女大生過勞離職還遭索賠 59 萬,整個社會都在用漂亮話騙取新鮮勞力 「我 39 歲,我決定要走自己的路」為何跨國企業外派 12 年的她,選在職涯巔峰時離職? 領高薪不爽不要做?拿「為何不離職」酸台鐵員工的人,正是讓臺灣向下沉淪的罪魁禍首 ( 本文書摘內容、圖片出自《被壓榨了!然後咧?:給你職場勞工自保的21招》,由 FUN 學出版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RobinHiggins,CC Licensed。)

  3. 2022年4月1日 · Line 上提離職,結果無法回收. 小嵐平日裡與主管小李時有摩擦,某天,兩人又因故吵架,小嵐盛怒之下,在公司 Line 群組內瘋狂抱怨,最後還標註小李撂下狠話:「老娘不幹了!. 」、「做到今天為止!. 群組有同事跳出來緩頰,但小嵐不顧勸解,直說 ...

    • 腦袋瘋狂回放辦公室遇到的挫折。下班後,腦海還不斷回放今天出了差錯的會議?工作日的晚上與週末應該是放鬆身心的時間,如果回家後還是不斷想著工作上的錯誤、和同事之間的摩擦、或數著明天不想起床上的原因,將嚴重降低了你的家庭生活品質。
    • 嘴巴不停抱怨工作。你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向家人、朋友抱怨工作上的不滿與遭遇。雖然抱怨有益於抒發情緒,但這也非健康的長久之計,因為抱怨與解釋的過程也消耗了你的精神,讓你更困擾和疲憊。
    • 與同事的社交讓你精神枯竭。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時間,但這不應該妨礙你享受社交的能力。如果開始因為維持社交的良好狀態而過份疲累,你可能會開始逃避任何需要社交、應酬的場合。
    • 過濾掉工作中的任何好事。當你對認為自己在這份工作沒有未來,會開始產生極端消極的想法,例如「我永遠不會被加薪」、「我總是被責罵」。負面思考會讓大腦把未來看得更困難,即使工作一天中發生了九件好事,你也只會記得另一件壞事,而這些消極的 murmur 又會進一步拖累你的工作狀況。
  4. 2016年12月23日 · 如何證明自己未來能夠為新事業帶來更多的客戶? 既然要離職,就好好透過這次的離職,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吧! 1. 勞健保注意事項. 台灣的健保給付規定為「以每個月最後一天的所在工作處計算」,因此,最常發生的就是公司在月初發薪水,已經先幫你預扣了健保費,但是呢,你月中離職,他並沒有將健保費退還給您….(這是最常見的薪資被扣繳)看起來是小錢,但其實也將近一千元呢! 而勞保是按日計算,哪一天離職,就是扣款到那一天為止! 也要注意,公司是不是先扣掉一整個月的勞保費囉! 如果是,要記得按照比例索取唷! 如果公司是月初發薪水,月中離職要記得把勞、健保費拿回來唷! 2. 特休假、加班補休可以換成現金. 按照勞基法規定,你離職的時候,有權利要求公司將你的「特休假」跟加班補休換成現金歸還,計算方式如下:

  5. 2016年4月14日 · 離職沒確定這 3 件事,自己提離職也可以跟老闆要資遣費. 今天的這個個案是網友來信的問題,其實用 即時軟體請辭是否有效力 ,我在之前的文章便已經說過了,但這個問題提醒了我有另一個風險還沒有說過,那就是公司的 HR 該如何接續處理後面的程續,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