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針對台灣從未出現過的毒物,快速檢出首例陽性者的台灣大學法醫學研究所團隊,3月28日第一起案例檢測,從取得衛福部食藥署提供的彰基檢測標準品到驗出結果,僅半小時。. 所長翁德怡及團隊成員接受《報導者》專訪,還原毒物鑑定超前部署的準備過程與 ...

  2. 在1960年代,科學界熱切探討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成因,一派主張添加糖份是重要因素,一派則著重食物中的脂肪、飽和性脂肪酸、和膽固醇。. 糖研究協會(Sugar Association)為了「以正視聽」,在1965年資助哈佛營養學家 David Mark Hegsted等學者6,500美金(相當於現在 ...

    • 爭議1:台灣其實早已開放美國牛、豬,這次新開放了什麼?
    • 爭議2:食用含瘦肉精的肉品到底安不安全?真正隱憂在哪裡?
    • 爭議3:瘦肉精肉品開放進口、本土卻禁用,「一國兩制」有沒有問題?
    • 爭議4:台灣肉品市場小,為什麼美國一直希望台灣開放?
    • 爭議5:開放含瘦肉精豬肉、30月齡以上美牛,會不會衝擊台灣市場?
    • 爭議6:明年開放含瘦肉精的肉品後,我們要怎麼辨別肉品來源?
    • 爭議7:「不用藥」的台灣豬,有出口競爭力嗎?
    • 爭議8:政府宣稱將投入百億產業基金,真的能穩定本土養豬業?
    • 爭議9:涉及重大產業及食安政策,為何開放預告期才7天?
    • 爭議10:管制瘦肉精,地方政府自訂「零檢出」標準可行嗎?

    台灣2012年就已開放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30月齡以下牛肉,此次開放的是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以及飼養30個月以上的美牛,也是歷來台灣和美國政府貿易攻防的重點。 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是乙型受體素一種,台灣俗稱「瘦肉精」,屬於類交感神經興奮劑,本來研發用於治療人類氣喘疾病,但未通過臨床試驗。後來藥廠發現添加在畜禽的飼料中可以增加豬隻瘦肉5公斤,減少飼料18.5公斤,甚至還可提前4天宰殺賣到市場,降低成本。除了萊克多巴胺,其餘代謝較慢、毒性較強的瘦肉精包括沙丁胺醇、克倫特羅等,則未允許開放進口。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的爭議已10幾年。美國早在2007年、當時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任期的最後一年,就要求台灣開放,農委會和衛生署(現改制為衛生福利部)一度預告將開放進口,但遭到豬農激烈抗...

    人體攝食過量的萊克多巴胺會造成心悸、嘔吐、頭暈、血壓升高,而且萊克多巴胺即便加熱後也不易被破壞,專門負責協調並建立食品安全國際標準的「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ODEX)在2012年制訂了萊克多巴胺的殘留標準,牛豬肌肉、脂肪殘留量是10ppb(parts per billion,10億分之1濃度),肝40ppb、腎90ppb,其餘部位則未定標準,同年7月,經聯合國各會員國表決,持正面態度的美國與持反對意見的歐盟各國展開交鋒,最終結果69比67票,僅2票之差通過殘留標準。 歐盟質疑CODEX的評估報告並未針對孩童、老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別評估風險,且報告中6名受試者太少,迄今也僅有此份人體試驗報告,更只有評估短期急性毒,沒有長期影...

    針對含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開放進口,農委會在8月28日預告修正《動物用藥品管理法》第五條第一款,為即將進口的美國牛豬肉訂定萊克多巴胺的容許量;至於國內畜牧業則維持禁用,形成台灣肉品萊克多巴胺使用的「一國兩制」。農委會強調,此舉是為了區隔進口與自產豬肉的保護措施,鼓勵民眾對國內畜牧業有信心,可以盡量消費自產豬肉。 然而,「一國兩制」依舊有風險存在。陽明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長楊登傑就指出,最大的疑慮在於「混淆」,肉品加工就是一個漏洞。像香腸、貢丸或肉鬆等加工食品,若業者為了成本考量使用含萊劑的美豬,光從味道,民眾根本難以區別。 目前包含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26個國家(地區),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成為動物飼料的添加劑;在國際貿易壓力下,亞洲國家如越南,以及飲食習慣與台灣相...

    根據美國肉類出口協會統計,去年(2019)美國出口約267萬公噸豬肉,前3名分別是墨西哥70萬公噸、中國(含香港)66萬公噸與日本36萬公噸,相較之下,美國出口台灣僅1萬多公噸豬肉(不含萊克多巴胺)。雖然台灣市場小,但美國迫使台灣開放美國牛豬的壓力一直沒減小,2009年時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即多次在公開場合砲轟台灣限制政策,他點出這是「貿易問題」並非「食安問題」,甚至在卸任時的演說上還說美牛問題像是「漫長又黑暗的隧道」並引述美國國會議員的說法,認為這是造成貿易諮商的政治障礙。 這兩年台美雙方關係加溫,美國會通過一系列友台法案,對台釋出善意,但在貿易協定的嘗試上,雙方始終沒有太多進展,美國牛豬的禁止進口更被視為明顯的貿易障礙。美國貿易代表署(...

    根據農委會資料,去年台灣牛肉市場中,本土牛只佔5.3%,最大宗為美國牛,佔46.6%,其次為澳洲20.71%、紐西蘭13.05%。評估明年1月起開放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對台灣巿場生態改變不大。 豬肉市場就不同了,目前90%來自本土,進口不到10%,分別為加拿大4.1%、西班牙1.5%、美豬(不含萊克多巴胺)1.2%,其中西班牙主打高檔伊比利豬,採購者多為高檔火鍋、燒烤店,和台灣豬市場區隔較明顯。 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對低階市場如加工品衝擊較大,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進口豬肉是冷凍的,解凍後會出水,台灣消費者不願採購,因此多半用在加工肉類,例如火腿、香腸、肉鬆,市面上低價的自助餐肉品、炸豬排等調味較重的豬肉,也可能是用進口豬。 目前台灣國產豬肉一公斤是100~110元,加拿大豬肉含稅每公斤是...

    衛福部在蔡英文宣布新政策後,政府動作頻頻,28日當天緊急預告《散裝食品標示草案》,8月31日再預告《包裝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草案》及《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供應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草案》,要求所有豬肉都要標示產地來源,認定標準為屠宰國,但不會標示是否含瘦肉精。新制預計明(2021)年元旦上路,預告期僅有7天。標示範圍除了超市架上的肉品,傳統市場豬肉、小吃攤、加工品貢丸、水餃等等也必須標示。 農委會指出,台灣85%豬肉都經過拍賣市場,可以追溯到屠宰場,屠宰後的豬肉則屬於衛福部管轄,這3個月內會建立起其餘15%豬肉的流向,也會和衛福部合作標示末端來源,包括攤商、餐廳等都要留存單據以供稽查上游肉商。黃金城另表示,初步計畫開發App,讓民眾可在店家內掃描豬肉流向...

    台灣在1997年成為口蹄疫疫區之前是豬肉出口大國,曾佔全球第2位,主要市場是日本,一年可賺進16億美金外匯。然而成為口蹄疫疫區後,非疫區國家禁止台灣輸入生鮮豬肉,對日外銷產值一夕歸零,僅餘少量加工肉品出口,直到22年後,2019年7月1日拔針滿一年,今(2020)年6月16日終於被OIE認定為口蹄疫不打疫苗非疫區,才重新拿到外銷其他非疫區國家的入場券。 雖然今年陸續有新加坡、港澳來購買豬肉,但台灣豬肉外銷鏈中斷20多年,其他國家早在育種、飼養、後端冷鏈和貿易佈局有長足進展,例如台灣一隻母豬平均可生育上市的豬僅15頭,遠低於全球豬隻出口大國丹麥的22頭、美國20頭,豬隻育成率台灣也僅有6~7成,低於丹麥、美國的8成,而且台灣豬吃的飼料玉米,9成以上仰賴進口,加上地狹人稠,人力成本高,每公斤豬隻...

    蔡英文在宣布擴大開放美豬美牛同時,也宣示投入100億作為產業基金,這些基金將用在六大用途。但這100億基金的預算來源為何,行政院和農委會還沒有明確說明,推動產業升級的具體措施和時程表、補助方案也尚未公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本週頻頻到各鄉鎮召開座談,最快下週才會公布100億用途。 不過,由年輕豬農組成的「台灣養豬青年聯盟」近年不斷呼籲,與其保障豬隻價格,重要的是區隔台灣豬隻品質,建立屠體評級制度,仿照國外,按照豬肉品質分級評定價格,如此才能提升台灣豬肉競爭力,現行的活體拍賣制度無法反應品質,但是此波100億基金並未納入屠體評級制度。

    蔡英文8月28日下午在總統府宣布擴大開放美豬美牛,農委會也在當天立即預告草案修正,然而預告時間僅有7天,相較於一般法案或行政命令預告基本起跳時間30天,7天被外界抨擊是突襲、沒有誠意溝通。 此次擴大開放牛豬進口屬於「行政命令」,不須經立法院審查,不過根據《行政程序法》及相關函釋,行政命令應至少公告周知60日,目的便是收集民意,有必要時修正。 雖然《行政程序法》和相關函釋也指出,若有特殊情況或急迫性,可以減少草案公告時間,但必須要列出理由,然而此次農委會並未公告理由,而是否屬於特殊情況或有急迫性也引發外界批評。

    目前已知有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要求肉品不得檢出瘦肉精,法源多為地方政府食品相關的自治條例。台北市也禁止販售含瘦肉精肉品,其餘許多縣市則限制學童營養午餐、老人共餐不得採用含瘦肉精肉品。台中市、雲林縣都表示,即便中央開放萊克多巴胺豬肉,也會堅持零檢出或不得檢出的策略。 但科學上並沒有「零檢出」的概念,只有殘留量微小到超過機器極限,使機器檢驗不出,稱為「未檢出」,因此要執行未檢出策略時,地方政府也須有一定財力添購設備。 按照《地方制度法》,雖然各縣市政府有自治權限,但若是有「全國一致」特徵的事務,仍以中央法令為準。部分地方政府堅持未檢出,或者限制不得採用含瘦肉精豬肉,是否牴觸中央法規,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仍在研議中。

  3. 藥物. 2018年衛生福利部通過 《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 (後稱《特管辦法》),開放6種自體細胞療法,目前共954人接受治療,超過8成都是癌症患者。. 然而,癌症細胞治療地下市場的規模遠遠超過通報數字。. 在社群平台上用 ...

    • 小林製藥內臟脂肪1
    • 小林製藥內臟脂肪2
    • 小林製藥內臟脂肪3
    • 小林製藥內臟脂肪4
    • 小林製藥內臟脂肪5
  4. 2020年9月14日 · 但一直主張「牛豬分離政策」的陳冲則認為,台灣吃豬內臟,且食用量大,開放真的會有健康問題,「國際要求不論開放與否一定要有科學證據,國人消費習慣(豬肉內臟食用量多於歐美)也是科學的一部分。

  5. 2019年4月13日 · 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種類很多,至少可以分成抗精神病劑、情緒穩定劑、抗憂鬱劑以及鎮定安眠藥4大類,以劇中應思聰服用的抗精神病劑來說,它分成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劑。 第一代抗精神病劑是1950年代初期才被研發的藥物,距離現在也不過是60幾年前,才有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出現。 在此之前,思覺失調症因為沒有藥物可供治療,精神病患者所接受到的處置方式千奇百怪、甚至飽受折磨。 西方的精神醫學史上,約西元前4世紀的 希波克拉提斯 (Hippocrates)的年代,認為精神疾病如同其他身體疾病一樣,是由自然因素所引起,且需要醫學的治療。

  6. 2022年4月18日 · 最近頂尖醫學期刊JAMA發表一篇研究,直指50年前美國糖業資助科學家生產論文,讓含糖食物避開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爭議,並將心血管疾病的成因聚焦於脂肪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