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7日 · 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人,政治活動家,社會活動家,易學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保護者, 臺灣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台灣前 立法委員 ,有「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之稱。. 台灣大學 ...

  2.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人,政治活動家,社會活動家,易學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保護者, 臺灣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台灣前 立法委員 ,有「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之稱。. 台灣大學法律 ...

  3. 2024年3月17日 ·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台湾 云林县 北港镇 人,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易学家,教授,中国传统文化支持保护者, 台湾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进党创党元老之一,台湾前 立法委员 ,有“台湾第一民主战舰”之称。. 台湾大学法律 ...

    • 背景
    • 謀反與平定
    • 後事

    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世子朱高熾鎮守北平。而朱高熾的同母親弟朱高煦則跟從朱棣征戰白溝、東昌有功,并在江上之戰中突擊成功,救了朱棣一命。明成祖朱棣曾說:「我生病了,你好好努力,世子也體弱多病。」勉勵朱高煦爭取儲君之位。之後開府稱王,舊臣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均喜愛朱高煦,時時稱其為“二殿下”。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仍立朱高熾為東宮,封次子朱高煦為漢王,鎮國雲南;三子朱高燧為趙王,鎮國彰德。朱高煦怏怏不肯去,說:「我犯了甚麼罪,為何要貶我到萬里之外?」朱棣不悅,之後太子朱高熾為朱高煦求情,朱高煦才得以暫時居住于京師。朱高煦之後又請得天策衛為護衛,以唐朝天策上将李世民自比,後又請增加兩護衛。 當時朱棣曾命太子朱高熾及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皇太孫朱瞻基同謁孝陵。太子朱高熾非常肥胖,且有...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北京地震,漢王朱高煦謀反。其派一名官員抵達北京,約英國公張輔為內應,張輔當夜逮捕官員上報朝廷。此後又約山東都指揮靳榮等以濟南為應。又分散弓兵旗,令真定諸衛所,盡奪傍郡縣畜馬。并設立五軍都督府:指揮王斌領前軍,韋達領左軍,千戶盛堅領右軍,知州朱暄領後軍。諸子朱瞻垐、朱瞻域、朱瞻墿、朱瞻埣各監一軍。朱高煦率中軍,世子朱瞻垣居守。指揮韋賢、韋興,千戶王玉、李智領四哨。部署已定,偽授王斌、朱暄等大帥、都督等官。御史李濬在發現此事後,化名為王剛,逃到燕京,上報朝廷,於是宣宗升其為左僉都御史,并派遣宦官侯太賜書高煦,詢問他是否有謀反的動機。侯太抵達樂安,朱高煦非但不跪拜接受詔書,反而逼迫侯太下跪,座北朝南坐著,大聲說:“我哪裏辜負了朝廷啊?靖難之役時,如果不是我死力付出,搞不...

    大軍班師時,宣宗駐蹕在獻縣之單橋,戶部尚書陳山迎駕,并進言道:“應該乘勝移師攻向彰德,襲擊、拘拿趙王朱高燧,這樣朝廷就永遠安定了。”宣宗召楊榮回答,楊榮稱讚其是大計。之後召蹇義、夏原吉,兩人不敢持異議。楊榮請求先派遣敕令趙王,指責其與朱高煦同謀的罪過,而大軍即可趕到自然可擒拿了。宣宗聽從。楊榮於是傳旨楊士奇草擬詔令,楊士奇稱:“事情必須屬實,天地神鬼怎麼可以欺騙啊!況且敕旨以何為辭?”楊榮大聲說:“這是國家大事,你怎麼能反對?只要命錦衣衛逮捕漢王府的人,說起與趙王府同謀,就是事情的原因,怎麼會擔心沒有理由?”楊士奇稱:“錦衣衛的責狀怎麼可以說服人心?!”楊士奇於是見蹇義、夏原吉,蹇義說:“皇帝意思已經定了,大家意思也定了,閣下怎麼能忽然從中阻止呢?!”夏元吉說:“萬一皇帝聽從您的主張,現在不...

  4. 徐皇后去世時年四十六歲,棣對結髮妻子的去世非常悲慟 [1] ,他為徐皇后上諡號曰 仁孝 ,並從此不再立皇后。 永樂七年(1409年),棣北巡,回到了盛滿往事的北平,並著手遷都事宜。 於是命禮部尚書趙羾和江西術士廖鈞卿等前往北京一帶卜選陵址,隨即選得吉地於昌平縣天壽山,得到棣的認可後,即降旨圈地80里,作為陵區禁地,並指示建成後將仁孝皇后安葬於此。 同年,動工營建。 四年後永樂十一年(1413年)二月長陵地下玄宮落成,棣將仁孝皇后的梓宮從南京遷至北京葬於 長陵 。 自永樂五年皇后去世時至永樂十一年下葬,這期間徐氏的棺槨一直被置於南京皇宮內未葬 [3] ,徐皇后也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 十五年後,即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病逝於征討漠北的途中,享年六十四歲。

  5. 朱高煦之亂 ,又稱 高煦之亂 或 定難之變 ,為 明朝 宣德 元年(1426年),漢王 朱高煦 謀反的事件。 明宣宗 朱瞻基御駕親征迅速平息了此次叛亂。 背景 [ 編輯] 主條目: 靖難之役 和 朱高熾監國. 靖難之役 中,燕王 朱棣 起兵,世子 朱高熾 鎮守 北平 。 而朱高熾的同母親弟 朱高煦 則跟從朱棣征戰 白溝 、 東昌 有功,並在 江上之戰 中突擊成功,救了朱棣一命。 明成祖朱棣曾說:「我生病了,你好好努力,世子也體弱多病。 」勉勵朱高煦爭取儲君之位。 之後開府稱王,舊臣淇國公 丘福 、駙馬 王寧 均喜愛朱高煦,時時稱其為「二殿下」。 明朝 永樂 二年(1404年),朱棣仍立朱高熾為東宮,封次子朱高煦為漢王,鎮國 雲南 ;三子 朱高燧 為趙王,鎮國 彰德 。

  6. 2024年5月11日 · 明太祖朱元璋 (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原名 重八 ,曾改名 興宗 ,字 國瑞 ,淮南 濠州 鍾離縣 (今 安徽省 鳳陽縣 )人,中國 明朝 開國 皇帝 ,於公元 1368年 建立 明王朝 ,在位三十一年,年號「 洪武 」,廟號「 太祖 」,諡號「開天行道肇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