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1月8日 · 海蛞蝓是軟體動物中腹足綱裡一大類群的海洋生物,正式科學名稱是歸屬於腹足綱的後鰓類(Opisthobranchia),包含:頭楯類、囊舌類、無楯類、側鰓類、裸鰓類等物種,目前以裸鰓類(Nudibranchia)的種類紀錄較多。 海蛞蝓的俗名多多,有人稱之為裸鰓動物、海麒麟,或是海兔、海牛、海鹿等等。 這樣不同的稱呼源於牠們可愛的外表,從某個角度觀賞時,的確「神似」陸地上習於親近的動物 。 例如黑邊海兔( 圖一 ),炯炯有神的雙眼,片狀樣的嗅角(rhinophores)有像耳朵,加上胖嘟嘟體型,像不像生活在海底的「兔子」呢? 嗅角不是收集聲音的耳朵器官,是海蛞蝓如嗅覺的感覺器官,可感知週遭環境變化,特別用來偵測海水中漂來的化學物質,以採取應對策略。

  2.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學名: Glaucus atlanticus ),也叫「藍龍」、「藍天使」、「藍海燕」、「蓑海牛」等,是一種藍色、小型的遠洋翼蓑海蛞蝓,海生腹足綱海神鰓科軟體動物 [1]。

  3. 2018年7月30日 · 目前還是沒人知道這種海蛞蝓是如何讓葉綠體在體內保持運作。葉綠體的運作通常得仰賴數千組海藻基因所製造出來的一群特殊蛋白質,而海蛞蝓顯然欠缺這些蛋白質,但這部分依然有爭議存在。 至於為什麼葉綠體不會傷害海蛞蝓呢?

  4. 海蛞蝓,是后鳃目海神鳃科海神鳃属软体动物。又称海麒麟、海兔。海蛞蝓无贝壳,多为白色和淡蓝色,呈陀螺形,表面较为光滑,有一对分叉的触角,眼睛几乎退化,足部能分泌出黏液而形成浮囊,海蛞蝓是雌雄同体生物,身上有雌雄两种性器官。

  5. 2013年1月22日 · 海蛞蝓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的後鰓亞綱內所有物種總稱,共有10個目。 經過分類專家的估計,全世界應有超過4000種以上的海蛞蝓,而台灣目前約有780種左右。 裸鰓目 (Nudibranchia)是後鰓亞綱內最大的一目,其顏色非常鮮艷,最明顯特徵為鰓裸露在外;除此之外,裸鰓目還有幾項特徵: 第一、 為雌雄同體,異體授精,在茫茫大海中可增加找到另一半的機會,以利繁衍後代。 第二、成體不具堅硬的外殼,而是以物理或化學防禦機制來抵禦天敵。 第三、裸鰓海蛞蝓皆為肉食性,攝食範圍包含海綿、珊瑚、水螅、魚類,甚至會. 同類相食。 海下調查大不易. 常有朋友聽到我要跑野外做潛水調查,就一口咬定說:「又要出去玩耍了! 」,當下只能苦笑。

  6. 基本信息. 海蛞蝓 (海兔),裸腮類。 海蛞蝓是甲殼類軟體動物家族中的一個特殊的成員。 是無殼蝸牛,也是海螺的親戚,身上的貝殼和呼吸腮都已經退化消失。 它們的貝殼已經退化為內殼。 殼質薄而易碎。 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殼皮,殼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澤。 海蛞蝓的貝殼呈卵圓形。 螺旋部分很小,而且只有2到3層螺層,螺塔相當低平。 殼頂部呈斜截斷狀,通常雕刻有精細的螺旋溝。 海蛞蝓的軟體部分外翻,可以包住內殼。 軟體部分呈現白色或者淡黃色,肥厚而扁平,寬大呈長方形或者狹窄呈細筒狀。 海蛞蝓的頭部很大,幾乎等於身體長度的1/2。 海蛞蝓是由皮膚上形成突起的皮膚腮來進行呼吸的,裸露的皮膚腮聚成一小縱,位在身體後段的背上,圍繞著肛門。 地域分布.

  7. 海蛞蝓是一群沒有殼或殼退化的腹足類,而海神海蛞蝓這一群的生態習性更為特殊,是生活在大洋表層的特殊物種。 海神海蛞蝓以腹足面朝上仰漂於大洋的表面,牠的體內有一個氣泡構造,經由控制氣泡大小來調節浮力,控制身體垂直的位置,然後再利用風和 ...

  8. 裸鰓類有時會被簡單的稱為 海蛞蝓,但海蛞蝓卻包含了多類不同及相距很遠的動物。 一些海蛞蝓也像裸鰓類般色彩鮮艷,很容易造成混淆。 雖然同為 腹足綱 軟體動物 ,但一般的貝類分類學圖鑑都不包括裸鰓類物種 [3] [4] 。

  9. 海蛞蝓是裸鰓亞目生物,在香港也可找到不少海蛞蝓物種,當中最受歡迎的,一定要數色彩鮮艷的裸鰓海蛞蝓,以及頭部觸角很像兔子耳朵的海兔。 春夏季節,大家經過海灘時,或許會碰到一堆堆很像麵條的東西,十足是有人倒瀉杯麵,其實這些是海蛞蝓的卵帶。

  10. 海鰱(學名: Elops machnata ),又名大眼海鰱瀾槽四破為海鰱科 海鰱屬下的一個種。 海鰱是由原始硬骨魚演化而來,其魚膘有不完全的肺功能,幼魚時很像鰻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