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石門水庫風景區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agoda.com

    各種住宿選擇, 優惠2折起 查看房型與評價, 今天就預訂! ...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莊永忠副教授研究石門水庫集水區大漢河上游面積7萬5,924公頃的土地利用變遷比對了幾份歷史航照包括了1946年的美軍航照1971年的CORONA衛星圖像2001年2004年和2012年的正射影像

    • 石門水庫風景區1
    • 石門水庫風景區2
    • 石門水庫風景區3
    • 石門水庫風景區4
    • 石門水庫風景區5
  2. 2023年3月2日 · 鎮西堡部落行政區劃分在新竹縣尖石鄉在馬告檜木國家公園預定範團的東南側是石門水庫上游最深山的泰雅族部落海拔約1,700公尺可以說是台灣少數位於溫帶地區的部落隔著塔克金溪大漢溪的上游和司馬庫斯部落遙遙相對兩個部落主要的觀光資源是檜木。 鎮西堡的檜木林在馬望山和基那吉山之間,僅僅一天來回,人們可透過略有難度的生態步道,親眼目睹那一棵棵數百或上千歲,高大壯麗、樹形各異的巨大生命。 檜木森林有四至五層次,最高層的檜木及針葉樹樹高可達40~50公尺,第二層針闊葉樹則在15~25公尺之間,往下還有闊葉樹和灌木、草本、苔蘚等,樹上也有多種的附生或攀藤,多層多樣的原始森林令人陶醉,尤其看到只如芝麻粒大小且極輕薄的檜木種籽,竟能長成難以想像的大巨木,更會感受生命的奇蹟。

    • 石門水庫風景區1
    • 石門水庫風景區2
    • 石門水庫風景區3
    • 石門水庫風景區4
  3. 2020年10月8日 · 石門水庫的興建對北台灣民生及產業發展有極大貢獻卻導致原居於淹沒區的泰雅族卡拉部落被遷村3次終至流離失所林務局在1950到1970年代全面砍伐天然林銷售出口卻禁止原住民在這些祖先土地上種香菇謀求生計國家公園將動植物視為必須保護的

  4. 被泰雅族人稱為gogan的大嵙崁流域圖為角板山公園望向溪口部落沿岸的好幾個部落皆因石門水庫建造而埋入水底。 (攝影/林彥廷) 劇中用幻燈片投影瀕危及已滅絕物種的插畫,包括2013年被科學家宣告絕跡的台灣雲豹。 (攝影/林彥廷) 雖然是在專業場館中演出,燈光設計劉柏欣卻得從零開始,挑戰用低瓦數的燈具和環保材料,打造舞台視覺效果。 (攝影/林彥廷) 即使已經有技術教學手冊,藝術家王仲堃仍試圖加裝不同元件和設備,想提升發電機的運作效率和穩定性。 (攝影/林彥廷) 《寫給滅絕時代》在地導演林欣怡過去曾嘗試各種不同場地的演出,圖為在兩廳院實驗劇場舉行第一次總彩排,並於演後討論調整內容。 (攝影/林彥廷)

    • 石門水庫風景區1
    • 石門水庫風景區2
    • 石門水庫風景區3
    • 石門水庫風景區4
    • 石門水庫風景區5
    • 從12處田調樣區開始,完成台灣海岸紀錄圖像
    • 淡水河口南方海岸的環境變遷
    • 八里鄉頂罟村──最後的前線
    • 台北港

    從物多樣性的角度看,濕地與海洋、森林,並稱為地球三大系統,但濕地是生產力最豐沛的生態系,同時還具「生命基因庫」的功能。如果再把生產力價值量化,濕地比農地的生產力高出六倍。 既然淺海水域與海岸濕地如此重要,應該受到萬般珍惜!因此,河海口的交會地帶,就成為我經常造訪的熱區。 在進行田野調查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奇,或無法理出頭緒的糾結。然而,心底的各種情緒,還是比不上人們不斷重複以自掘墳墓的荒謬之舉對待環境來得震撼。小時候經常踩踏的泥灘地,已成為飄渺記憶;年少時毫無顧忌可以縱身優游的的水域,亦被嫌惡;在波浪間恣意漂浮或翻滾的美好經驗,無法再來。我們的海岸回不去了嗎? 為了探尋自然海岸消失的原因,我的田野調查紀錄樣區,從中央管理層級的12處沿海保護區開始,包含淡水河口、蘭陽、蘇花海岸,...

    1960年代以前,淡水河口原是屬於淤積型海岸,但自從上游的石門水庫與翡翠水庫陸續完工之後,就成為侵蝕海岸。1987年起,淡水河域開始管制河砂開採,然而,八里海岸地帶的砂石業者並未停止作業,導致海岸侵蝕現象加劇。 根據水利單位的資料顯示,從1958年至1993年間,淡水河口南岸長約1千4百公尺,已嚴重侵蝕的垂直距離約200至300公尺,造成軍方的海防碉堡倒塌、毀損,並危及八里汙水廠的安全,也迫使海岸地帶的居民必須往內陸搬遷。 水利署自1992年至1997年1月間,依海岸侵蝕狀況,陸續進行拋石保護、突堤導流堤、離岸潛堤、丁壩等海岸防護工程,加上台北商港北防波堤工程陸續完工,才逐漸讓侵蝕現象減緩。 淡水河口南岸的地形與環境變遷速度,超乎海岸工程界推估。依據1998年與2008年的圖像對照,可明顯看...

    新北市八里鄉頂罟村附近的海岸,海潮經年累月沖蝕,當時推估1990年代海岸線每年平均要往後退縮25公尺左右,將危及海防部隊位於沙丘上的碉堡砲台據點。 1994年間,頂罟村附近,海防駐軍正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調用軍士官排成人龍,以人力和海浪爭奪石塊,趁著退潮之際,趕緊將被沖走的石塊一一撈上岸,重新堆砌做為海灘砲台下的地基,以此挽救垂危告急的「前線最後砲台」。官兵們心裡很清楚,這已經是他們的最後據點,一旦又被海浪吞蝕,陸軍就要變成海軍了! 而軍方為了減緩海岸侵蝕的速度,在砲台周邊海岸先擺置塊石,再堆填營建廢土。 台北港的北防波堤陸續完工後,海岸沙灘的侵蝕與堆積作用現象卻翻轉了,大自然輕輕一擺,再次戲弄了人類的思維。

    1993年,台北港的初期規畫是為了因應台灣東岸的砂石西運,因此建設兩座砂石專用碼頭,當時稱為「淡水新港」。到了1999年,行政院再度擴大淡水新港的營運目標與量體,做為基隆港的輔助港,而且規模比基隆港還大,主要功能也從砂石專用碼頭,蛻變為綜合性大商港,名稱變更為「台北商港」。港口的碼頭運輸業務則採BOT模式,由民間公司經營。 當台北港完工之後,港口北側海岸從侵蝕轉為淤積,甚至已影響淡水河口的排洪能力,可能危及大台北區的防洪安全。而港口南側海岸也因為突堤效應,出現嚴重侵蝕,必須增加海岸防護工程,將再造就一處「黃金海岸」。 2008年,台北港的外廓與消波塊大致完工,淡水河口南岸,也就是港口北側,侵淤現象持續加劇。從1990年代的嚴重侵蝕,到2008年的旺盛堆積,就連2000年擺置的消波塊,也被漂沙...

  5. 這兩個部落的水源屬於林業用地依照現行土地規範可以暫時堆置土方採取土石蓋森林遊樂設施蓋水庫等即便部分水源區被劃入石門水庫上游的水質水量保護區限縮開發行為若經主管機關核可仍能有相關建設如蓋涼亭停車場但部落族人在

  6. 2021年10月20日 · 新北烏來、苗栗泰安等知名溫泉區,或新竹尖石、五峰等熱門露營區,甚至日月潭邊的觀光熱點,都有許多原保地上冒出來的大型開發案,主管機關卻任其違規占用。 而花東地區近年大量出現的「增劃編」原保地,則有淪為新一波賣地運動的疑慮。 為了守護土地,有原住民長期發起護地運動,扺抗各種利誘與威脅。 學界則呼籲政府制訂專法、成立「原民土地法庭」,從制度面解決問題。 而各地部落推動的區域計畫、土地信託、公法人等落實「部落共管」機制,不但是原保地流失問題的重要解方,更考驗國家如何重新釐清與民住民之間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多數原保地肩負水源涵養、國土保安功能,過度開發將暴露在土石流危機中,因此原保地大量流失不僅涉及原住民的基本生計,也攸關一般民眾的人身安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