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25日 · 結果2的簡舒培在大選中勇奪7.35%,是五位候選人最高的而原本在初選民調第一的周柏雅29!),最後只拿到了5.59%,是五位候選人裡面最低的

  2. 2022年5月5日 · 但與擁有基層實力的陳聖文和詹晉鑒高知名度接收阮昭雄系統的趙怡翔比起來陳唐博要組織沒組織要炒聲量卻只有和林穎孟車禍的事情上新聞尤其是選前對詹晉鑒和簡舒培的負面文宣更讓陳唐博支持度一口氣暴跌加權後還是輸給沒加權的詹晉鑒

  3. 2020年1月14日 · TNL 編輯精選好文轉載,感謝作者的熱情分享!.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在台北市費鴻泰新北市洪孟楷新竹市鄭正鈐這三個民進黨敗選的選區要怪到時代力量台灣民眾黨的頭上不太公道更應該是民進黨自己要檢討讓我用中選會公布的選票資訊 ...

  4. 簡舒培 最新文章 資訊 關於我們 集團介紹 我們的團隊 旗下媒體 關鍵評論網 every little d. INSIDE 運動視界 Cool3c 電影神搜 未來大人物 歐搜哇 商益 愛料理 旗下節目 ...

    • 新黨形成的條件
    • 「新黨現象」對台灣政治的衝擊
    • 「新黨現象」與柯檳榔的誕生

    戰後台灣的劇烈族群重組,在初期創造出「外省人口過半居住都市、本省人口過半居住鄉村」的狀態,並且以北高兩大直轄市為核心,尤其「臨時偏安首都台北」核心區居住的外省人,更是以菁英外省人居多,擁有強大的政治經濟權利。 直到1990年代,佔全國人口僅約一成的外省人口,在台北市仍有約莫25%的突出比例,而且社經地位偏高。儘管在戰後第三代以降,省籍區別已經相當淡薄,但是在1990年代,「中華民國」正在啟動「民主化」與「台灣化」的進程,連帶得過去享有特權地位的首都菁英外省感受到普遍焦慮。 李登輝時代國民黨的「主流非主流之爭」,更是激化黨內「非主流派」的急統意識形態,而非主流派權力者如郝伯村、李煥等人的公子郝龍斌、李慶華,即是少壯派「新國民黨連線」(新黨前身)的要角。 由於戰後居住多年產生土地感情,加上無法阻...

    即使是年輕台派,對於「新黨現象」也並不會陌生,因為1994年趙少康參選台北市長,這場對決陳水扁、黃大洲的經典戰役,就是「新黨現象」的起點,同時也是「棄保效應」一詞的源頭。 而「棄保效應」指的是國民黨本省選民眼見黃大洲無望,寧可投給同為本省人的陳水扁,棄黃保陳,做掉趙少康。理解「新黨現象」對台灣族群政治的重大指標性意義之後,我們還必須注意到,所有的「中華民國要滅亡了」「民進黨就是暴力納粹法西斯」「軟弱的國民黨與偏激的民進黨會引發戰爭,而台灣必輸」,全部都是「新黨現象」共鳴而誕生出來的。 這些助長北京恐嚇的分化煽動式謠言,從1994年趙少康選市長就已經出現,大家一回顧這段經典的辯論會影片,就會非常清楚明白。 1990 年代的立法院,新黨夾在兩大黨之間,除了「大和解」時代曾經有機會跟民進黨聯手鬥爭...

    由於過去專制體制的需求,早年國際關係研究學閥、兩岸論述話語權是被外省血統純正者壟斷,到現在仍享有重大影響力。李登輝時代蔡英文陸委會開啟的「兩國論」兩岸論述,筆者認為花了十多年歲月才堪堪抗衡。 同時如前述,台北市的社會結構,註定2010年代外省二代仍然握有大量資源。不只國關領域由菁英藍控制,同時也有大量台商遊走。20多年前台商大舉西進,連帶也創造兩岸政治買辦的空間。最經典的事件或許是「連爺爺您回來啦!」但舉黨之力舔共者,非新黨莫屬,其所代表的是反獨菁英藍的政治意志。 借助民進黨力量入主台北市的柯文哲,進入市府旋即遇到官僚系統的阻力,其中自然會接觸到許多菁英藍。柯文哲在吸收台商相關政策回饋的過程中,受到長時間盤據在內的兩岸思想影響,又因為台商等菁英藍資金的牽動,將柯文哲的政治光譜嚴重牽往「投降統...

  5. 2024年5月10日 · 部分人士解讀這猶如學生交出不及格試卷老師積極主動補課加碼找來補教名師團協助補考令人費解。「市府等於在幫他補習替他創造空間可直接跟都委會委員溝通這是多麼特別的陳情為什麼可以有這種特殊待遇?」民進黨議員簡舒培面 ...

  6. 2018年11月18日 · 2018九合一選舉. 議員. 投票指南. 永和. 配合款. 政見. 質詢. 選舉不應該被簡化成一場智力測驗或是動員能力的大車拼它應是選民的思考過程投給誰才是對的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資訊和數據都在那裡真正重要的是想好了再投甚至是想好了不投也無傷大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