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6日 · 林志潔並指出,台灣已簽署聯合國人權公約,若死刑有存在的必要,制度設計、程序及配套措施也必須符合國際公約的標準,她認為可藉由這次言詞辯論的兩大爭點題綱討論,完善我國的刑罰制度。 林志潔以日本為例,表示日本也曾針對死刑存廢進行許多討論,最後日本社會的共識是「慎死」,也就是並未廢除死刑,但審判中非常審慎、極少動用,同時也將許多條文中的死刑以其他刑罰替代,因此,死刑議題並非只有存廢與否,還涉及執行過程及配套措施,若憲法法庭的討論能發揮功能,其實是正面的。 包括王信福等37名死刑犯針對死刑是否牴觸憲法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將在4月23日針對死刑案進行言詞辯論,爭點包括死刑是否違憲;以及若合憲,適用的犯罪類型、被告範圍及配套程序。

  2. 2019年8月1日 · 為什麼這些都自比或被比擬為他?. 【編按】2014年,首次參選的柯文哲市長,競選期間主打「繼承蔣渭水精神」,這次組黨,也復刻蔣渭水當時創黨之名「台灣民眾黨」;不唯如此, 2003年台灣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期間,因為市立和平醫院封院風波 ...

  3. 2019年5月23日 · 李曉明是第一個站出來,公開說出六四真相的戒嚴部隊軍官,回顧30年前的鎮壓,目前已移居澳洲的他說,民主國家絕不會用機槍坦克對待示威者,若當年身份是學生,他也會加入參與爭取中國民主的行列,他說:『(原音)因為當時我是軍人,必須服從命令,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是在北京的學生的話,我也可能去上北京,一樣!

  4. 2017年8月4日 · 訪問台灣八旗文化出版社的總編輯富先生。7月3號,國家教育研究院公布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領綱草案,預計於9月起在全國22個縣市召開公聽會。其中過去曾經引起最多爭議的高中歷史課綱,改成「台灣相關分域討論」「中國與東亞的交會」和「台灣與世界」三個分域。其中,中國史的內容,由一 ...

  5. 2018年7月5日 · 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指出麻醉劑與嗎啡等鎮痛劑都會產生抗藥性累積使用後一定會超過身體的負荷量最終導致死亡從醫學或道德觀點來看安寧緩和治療其實與同意自殺差不多台灣應跨出這一步。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教授林志潔也表示,國外實證研究顯示開放安樂死並不會造成「滑坡效應」;若台灣不開放安樂死,民眾只能到國外執行,這對經濟能力不佳者反而不公平。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釋昭慧則持反對意見,她認為人的本能與意願常衝撞,她看到許多個案雖然強調自己想死,但展現出來的每個動作卻是求活。 她認為安樂死有許多定義,此事非常複雜、專業,不適合交由人民公投。

  6. 2018年6月7日 · 開放安樂死是爭議性話題,比利時安樂死已合法化15年,但社會仍有歧見,反對者批評審查系統不透明,破壞社會價值觀,憂慮將嚐「滑坡效應」苦果。. 西歐是全球最早安樂死合法化的地區,第一個通過的國家是荷蘭,2001年國會表決通過,2002年4月生效 ...

  7. 2019年8月21日 · 當時憤怒的住戶還把打算作為庇護工場的地下室加上大鎖不讓工人進入裝修前立法委員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理事長陳節如在為愛竭盡所能一書中曾談到這段過程為何住戶如此強烈反彈根據媒體報導反對者認為智障者有礙觀瞻」、「有攻擊性影響孩童的安全」,不希望這些孩子住進來打擾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 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台灣障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周怡君說:『 (原音)我可以充分的理解,為什麼居民會這樣,那個跟他沒有愛心沒關係,我覺得相反的,我們台灣人其實是非常有愛心,可是這件事情跟愛心沒有關係,這件事情其實是跟你對這個不熟悉的人,我們通常會懼怕討厭我們不熟悉的人或事物。 周怡君認為,無關是否有愛心,因為許多誤解,源自不了解。 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台灣障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周怡君。 (詹婉如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