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24日 · 據台灣媒體報道勞動部稱颱風假並不是真的放假而是避免在惡劣天氣下僱員出門上班途中遇到危險因此在家工作並無人身安全的風險颱風期間可以正常提供服務的話便應如常工作如果僱員堅持要放颱風假僱主可視為曠工。 本港勞工處 僱主宜彈性處理. 至於香港,勞工處發言人昨提醒,僱主應在熱帶氣旋或暴雨警告取消後,考慮路面、交通及其他情況,彈性處理僱員復工或在家工作的安排。 此外,勞工處又提醒,僱主不應扣減僱員在《僱傭條例》下享有的年假、法定假日或休息日,以補償僱員因8號熱帶氣旋警告訊號、黑色暴雨警告訊號生效期間,或超強颱風後的「極端情況」存在期間未能上班而損失的工作時間。 (節錄) 責任編輯:蕭寶玲. 【原文: 台灣疫下在家工作 不能放「颱風假」 】 =====.

  2. 2020年8月21日 · 新修訂的守則表明在超強颱風的惡劣天氣下政府可因應需要公布極端情況」,僱員在八號颱風警告取消後的兩小時應留在原來的地點而非立即啟程上班不過有關守則不具法律約束力僱主可自行選擇是否跟隨這個做法不免令人質疑港府未有完全汲取教訓檢討後同樣將決定權交給僱主無意推出有力的政策保障打工仔權益。 僱主若體諒打工仔 「颱風假」會有必要性嗎? 每次颱風天後,不少打工仔都會抱怨僱主要求改發三號風球後要趕回公司。 在公共交通恢復服務後不久,巴士站、港鐵站內均會出現人龍等候,打工仔要人逼人之餘,返工時間較以往長,甚至有機會出現回到公司已臨近收工時間的情況。

  3. 2020年11月2日 · 打工仔應如何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航空及旅行社等行業,部分僱主為了減省開支,計劃要求員工「停薪留職」。 公司要求員工「停薪留職」是否合法? 打工仔若被僱主要求「停薪留職」,應如何自保? 凝資專業顧問公司企業人事培訓顧問何珮琪為大家解答相關問題。 【政府擬10年內將勞工假增至17日 與銀行假看齊: 按此 】 問:「停薪留職」是否合法? 答: 現時《僱傭條例》並沒有「停薪留職」的規定,但有列明視作被「停工」的條文,包括在任何連續4個星期內,不獲僱主分配工作並不獲支付工資的日數超過正常工作日數總和的一半;或在連續26個星期內,不獲分配工作並不獲支付工資的日數,超過正常工作日數總和的三分之一。 問:僱主要求「停薪留職」,打工仔一定要接受嗎?

  4. 2022年6月18日 · 發布時間: 2022/06/18 15:00. 分享:. 全球疫情下,各大企業繼續面對勞動力短缺的挑戰。. 為求挽留人才,企業出盡辦法,甚至催生「無限休假」政策的員工福利。.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華爾街大行自今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靈活的假期制度,允許 ...

  5. 2023年5月18日 · 「行業計劃」是專為飲食業及建造業的臨時僱員(即由僱主按日僱用或僱用期少於60日的僱員)而設,不論受僱時間多短,甚至即使只受僱一天,僱主亦須為他們參加強積金計劃及作出供款。 如臨時僱員沒有在僱主參加的行業計劃開立帳戶,僱主必須在僱員受僱的首10日內,將僱員登記表格交回所屬的受託人。 而臨時僱員可預先自行向東亞及銀聯兩間營辦「行業計劃」的受託人公司,開立臨時僱員戶口(俗稱「散工卡」)。 成功申請後,即使工友經常轉工,只要新舊僱主均參加同一個行業計劃,他們只須向新僱主出示相應的「散工卡」或戶口號碼,僱主就可以將供款存入其強積金帳戶,而無須在轉職時轉換計劃及重新開立帳戶。 供款計算方法. 臨時僱員的供款期亦有長短,如即日支或每週支

  6. 2020年5月4日 · 根據破產欠薪保障條例》,如需申請特惠款項必須在服務的最後一天後6個月內提出代通知金及遣散費的申請則必須在終止合約後6個月內提出。 責任編輯:曹佩鈞. ============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 https://bit.ly/2X5LdZI. 一APP在手洞悉天下 立即訂閱送高達$480訂閱禮品: https://bit.ly/39VrHSC. 欄名 : 職場百科. 失業 勞資審裁處 僱傭合約 遣散費 僱傭條例 失業率 港元. 請選擇文章. 疫情衝擊本港經濟,1月至3月的失業率更升至4.2%,創9年新高。 不少打工仔擔心自己飯碗不保,即使仍然有工作,亦可能面對欠薪及拖糧等問題,《僱傭條例》又如何保障打工仔的權益?

  7. 2024年1月2日 · 薪資過低是打工仔常見的辭職原因雖然不談人工成為職場上不成文規定不過市面上也有不少研究報告讓你可以了解到業界行情。 即使「人工高」是很重要,「福利好」也不可或缺。 記得在檢討自己的 薪 酬時,需要考慮整個package(薪酬待遇組合)。 如果你覺得有酬不抵勞的情況,可以嘗試向上司爭取加薪;如果你們無法達成共識,就可以考慮尋找新一份更好的工作。 2. 工作環境不健康. 如果你的工作環境,出現例如上司或同事之間的欺凌或歧視、你努力付出卻得不到重視、過度的工作量等等,就可以視為「不良工作環境」或是「有毒的職場文化」。 長久下去,將會將你的身心健康和職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身處不健康的職場,你可能需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考慮尋找一個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3.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