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9日 · 在任期進入倒數的最後幾週美國總統川普持續增列中國企業進出口黑名單積體電路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與無人機公司大疆DJI以及另外數十家企業和多所大學也進了黑名單意味除非獲得政府許可否則美國的企業將不可出口技術和設備給這些對象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說,「根據證據顯示中芯與中國軍事工業企業有所交涉因此祭出制裁」。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聲明,「我們不會讓美國先進技術用於壯大日漸好戰的敵對勢力」。 「中芯與軍工企業間的關係、中國積極授權軍民融合以及政府補貼,中芯完美展現了中國正借力美國技術,支援軍事現代化」。 對於制裁大疆,美國商務部稱,大疆為中國實現高技術監控,侵害人權。 中國交通建設公司因協助中國軍事化和加強中國在南海爭議島嶼的主權聲索,也列進了黑名單。

    • 有何直接影響?
    • 有何間接影響?
    • 中芯國際背景

    美國國防部一位發言人表示,國防部正在與其他機構合作,以確定是否針對中芯國際採取行動,以迫使美國供應商在向該企業發貨之前尋求特別許可證。 中芯國際周六晚間發佈聲明否認「涉軍」,並表示,「中芯國際願以誠懇、開放、透明的態度,與美國各相關政府部門溝通交流,以化解可能的歧見和誤解」。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周一回應稱,一段時間以來,美方在拿不出任何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對中國企業採取各種限制措施,「這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這提供了一份比較強的軍隊聯繫,似乎與中芯國際自己的聲明不相符。」溫莎表示。 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片企業。 「(若禁令成真)中芯國際將無法對其美國產設備進行軟件更新,或者獲...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研究稱,2019年,在中國使用的所有計算機晶片中,只有16%是本土生產的。 中國政府則希望到2025年,將這一比例提升到70%。隨著華為頻遭美國打壓,以及中美雙邊關係日趨惡化,中國降低晶片產業對外依賴的步伐也不斷加快,中芯國際則恰好搭上這趟順風車。 今年5月,美國加強對華為的禁令,使這家中國科技巨頭在全球範圍很難獲得晶片。與此同時,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以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對中芯南方分別注資15億美元和7.5億美元。這彰顯中國進一步加大對本土晶片廠商的扶植力度。 兩支國資背景的基金注入的中芯南方為一間12英寸晶圓廠,主要滿足中芯國際14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節點的研發和量產計劃而造,目前產能已達6,000片/月,目標產能是3.5萬片/月...

    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片企業。 該企業最開始的選址並非上海,而是香港。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資本開始自然選擇,香港輕工業逐漸北移到營商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區域。但香港並未立刻放棄製造業,而是試圖對其進行產業升級。 1999年,從台積電離職的張汝京和漢鼎亞太風投徐大麟希望在香港推行「矽港」計劃,但彼時香港輿論質疑實為「炒地皮」,港府最終沒有撥地。 與此同時,上海以近乎免地租和五年免稅的優惠措施,吸引這一計劃落地,建立「中芯國際」。 有經濟學家認為,對於香港而言,錯失中芯國際是一次很大的失誤,這些高端製造業,不僅佔地更小,GDP產出高,污染少,而且可以為香港科技背景的高學歷學生提供大量優質的工作崗位,避免香港經濟脫實向虛。 2004年,中芯國際...

  2. 2020年9月27日 · 美國政府制裁中國最大晶片廠中芯國際在勒緊華為晶片供應後進一步重挫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取得的信件副本顯示美國商務部告知企業對中芯國際的出口最終會被轉往軍事用途構成無法接受的風險」。 從現在開始,企業必須取得特殊許可,才能出貨中芯。 此舉可能斷絕中芯取得關鍵的美國軟體和晶片生產設備。 風險顧問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分析師提歐羅(Paul Triolo)指出,「一切的影響取決於美國要怎麼實踐制裁。 最糟糕的情況將讓中芯完全斷炊,重挫中國晶片生產能力。 這會是美中關係一觸即發的臨界點」。 川普政府近來動作頻頻,對大範圍的中國科技公司施加懲罰之外,也揚言禁用TikTok與WeChat。

  3. 2020年9月9日 ·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一份由美國國防承包商SOS International LLC的報告指出中國許多軍校和國防綜合企業研究人員都使用中芯國際的晶片和程序來進行研究,「這顯示其研究是根據中芯國際生產規格進行的因此不可能在其他代工廠生產

  4. 2017年10月18日 · 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於16日傍晚發布新聞稿前台積電研發處長前三星研發副總梁孟松擔任聯合首席執行長Co-CEO),主掌中芯研發部門。 原首席執行長趙海軍,也更新為聯合首席執行長。 梁孟松曾是台積電先進製程的研發核心主管被三星挖角並帶領三星研發團隊領先台積電半年量產14/16奈米製程因此一戰成名。 (延伸閱讀: 獵殺叛將—揭密梁孟松投效三星始末 ) 有中國撐腰,競業條款沒在怕. 從去年底,隨著梁孟松與三星的合約到期,「梁孟松要去中芯」的傳言,便不脛而走。 尤其是今年5月,帶領中芯轉虧為盈的前任執行長、當過台積電廠長的邱慈雲下台,轉任副董事長之職。 熟悉中芯事務的業界人士當時便表示,邱慈雲這個「擋路的石頭」搬走後,梁孟松進中芯幾乎已成定局。

  5. 2021年3月3日 · 中芯主要產能是在28奈米以上的晶片華興資本分析師吳思浩Sze Ho Ng認為這對消費電子以外的產品需求已經足夠。 再加上中芯也持續在漲價,2021年的成長看好。 華興資本給予買進的評等,中芯在香港上市股價約在28元港幣,吳思浩樂觀認為還有5到6成的上漲空間。 #定期定額投資美國ETF,金管會開放實驗. 目前投資人想買美股或是美國的ETF,必須透過複委託,且只能「定期定股」,無法「定期定額」。 但金管會2日公布監理沙盒實驗新案,投資人可望先藉由機器人理財拿到投資組合建議後,直接定期定額投資美國的ETF,預計實驗期間一年。 廣告.

  6. 2024年1月24日 · 發布時間:2024-01-24. 瀏覽數:3353. 事件1》英特爾躍進. 事件2》中國做出7奈米. 事件3》魏哲家全面執政. 1月18日的 《阿榕伯胡說科技》 是最受歡迎的一集,談今年半導體業三件大事。 第一,英特爾宣稱要在今年量產18A製程,這相當於台積電的2奈米製程。 若成功,英特爾就會超過明年才會量產2奈米的台積,奪回全球技術第一的寶座。 英特爾真的可以大反攻嗎? 第二是中國在美國的封鎖下,華為去年推出據說是中芯所做的7奈米手機處理器,震驚世人。 它還可以再接再厲攻下5奈米、3奈米製程,證明完全不受美國封鎖的影響嗎? 第三個重頭戲,是台積今年7月的股東會,董事長劉德音已經宣布要在那個時候退休。 現任總裁魏哲家會接下董事長,再繼續兼總裁,可能會邁向完全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