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8日 ·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更新時間: 2022年8月8日. 近日中國大陸出現一種可感染人類的新病毒瑯琊病毒」,在山東河南一帶至少已知35個確診案例面對民眾擔憂我國已建立核酸檢測應對讓醫師可通報採檢究竟瑯琊病毒是什麼? 症狀有哪些? 傳染途徑為何? (2022/8/15更新)...

  2. 2022年8月12日 ·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宣佈發現了亨尼帕家族(Henipavirus family)的一種新病毒,該病毒家族已知曾在人類中導致過高致命感染爆發。 研究小組表示在2018-2021年期間,「琅琊亨尼帕病毒Langya henipavirus,簡稱LayV,俗稱「琅琊病毒」)在中國至少造成35人感染。...

  3. 2022年8月10日 · 根據 醫學期刊《NEJM》 最新研究中指出, 琅琊病毒 ( Langya henipavirus,LayV )8月份以來在中國山東河南等地發現是一種新型的病毒可以由動物傳給人類的動物性病毒目前已知的傳染途徑為接觸受感染的動物。 截至 8月10日為止已造成35人染疫,其中26 位為僅感染琅琊病毒,另外9位則同時感染其他病毒。 錢鼠最有可能為天然宿主: 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琅琊病毒的宿主仍未清楚了解,研究人員在檢驗25種動物樣本後,人工飼養的動物中,狗(5%)和山羊(2%)有發現血清陽性, 而鼩鼱(臺灣俗稱「錢鼠」)的血清陽性比例為27%,是25種動物樣本中最高,推測最有可能為琅琊病毒的天然宿主。 與新冠病毒有關嗎?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8月8日 · 中國山東和河南地區發現人畜共通的新興傳染病瑯琊病毒」( Langya henipavirusLayV ),引發擔憂不過感染科醫師表示瑯琊的近親為致死率40%立百病毒」,這類致死率高的病毒傳染力通常不會太強難以導致世界級流行因此不必太過恐懼。 感染科醫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

    • 「沒有熱點」
    • 「沒有明顯突變跡象」
    • 蝙蝠宿主
    • 延伸閱讀

    引起這些爆發的是「琅琊病毒」的「表親」,它們分別是亨德拉病毒(Hendra henipavirus ,簡稱HeV)和尼帕病毒(Nipah henipavirus,簡稱 NiV)。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數據,亨德拉病毒很罕見,但致死率高達57% 。 就尼帕病毒而言,在1998至2018年所報告的爆發中,其致死率為40-70%。這兩種病毒都會引起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問題。印度曾在2018年遭遇過已知的尼帕病毒最嚴重的爆發之一,在印度喀拉拉邦邦,19例確診病例中有17例死亡。 由於使用不同方法以及由不同國家、不同時期所提供的數據差異,很難將此數據與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死亡率相比較。然而,可以說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的殺傷力,在疫情爆發時明顯高於2019年...

    瓊斯教授告訴《BBC》說,「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亨德拉病毒還是尼帕病毒都沒有出現大流行的跡象。」「沒有明顯跡象顯示它們正在變異為更易傳播,有人懷疑這也將是『琅琊病毒』的情況,」瓊斯教授補充說。 儘管如此,兩位專家都認為有必要繼續監視新病例。 發現「琅琊病毒」的團隊報告說,所有感染病人都是山東和河南的居民。這些患者之間沒有相互密切接觸過,也沒有經過相同地方的歷史。研究人員追蹤了9名患者和他們親屬之間的接觸情況,沒有發現可以證明人傳人的感染病例。 超過一多半的感染者為農民,考慮到病毒是通過某種形式與動物接觸感染的,因此這一點很有關係。 當試圖在家養和小型野生動物身上尋找「琅琊病毒」的遺傳痕跡時,科學家們發現鼩鼱的病毒檢測率最高-超過25%的鼩鼱化驗分析發現它們攜帶該病毒痕跡。該研究小組認為鼩鼱可能...

    「琅琊」的「表親」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已知以蝙蝠為天然宿主。CDC說,沒有已知的人類傳播亨德拉病毒的病例,但人可以通過接觸被感染的馬的體液、軟組織或排洩物受感染。但另一方面,CDC說,尼帕病毒已知可以通過接觸感染病毒的動物而感染,例如蝙蝠和它們的體液,或是與感染病毒的人密切接觸而感染。 巴西隆德里納州立大學動物病毒學家盧納爾迪博士(Michele Lunardi)與同事在2021年發表了一篇關於亨尼巴病毒研究的綜述。作者指出,目前還沒有已知對人類感染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的治療方法,他們得出結論說,尼帕病毒具備「造成毀滅性大流行的能力」。 然而,瓊斯教授認為沒有理由為此感到恐慌。他解釋說,「在我看來,尼帕病毒沒有能引起大流行的高風險。該病毒對人類構成的風險可以理解,但它們仍然可以通過教育而不是...

  6. 2022年8月16日 · 研究人員說,「瑯琊病毒很可能是通過鼩鼱一種鼠類哺乳動物傳遞給人類。 也就是說,鼩鼱可能是瑯琊病毒的天然宿主。 感染者的主要症狀包括發熱、疲勞、咳嗽、食慾不振、肌肉疼痛、惡心、頭痛和嘔吐。 在全文為兩頁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說他們沒有觀察到人傳人跡象。 這意味著,就目前所知,唯一的風險來自與鼩鼱的直接接觸。 幾乎所有「瑯琊病毒」感染者都是中國山東和河南兩省的農民。 劍橋大學獸醫學系主任伍德(James Wood)告訴德國之聲:「除非你與宿主接觸,或與它們接觸的中間動物宿主接觸,否則風險不大。 伍德說:「然而,這種病毒與其他在人類中具有高致死率的病毒密切相關,因此需要進行關注和處置。 人畜共患疾病很常見. 人畜共患疾病非常普遍。 科學家估計,超過60%的已知人類傳染病可以從動物傳播而來。

  7. 瑯琊病毒 (Langya henipavirus,LayV)是 副黏液病毒科 亨尼巴病毒屬 的一種 RNA病毒 ,在 中國 山東 與 河南 的病患檢體中發現,得名自山東瑯琊 [1] ,於2022年8月發表 [2] [3] 。 病毒學 [ 編輯] 瑯琊病毒的 基因組 長18402 nt ,結構和其他亨尼巴病毒相同。 研究發現有2018年至2022年間有35位病人的檢體中帶有此病毒 [4] [5] ,其中有26人僅感染該病毒,症狀有發熱(100%)、乏力(54%)、咳嗽(50%)、 厭食 (50%)、肌肉痠痛(46%)與 白血球減少 (54%)等,還有少數人併發 血小板減少症 (英語:thrombocytopenia) 或肝腎功能損傷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