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31日 · 刑事局再舉例一名中部年約30歲的吳姓女醫護人員在網路社群軟體Instagram接到某人的帳號私訊聲稱吳女在一次抽獎活動中獎對方先請吳女選擇獎品及寄貨等個人資訊並要求吳女先匯款代購費及運費計388元吳女不疑有他按對方指示網路轉帳費用並點擊連結進行抽獎不料對方以匯款獎金至吳女帳戶為由要求她提供帳戶再聲稱吳女匯款有問題要求吳女加入客服LINE帳號更以獎金金額過大無法匯入吳女帳戶為由要求若要領獎品須按指示操作網路銀行及ATM轉帳並謊稱轉帳金額為金融驗證碼吳女連續7天以網路轉帳了18筆及ATM轉帳9筆至對方指定帳戶直到吳女在網路上發現對方假身分資料及出現多位受騙者連繫不上對方才知道遭騙,前後已被詐騙了97萬元。

  2. 2024年3月6日 · 立法委員徐巧芯黃健豪和葛如鈞今6日踢爆中華電信的合作業者將未實名的軟號賣給其他詐騙集團更利用電信後台漏洞竊取國人個資批評民進黨政府一直說要打詐但國營事業竟成詐騙集團的工具甚至還有國人個資遭洩漏情形黃健豪指出,「魔方移動公司在2020年是NCC核准的虛擬行動網路服務經營業者屬於第2類電信業者可以承攬行動轉售加值等服務但到2021年NCC審查時已經廢止其許可。 他說,直到昨晚,在魔方移動的網站,仍寫著為中華電信合作業者,為什麼執照被撤銷還會繼續合作? 黃健豪直言,政府號稱打詐那麼多年,主管機關卻好像沒有聯繫管道,許可被廢止的無照公司能繼續販售電信業務,甚至使中華電信變相成為詐騙集團的幫手,這部分交通部及NCC應該要說清楚。

  3. 2024年2月12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到春節期間台灣總是會出現一波刮刮樂的熱潮不少人都想要試試手氣在新年一開始搏個好彩頭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劉書瑋提醒有些年齡層卻不適合因為在進行刮刮樂遊戲中很容易出現所謂的近失效應」,可能增加賭博成癮風險劉書瑋指出在過去的新聞當中不時會看到有民眾花費大筆金額買刮刮樂結果慘賠甚至有老人家因為買太多刮刮樂家人因此向法院聲請輔助宣告希望彩券行不要再賣刮刮樂給該位老人家

  4. 2024年3月6日 · 今日國民黨立委爆料中華電信合作業者魔方移動公司未落實KYCKnow Your Customer客戶風險管理機制販售未實名制的號碼給詐騙集團同時利用電信後台漏洞竊取大量國人的個資此舉不僅讓國營事業成為詐騙集團的工具也導致大量個資外洩引起社會憂慮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在今日下午回應媒體時表示NCC對此事件深感關切已啟動調查機制確保個資安全和電信業者的合法經營。 針對雲林地檢署起訴魔方移動案,翁柏宗強調在訴訟偵辦中的案件,NCC不予表達意見,但將密切關注調查進展。 目前,NCC正積極推動「電信事業用戶號碼使用管理辦法」的草案,未來業者進行號碼批發轉售行為將需要登記,以明確責任歸屬,保障用戶權益。 此舉將有助於防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5. 2023年9月6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台灣在遊戲產業市場年年看漲,根據SensorTower「2022 全球行動遊戲市場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已經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5大手遊市場。瞄準台灣玩家愛好休閒、易上手遊戲習慣,手遊業者「開始鑼」推出麻將賓果遊戲,將夜市麻將賓果從實體搬到線上,無須 ...

  6. 2024年3月17日 · 根據Whoscall的統計數據2023年全球用戶共辨識了47億次陌生電話與簡訊其中包含6,641萬通疑似詐騙電話和2.7億封疑似詐騙簡訊。 儘管疫情在2021年推波助燃了詐騙情勢,但整體詐騙數量已連續兩年下降。 然而,亞洲各地的情況卻並不樂觀。 香港在啟動電話實名制後,詐騙電話與簡訊量依然翻倍增長;台灣的詐騙電話或簡訊則在投資詐騙稍稍趨緩後有所下降,但幅度大於其他地區。 馬來西亞和日本則呈現出電話下降但簡訊上升的趨勢。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與電信業者攜手合作,封鎖了境外詐騙電話的入境,並增設了對境外漫遊號碼的語音警示。 雖然這些措施在降低「+886」開頭的境外詐騙電話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詐騙集團也不斷尋找新的漏洞,利用其他開頭的號碼進行詐騙活動。

  7. 2023年4月13日 · 行政院今天通過「洗錢防制法」修正草案,規範人頭帳戶與收簿犯罪,增訂凡無正當理由收集帳戶、帳號罪,最重可處5年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400萬元以下罰金;並明定任何人無正當理由,不得把帳戶、帳號交付或提供他人使用,違反先由警察機關裁處告誡,告誡後5年以內再犯,處以刑事處罰。 針對惡性較高「賣」帳戶或帳號,凡交付3個帳戶以上科以刑事處罰,也增訂法人罰金刑以及收集帳戶罪域外效力。 此外金管會也修法增訂「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第70條之1,明定非屬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等業者,不得從事廣告行為類型、網際網路平臺提供等網路傳播媒體業者刊登或播送廣告,另外也應載明刊播及出資相關資訊,若違法刊登廣告應下架,並與委託刊播、出資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