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5日 · 今周刊 2019-11-05.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田孟淑被外界親切稱為「 台灣民主媽媽 」或「田媽媽」,會獲得這樣的稱號,正是因為她曾是台灣黨外運動的參與者,更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年代,與先生田朝明長年庇護政治受難者,而得到尊敬。 經歷過白色恐怖的年代「田媽媽」,用當年政府慘無人道、迫害民眾的史實,讓大家正視自由的可貴真諦! (責任編輯:黃梅茹) 人權運動家「田媽媽」田孟淑,首圖來源:截自今週刊 影片 。 文/王君瑭. 「自由跟人權很像空氣,當你充分享有它的時候,你一點感覺都沒有,直到有一天你不能呼吸了,才會驚覺它的重要……。 」台灣曾是世界上實施戒嚴最久的國家,前後長達 38 年 56 天,這是一段課本說不清楚,但你我卻一定要知道的歷史。

  2. 2018年8月21日 · 主視覺版的視覺焦點,是由外型甜美出眾的演員李劭婕擔綱,她是橫跨劇場、影視的知名實力派演員,有許多經典的舞台劇作品《Re/turn》、《K24》等,也曾出演電視劇《一把青》和電影《引爆點》,但其實私底下卻是個會為了研究角色而大量做功課的重度閱讀者,也是個革命的日常實踐家。 「革命這個名詞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很遠,可對我來說很近。 」 李劭婕舉例,比方有人反對讓導盲犬上捷運,但應該要有人能為視障者的需要挺身而出,這對她而言,就是微小卻重要的革命。 陳世川說,會找這些朋友來演出主視覺,主要也是因為他們平時的生活態度都很像60年代的嬉皮,儘管他們不像是一般人印象中,高唱愛與和平的歐美嬉皮,比較關注本質、土地,但還是有些相通性,比方都會為了社會正義、反殖民主義而站出來。 圖片來源:牽猴子整合行銷提供。

  3. 2019年11月1日 · 如果光看陽光普照的預告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鍾孟宏導演以下簡稱鍾導」)在人生的第五部劇情長片裡好像轉性故事圍繞著許多人心中最脆弱卻同時是最後棲身之地的家庭畫面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4. 2016年12月27日 · 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去年點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三創數位生活園區、大巨蛋、松山文創園區是「台北假文創園區群」,前文化部長洪啟則說文化要有文化底蘊,不能一面倒想賺錢,否則就會失去自己的文化面目。

  5. 2020年6月4日 · 美國著名記者和作家捷慕(James Mann)曾經在 1980 年代中後期擔任《洛杉磯時報》北京分社社長。 1989 年 6 月 4 日當晚,在中共當局出動軍隊鎮壓天安門廣場及周圍地區抗議腐敗和要求民主的學生和市民的時候,他正在長安街的寓所裡趕寫有關抗議的稿件。 充滿希望,銳意改革. 捷慕告訴《美國之音》, 1989 年的中國與現在的中國完全不同,無論從政府層面還是學生來說,那是一個充滿希望和銳意改革的年代。 他說:「中國剛剛走出文化大革命。 而且,他們也得到了高層領導的鼓勵,以適應新的變化。 雖然這(變化)非常模糊,但是,人們認為中國在變,中國應該變。 其中的一個改變途徑就是對外開放。

  6. 2019年11月4日 · 適當地調控情緒感受,運用理性思維來面對困境,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沉浸在負面情緒裡,使大腦節省出精力有效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使我們的內心產生一種掌控感,這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如何使用我們的「理性」。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self-defensive mechanism),它的定義是 用理性取代感性,從而使我們避免感知自身的情緒 。 外表行為常常表現為「 情感隔離 」。 有很多原因可以促使我們養成凡事理性思維優先的習慣:原生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風格(:彼此很少問候或分享情感經歷,只談論想法或事實),社會文化的鼓舞和強化(:電影裡的超級英雄遇事常常冷靜睿智,而反角往往喜怒無常)等。

  7. 2015年11月10日 · 在這個祭事曆中,我們可以看到以各種符號來代表播種、耕種、山上打獵、休耕、除草、儲糧、紡織等季節與生活之間息息相關的象徵,也可以看到對布農族來說重大的祭典,射耳祭等地標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