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19日 · 文/ 萬宗綸. 中國網路上一篇由鄭子寧所寫的 〈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娘?. 〉 廣為流傳,由於文章帶有明顯的口音歧視,使得台灣網友簡直無法忍受文章論調,但這些歷時性的資料爬梳,看上去似乎有些道理,不過作者 直接忽略日本留下的殖民遺緒,而 ...

  2. 2019年5月27日 · 鄭夙芬表示,民眾在訪談當中,對「中國人」的界定雖然有中華文化傳承、血緣、華人或漢民族這 4 個項目的原生文化認同,但在政治認同方面則將中國人視為不同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的「他群」。

  3. 2017年2月23日 · 歷史學者胡川安在她的書中提到,日本第一家咖啡廳「可否茶館」,正是鄭永寧的兒子永慶在明治21年(西元1888年)於東京開的。 圖上為當年可否茶館開幕時的報紙介紹廣告,左下為創辦人鄭永慶。

    • 我是愛國好青年——堆積如山的廉恥(上)
    • 堆積如山的廉恥(下)
    • 顧炎武與革命精神
    • 一綱多本後的激情淡化

    除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課文在選輯的時候,有些部分顯然是刻意安排過的。以下就進入今天的主題: 是的,今天要談的就是顧炎武的〈廉恥〉。不知是幸還是不幸的,這篇文章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依然存在於我們的課本之中。這邊先不急著罵,雖然這些年來我們的國文課本一直都很有廉恥,但這些堆積如山的廉恥之中,其實還是有著差異的。 五一課綱這一批課本,〈廉恥〉顯然被放在比今天還要重要的位置。 我們可以先看到,這一年的第五課,是管仲的〈四維〉,而第六課更為精彩,是老蔣的〈四維的意義〉,第七課才是顧炎武的〈廉恥〉。 這三課被放在一起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對〈廉恥〉這一課有印象的朋友,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在這篇文章的一開始,就是: 這段文字,考試以前也很愛考,是顧炎武引用歐陽脩的《五代史》之中,引用管...

    翻開民國五十一年課綱後的那批課本,可看見當年的課本編排邏輯與今日相差不多。當然,這些課本中的文言文比例很高,如第一冊中,共選十八課,只有五課是白話文. 值得一提的是,不若眾人所想像的,本應是黨國時代洗腦教育的課本編排中,蔣氏父子或國民黨大老的文章並沒有那麼高的比例。反而要等到六十年新課綱公布之後,這些黨國業配文才開始大量出現在更顯要的位置。 五一課綱的第一冊國文課本,第一課是師說,老蔣的文章如上篇文章所說,要到第五、六、七課的廉恥合體技才出現。 上次提到第五課是管仲的〈四維〉,第六課是蔣中正的〈四維的意義〉,第七課是〈廉恥〉。而顧炎武〈廉恥〉這篇文章,正是萬年不倒的文言選文,今天我就來簡單談談廉恥的意義與問題。 我們知道,「廉恥」這兩個字是傳統德目,不過問題在於這兩個字有著不小的詮釋空間。 ...

    那麼,為什麼〈廉恥〉的重要性始終這麼高呢? 參看五一課綱的第六課,蔣中正的〈四維的意義〉,可略略看出一些端倪,本課的題解寫到: 這提供了我們很重要的一個訊息:顧炎武反清復明的形象與「反攻大陸」的思想,有高度同質性可被拿來作文章,〈廉恥〉這一課得以屹立不搖,與時代背景絕對脫不了關係。 但這幾層關係是複雜的。當時的國民政府慣於強調自己的正統地位,對於當年推翻滿清政府的革命,也必一再將其神聖化。 由革命先烈流血流淚建立的「中華民國」,走過風雨飄搖,如今又是國難當頭,士大夫們還能不挺身而出,共赴國難嗎? 是以,當時的課本在「作者」欄中談顧炎武,說他「畢生心志所注,則在推翻異族統治,發揚民族精神,清末革命士子,多受其精神感召,卒能達成推翻滿清,締造中華之目的」。 顧炎武與當初強調的「革命精神」就這樣被...

    民八十四年課綱公布以後,一綱多本上路,〈廉恥〉終於不再佔據高中一年級第一冊的版面,被推遲到其他年級的課程中了。 此外,前面對於顧炎武與清末革命的連結是否有改變呢?答案是有的,看來脫離國立編譯館之後,這種老掉牙的理論終於可以擺脫一二。 八四課綱後的南一版,作者欄寫顧炎武生平,次寫其著作成就,於革命部分的論述多為客觀事實,最後評價只簡單寫了「大義凜然,不事新朝」。 關於國立編譯館寫顧炎武,還會提到他曾與台灣鄭成功政權有所來往,一綱多本以後略去不提,不知何故。此外,對於清廷曾攏絡顧炎武一事,國立編譯館的說法是: 一綱多本以後對於這段著墨較少,南一版說他「皆不往」、東大三民稱「皆嚴拒不出」、龍騰版、康熙版稱「不就」「亦不往」。談起顧炎武對於清廷的態度,略去「作書以死自誓」一段,激情明顯淡了許多。 過...

  4. 2017年4月19日 · 1976年,楊青矗的文學作品「工廠女兒圈」在聯合報副刊連載;1977年,琇月一曲「女工的故事」觸動了當年女工的芳心。. 因為女工現象蔚為風潮,1979年,中影製作了由秦祥林、陳秋霞主演的電影《一個女工的故事》。. 1980年代初期,工人作家楊青矗也 ...

  5. 2017年3月28日 · 2017 年 3月26日,台灣痛失本土漫畫界的鬼才「問」。. 他曾被日本人盛讚為「亞洲至寶」,更是唯一一位獲頒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的非日籍漫畫家。. 如今他將成為第一位作品跨入故宮的漫畫家。. 6月16日至9月17日,由文化部主辦名為 「千年一問 ...

  6. 2021年2月3日 · 報橘. 「誰跟你是台灣人? 」—— 跳脫大島思維,從離島角度思考「台灣」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1-02-03.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觀臺灣第 47 期:島與島 》,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首圖來源: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BO》編輯檯好書推薦:《 觀臺灣第 47 期:島與島 》】 >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最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台灣四面環海,在豐富的天然環境與多元族群交織下,孕育出獨特的面貌;但你曾跳脫「本島」中心,從台灣周遭離島回看本島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人在出不了國的情形下,開始往山上、離島跑,一度造成「偽出國」旋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