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6日 · 竹圍地名顯示早年許多三合院或小聚落常種植茂密的竹子以作為保護既可以防範外人侵入也可以抵抗強風一個個守護家園的竹圍顯示先人篳路藍縷的開發艱辛植物排名第二的是茄苳」,閩南語唸作ka-tang」。

  2. 2020年12月30日 · 2. 「台語是閩南語的方言」?閩南語是指這個閩南語家族還是指現在廈門話?如果是前者 OK,後者的話那就是像在說「印尼是馬來的方言」或「馬來是印尼的方言」,你覺得 OK 嗎? 3. 「台語是一個不同於閩南語的語言」?

    • 什麼是閩南傳統式樣
    •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建築的發展
    • 閩南傳統式樣重要元素
    •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代表性建築

    閩南傳統式樣可以說是在考量閩南地域特徵,且在尚未受到外來文化影響之下,傳統匠師表現出來的風格。 地域文化的形成,事實上存在著一些觸媒,其中地理特徵、語言與宗教信仰與儀典都可以用來檢視閩南文化。不過因為閩南地域環境多變,有沿海地區,平原地區,也有山嶺之地,因此也出現了不同形態的聚落。特殊的地理特徵是一個地域得以和另一個地域有所區別的基本因素。因為聚落的分佈、資源的取得與民生物資的分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取決於該地域的地理特徵。 閩南地區位居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境內山嶺頗多,位於台灣海峽對面的台灣也是山多平地少,又是海島;因而閩南地域可以說是山海交會之境,形成較為特別的地理特徵,進而影響人民的生活習慣與經濟生產,也影響到聚落與民居的擇址與配置,更會在宗教信仰上兼容有山海之神,產生許多不同類型的廟宇。...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的發展,與十七世紀以降華人移民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 1661年(明永曆15年)春天,鄭成功率領大軍登陸鹿耳門,荷蘭守將在堅持數天之後終於獻城投降,結束了荷蘭人在台灣之統治,府城台南之歷史邁入明鄭時期,也開啟了閩南傳統建築在台灣的發展。 鄭氏治台後將赤嵌地方改為東都,並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1664年(明永曆18年),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並陞二縣為二州,曾設立了所謂「十字街」,把市街分成東安、西定、寧南、北鎮四坊,但實質環境只能算是一種初具雛型之傳統聚落,還稱不上有「城市」之概念。 而且因為明鄭時期之移民是屬於初期墾殖,經濟上較為拮据,不太可能花大筆錢於建築之上,所以房舍多數為簡單的建築原型,亦可能參酌原住民之建築,就地取材而建。 1683年(明永曆37年,清康熙22年)八月,...

    建築是台灣傳統營建環境之一部份。在源自於閩南文化的傳統建築中,從單殿到多護龍、多進之院落空間,甚至是城池城門的配置空間、建築座落的方位、民宅正廳與臥室之關係、民間信仰廟宇正殿與其他空間之關係,反應的不只是空間機能,還有對於空間的人生觀與宇宙觀,其中與其他漢人建築最大不同的元素為屋頂、構造系統、材料、工藝表現與特殊人文裝飾。 在造型方面,傳統的閩南式樣建築,每棟建築都有其獨特的造型,從較高等級的重簷歇山頂到常見的捲棚頂,從起翹的燕尾到平實的馬背,變化的屋頂與其上的裝飾系統多彩多姿,屋身的計劃與門窗的設計也是爭奇鬥豔,極富特色。不少都市中的廟宇,因為敷地不大,三川殿、拜殿、主殿到後殿之造型層級分明的連成一體,並於主殿達於高峰,天際線轉折起伏隨之變化,為台灣傳統建築中特色之一。 當然,不同的地區、...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興建的媽祖廟之一,肇建於約1563年(明嘉靖42年)。自清代以來,澎湖天后宮曾多次整修。1922年(日大正11年)此廟已經牆垣傾毀,乃由澎湖臺廈郊商會等地方仕紳集資重修,於次年完工,乃成天后宮今貌。 1979年(民國68年)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曾邀集地方人士組織籌建委員會,準備拆除年久失修的天后宮,並重建新廟。後因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之陳奇祿多方奔走協調,始免於被拆,並於1983年(民國72年)依原樣修復。此後亦多次局部整修,直至2011年(民國100年)再度進行大修。 在空間上,澎湖天后宮為傳統的三進五開間,三進主體建築由南至北依序為三川殿、拜殿及正殿與清風閣,各進之間留有天井作為中介與過渡空間,左右設有護龍與過廊,清風閣設有二樓,此格局由日治一直維持至今。 ...

  3. 2024年5月2日 · 研究顯示,通常面試官在一開始的前 5 分鐘就已經對面試者做出了評斷。. 在這有限的時間裡,該如何將最好的自己呈現出來就變得至關重要,必須要把握每個機會。. 當面試到了尾聲我們常會遇到一個環節,面試官可能會問:「請問你還有什麼問題想要 ...

  4. 2015年6月17日 · 近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初選民調聲勢大漲,民調支持率大幅上升,一股輿論與民間偏藍聲音,開始在討論洪秀柱與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之間的差異性,除了對兩人家世背景、人格特質、國家走向論述等做比較,近日部分偏藍輿論及網路論壇,也在討論洪蔡兩人的台語能力,認為洪秀柱雖是外省籍,但台語講得卻比本省籍、且又是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來得好。 1988 年 12 月 28 日的客家族群運動的「還我母語」大遊行。 圖片來源:拍攝者許伯鑫(來源自行政院客委會影音資料館) 但即使洪秀柱台語說得好,就真代表認同台語所代表的台灣文化意涵嗎? 還是只是將台語視為爭取選票的選舉「工具」? 實際上在多年前, 曾有媒體報導洪秀柱在立法院曾做出類似打壓台語文的舉動,並遭到多個台灣民間社團站出來反對 。

  5. 2020年12月8日 · 說母語的「地點」顯示你怎麼看待自己的文化. 梁雁 2020-12-08. 圖為「布農愛情事務所」團隊,藉參與教育部青年署「青年社區參與行動 2.0 Changemaker計畫」,將布農族傳統婚姻記錄下來。. 圖片來源:教育部新聞稿提供。. 2018 年 12 月 25 日上午的立法院議場,立委 ...

  6. 2016年5月18日 · 所謂第三人生就是除了工作與家庭關係之外,利用休閒時間從事自己的興趣與活動,這可以讓我們的人生之旅更加安適與穩固。. 否則只有工作與家庭占據全部的人生,若是當中任何一個有問題,很容易影響到另一個,我們人生的完整性就變得傾斜了,若是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