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黃金風鈴木 | 台灣景觀植物介紹. 紫葳科. 學名: Handroanthus chrysotrichus. 英名: Golden Trumpet Tree. 日名: キバナノウゼン. 簡介. 風鈴木屬落葉喬木,原產哥倫比亞與巴西。 樹形挺拔,樹高10~15m。 嫩枝、花萼、葉片、果實有毛。 對生掌狀複葉,橢圓形小葉5枚,葉先圓鈍、葉緣全緣,葉長12~18cm、葉寬3~7cm。 聚繖花序自枝端伸出,花黃色鈴鐺形,花冠5裂,花徑4~6cm。 春季先開花後長葉。 蒴果長條形,外表有金黃色毛,種小名chrysotrichus就是金毛的意思。 栽培. 適合全日照環境,冬季低溫乾燥促落葉,會使來春開花更旺盛。 一般不進行枝條的縮短修剪,以免剪除枝端的花芽,僅修除不良枝即可。 繁殖採用播種、扦插法。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形態特徵
    • 生長環境
    • 主要價值
    • 栽培技術

    黃金風鈴木(學名:Tabebuia chrysantha(Jacq. )Nichols),別稱:黃花風鈴木、黃絲風鈴木、金花風鈴木、伊蓓樹、毛風鈴、巴西風鈴木。原產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是巴西的國花。每年3、4月開花,花冠漏斗形、五裂,似風鈴狀,花緣皺曲,花色金黃。開花時只見花而不見葉,花期僅十餘天。蓇葖果,開裂時果莢多重反卷,向下開裂,種子帶薄翅,有許多絨毛以利種子散播。黃花風鈴木以不同風貌渲染四季:春天枝稀葉疏,傾情綻放美麗的花朵;夏天生葉結出果莢;秋天枝葉繁茂,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冬天則落盡葉子,呈現淒涼之美。

    •中文學名:黃花風鈴木

    •拉丁學名:Tabebuia chrysantha(Jacq. )Nichol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木蘭綱

    •亞綱:菊亞綱

    株形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2米;樹皮灰色,鱗片狀開裂,小枝有毛。

    掌狀複葉,對生,葉片卵形,漸尖,被細毛,緣具齒,葉柄長。

    春季約3-4月間開花,花冠漏斗形,也像風鈴狀,花緣皺曲,花色鮮黃;花季時花多葉少,頗為美麗。果實為蓇葖果,向下開裂,有許多絨毛以利種子散播。花期僅十餘天,蓇葖果,開裂時果莢多重反卷,向下開裂,種子帶薄翅,有許多絨毛以利種子散播。

    光:陽性樹種,喜光不耐陰(成年樹需強光,苗期對光照也有很大的需求)。

    溫:熱帶樹種,喜高溫,耐熱,生育適溫23-30℃,要求最低溫度5℃。

    水:耐旱

    氣:抗污染

    作為行道樹,列植於道路,樹形整齊美觀,黃金花玲木在盛花期滿樹綻放黃花,可為市容增添不少色彩;作為庭院樹和景觀樹時,可孤植或叢植、對植(單獨置於草地上或是點綴於其它樹種中間,都很能吸引人們的眼光,令人驚艷;用於公開活動或公園等入口處亦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作環境生態樹種造林(可與其它樹種混植,綜合美學、生態學和林學原理與技術,充分利用景觀樹種的色彩變化與花期差異來體現季相變化,營造山花爛漫、季相分明的植物景觀群落)。並且黃金風鈴木抗風,因此是是集觀花性和抗風性為一體的不可多得的城市小喬木。

    株形控制:黃金風鈴木主幹在苗期時較細而且較軟,容易倒伏、傾斜生長,加上側枝的自然分枝位置一般較低矮,自然株型往往不佳。為得到直立挺拔的株型,從高為30~50cm 的苗期就要通過立竹竿支撐主幹,以引導植株直立生長。

    修剪:生長期間應定期進行修剪整形,剪去低矮的分生側枝,冬季落葉後應統一進行一次修枝整形,剪去病枝、枯死枝條和低矮處分生的側枝。

    施肥:穴下基肥250g的複合肥或lkg的有機肥,基肥與泥土要充分攪拌後再種苗;春季至秋季為其生長旺盛期,可每兩個月施氮、磷、鉀複合肥追肥1次;另外也可將雞糞和磷肥混勻堆漚3個月使其充分腐熟後,埋施於植株周圍,可促其多開花。

    病蟲害防治:

    發病時間:在每年春季新葉剛萌發時,黃金風鈴木容易受到病蟲害侵害。

    防治方法:對於葉斑病可使用50%多菌靈粉劑6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粉劑800倍液交替噴施;對蟲害可使用萬靈粉劑1000倍液和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交替噴施,每隔7-10天噴藥1 次,連噴3-4 次,防治效果較好。

  3. kplant.biodiv.tw › 黃花風鈴木 › 黃花風鈴木黃金風鈴木

    黃花風鈴木落葉喬木又名伊蓓樹」,為巴西國花是一種會隨著 4 季變化而更換風貌的樹,樹高 4~6 公尺最適合觀賞樹皮有深刻裂紋(紅花風鈴木-樹皮光滑),掌狀複葉小葉 5 枚,倒卵形,先端尖,全緣或疏齒緣,全葉被上褐色細茸毛。

    • 黃金風鈴木介紹1
    • 黃金風鈴木介紹2
    • 黃金風鈴木介紹3
    • 黃金風鈴木介紹4
    • 黃金風鈴木介紹5
  4. 黃金風鈴木是巴西國樹開花時滿樹金黃燦爛因此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全球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是普遍種植的觀花樹木不過風鈴木屬中開黃色花朵的超過5種台灣引進普遍栽培有兩種分別是本文介紹的黃金風鈴木與黃花風鈴木 (Tabebuia chrysantha),這兩者的花與名字非常相似因此常造成混淆黃金風鈴木的果實有金色的毛葉緣沒有缺刻。 黃花風鈴木果實無毛,葉緣有缺刻。 不過因為中文名字僅一字之差,加上開花時候沒有葉子與果實可以提供依據,常造成辨識上的困難。 分享:

  5. 2014年3月21日 · 黃金風鈴木與毛風鈴木. close. 三月是風鈴木的季節這時候幾乎每種風鈴木都有花容易吸引眾人目光而引起討論。 也是較容易比較彼此差異的季節。 風鈴木又稱伊蓓樹,該屬產於熱帶美洲,大約在1966年至1973年間陸續引進。 這些年走訪各地發現,台灣至少引進六種。 較常見的為 風鈴木 、 洋紅風鈴木 ,黃風鈴木、毛風鈴木。 另外應該還有較不常見的粉鈴木及銀鈴木。 風鈴木與洋紅風鈴木憑葉子就可以區別,麻煩的應該是黃風鈴木和毛風鈴木,相當容易被誤認。 黃風鈴木和毛風鈴木長得十分類似。 黃風鈴木小葉較圓且薄,紙質,鋸齒緣,冬天葉子不會掉光,春天會換葉,在台灣通常是在二月底三月初開花,同一棵樹的花期往往十天至兩週就結束了。 果實疏被毛,未熟果是綠色,有不規則疣狀突起,植株要非常高大才會開花。

  6. 黃花風鈴木又叫黃金風鈴木伊蓓樹」,為紫葳科落葉喬木。 它是南美洲著名的觀賞植物,是巴西的國樹。 在台灣是一種會隨著四季變化而更換風貌的樹種冬季落葉花芽萌出後花朵陸續開放夏天長葉及結果莢秋天則枝葉繁盛葉片隨風搖曳這種有花時無葉有葉時無花正是黃花風鈴木的特色。 由於原產於熱帶地區,生長時期氣溫低於10℃就會停止生長。 花期則有10天~14天,花形似喇叭、風鈴狀,鮮黃色極為亮麗。 苗改良繁殖場表示,黃花風鈴木果莢成熟後易開裂,種子會陸續飄散,故種子採收時機為每年5~6月於果莢裂開前,在果實成熟期拾取果莢。 種子可直接播種於秧苗盤育苗,土壤 介質 含水量保持約40~50%;種子播種後,約20天發芽,發芽率可達85%以上。

  7. 黃金風鈴木 Tabebuia chrysantha (Jacq.) G. Nicholson 別名 風鈴木、伊蓓樹、黃花風鈴木 原產地 南美 看植物標本 特性項目 生活型:落葉喬木 樹幹及枝條的描述: 葉的描述:葉對生,紙質有疏鋸齒,掌狀複葉,小葉4~5枚,卵形,披毛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