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0日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中文簡稱 氣象署 或 中央氣象署 ,英文簡稱 CWA )是 中華民國政府 的 地球科學 專責機構,負責 氣象 、 氣候 、 海象 、 地震 、 天文 等項目之觀測及預報業務,除了向公眾發布 氣象預報 、 海象預報 (英語:Marine weather forecasting) 與地震測報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 颱風 警報、 豪雨 特報、 強風 特報、 低溫 特報等)發布、以及 中華民國 《 氣象法 》規定之氣象業務辦理機關。 沿革 [ 編輯] 1941年7月1日, 國民政府 在 重慶 成立「 中央氣象局 」,直屬於 行政院 [1] ,管轄全國的氣象、 地震 觀測業務,並接受 內政部 委託編制 國民曆 。

  2. 2024年4月20日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中文簡稱 氣象署 或 中央氣象署 ,英文簡稱 CWA )是 中華民國政府 的 地球科學 專責機構,負責 氣象 、 氣候 、 海象 、 地震 、 天文 等項目之觀測及預報業務,除了向公眾發布 氣象預報 、 海象預報 (英语:Marine weather forecasting) 與地震測報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 颱風 警報、 豪雨 特報、 強風 特報、 低溫 特報等)發布、以及 中華民國 《 氣象法 》規定之氣象業務辦理機關。 沿革 [ 编辑] 1941年7月1日, 國民政府 在 重慶 成立「 中央氣象局 」,直屬於 行政院 [1] ,管轄全國的氣象、 地震 觀測業務,並接受 內政部 委託編制 國民曆 。

  3. 2023年7月17日 · 沿革 1941年7月1日,國民政府在重慶成立「中央氣象局」,直屬於行政院 ,管轄全國的氣象、地震觀測業務,並接受內政部 ...

  4. 中央氣象署颱風警報 是由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所發布的 颱風警報 ,是中央氣象署針對 颱風 侵襲 臺澎金馬 時所發佈的警報,分為 海上颱風警報 與 陸上颱風警報 。 歷史與現況 [ 編輯] 中華民國的氣象單位受到許多變革自1950年中央氣象局自 廣州 遷 臺北 [1] ,抗戰過後的台灣才有一個新的氣象單位負責氣象的觀測與預報而後於1958年7月中央氣象局奉令裁併為臺灣省氣象所松山氣象臺由 民航局 代管 [1] ,直至1971年重新設置於 交通部 之下。 1973年,交通部發布 行政命令 「交航字第16862號令」,實施《氣象預報警報統一發布辦法》,針對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7.2公尺以上的熱帶氣旋,對各該海域所發布警報 [2] 。

  5.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中華民國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一等附屬 氣象 測報機構,為 臺灣 的官方 地震 測報機構。 組織 [ 編輯] 單位沿革 [ 編輯] 臺灣總督府臺北測候所於1897年12月19日裝設第一部格雷-米爾恩型 (Gray-Milne)地震儀,開啟了臺灣地震記錄科學化的時代,1938年臺北觀測所升格為臺灣總督府氣象臺,地震、地動及火山之觀測、調查、報告與研究等屬業務課之部分職掌,1945年二戰結束,同年11月1日成立臺灣省氣象局接管臺灣總督府氣象臺,原地震觀測業務由隸屬觀測科之地震股延續辦理。 1971年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恢復建制,承接臺灣省氣象局並予改制,地震觀測業務由測政組下之地球物理科繼續掌理。

  6.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中華民國交通部 中央氣象署 一等附屬 氣象 測報機構。 組織. 單位沿革. 臺灣 天氣預報 業務發展可遠溯自 日治時代 的1896年( 明治 29年), 台灣總督府 成立的5個「測候所」(氣象站):臺北測候所、臺中測候所、 臺南測候所 、恆春測候所、澎湖島測候所。 1949年( 民國38年 ),中央氣象局隨 中華民國政府 遷台,其間因隨著機關的改制,負責天氣預報單位之名稱由預報組、氣象預報測站改為今日的氣象預報中心。 組織架構. 主任( 簡任 第11職等) 副主任2人(簡任第10職等) 簡任技正(簡任第10職等) 綜合規劃科. 即時預報科. 氣象預報科. 海象預報科. 颱風及劇烈天氣預報科. 預報系統科. 業務內容. 氣象預報科. 氣象資料之分析研判。

  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鄭明典 (1958年6月5日 — )是 台灣 氣象學 家, 苗栗縣 苑裡鎮 人 [1] ,曾任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局長、副局長、 氣象預報中心 主任 [2] 。 經歷 [ 編輯] 1976年, 臺灣省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 畢業。 1980年6月,獲 國立臺灣大學 大氣科學系學士學位,之後留學美國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於1987年獲得 氣象學 博士 後在 美國大氣科學大學聯盟 (英語: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CAR)工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